高洪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散文集《悄悄话》、诗歌《我想》及《高洪波文集》,作品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家图书奖等,图画书“快乐小猪波波飞系列”累计销量超百万册,版权输出到法国、韩国、越南等国家。 “沈阳啊,你这辽宁的核心/东北的锁钥和门户/……为新中国贡献过/高粱 大豆/为共和国启动过/机床 车间 工业的复苏/你这共和国的长子呀/此刻,该甩开膀子/重整旗鼓……” 4月23日,在辽宁省第九届全民读书节“云”开幕式上,由芭蕾王子吕萌朗诵的一首《致沈阳》,激情、豪情与深情交织在一起,感动了万千网友。此诗出自本届读书节的主题图书《我在辽宁等你》,诗的作者是著名诗人、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献给沈阳的诗?诗人对沈阳、对辽宁的深情又是从何而来?记者为此对高洪波进行了专访。 沈阳是童年时离我又远又近的地方 1951年,高洪波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沈阳是个“离我又近又远的地方”,从通辽入关,都要经过沈阳,作为区域中心和交通枢纽的沈阳,常常被大人们提起,“但对一个小县城里的孩子来说,去这样的大城市,是个奢望”:“小时候,认识了一个从沈阳来的小伙伴,一口沈阳话,我们听起来挺逗的。玩打弹子的游戏,他是站着弹的,而我们都是贴着地面弹,所以他每次都输,被我们笑话。后来才知道,其实他的方法才是更为通行的。他是我对沈阳第一个比较具象的认识。” 在其后的几十年间,高洪波随父母入关,继而入伍云南,工作之地多在南方,后来又在北京多年,竟一直没有机会来沈阳,“东北距北京近,譬如沈阳,一晚上的工夫,差不多抬腿就到,机会有的是,殊不知这恰恰是一个误区:最多的机会往往又最没机会,因此我居然从没到过沈阳。沈阳对于我,差不多是一个永远的‘下一次’”。 直到1997年8月23日。这一天,因为一次飞机航班的临时取消,高洪波停在了沈阳,于是有了他写给沈阳的第一篇作品《沈阳一日》。在这篇充满诗意的散文中,他写道:“我终于走近和走进了沈阳,仅一日,一个星期六的假日,一次迫不得已和随机应变的旅行,一场沈阳朋友热诚而被迫的接待,而且那一日我浏览了沈阳上下七千二百年的历史(比上下五千年还多),从省博物馆、故宫、北陵到新乐新石器文化遗址,直到沈阳市文联新建的漂亮大楼、市中心气派的步行街……沈阳一日虽然短促,但须承认我成为一日富翁,我收藏了沈阳最有价值的一批精神财富。” 虽然是迟来的邂逅,但高洪波对沈阳、对辽宁的感情却并不是从这一天建立起来的:“我和辽宁渊源颇深,我的岳父曾是东北军的一员,‘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家随东北军入关,他的很多故旧比如万毅、陈大章也都是东北军的著名将领。我的爱人朱丹江就生在沈阳,他的两个哥哥一个叫朱绿江,一个叫朱松江,名字都取自东北的河流。从他们的回忆中,我对辽宁又多了很多了解。所以一说起沈阳,说起辽宁,我是充满感情的,我曾有13年生活在关东,这片土地对我来说是家园一样的地方。” 在纽约,一位海外华人朗诵起《致沈阳》 正是带着这样的感情,在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时,当有沈阳文学界的朋友邀请他创作一篇写沈阳的作品时,这首大气磅礴的《致沈阳》诞生了。“当时在办公室里一口气就写完了,完全基于我对沈阳、对辽宁的了解和感知,基于对辽宁的感情,希望表达出对东北大地的特殊感情,表达出独特的东北气韵。” 高洪波认为,辽宁文化中有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独特一面。“沈阳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和抗联活动的重要区域,经历了14年抗战的辽宁人民内心的家国情怀是极其深邃的。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工业基地,为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64年,全国支援三线,辽宁的众多国有大企业派出了大量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那时候我正在云南,接触过很多在三线的辽宁人,那时候辽宁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地位很高,东北话是很受欢迎的。” 《致沈阳》发表后,影响很大。1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余音袅袅。令高洪波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去年,他还听到了这首诗的海外朗诵版。“去年10月,我去美国访问,在纽约华人作家的一次聚会上,一位海外作家说,他也是东北人,当场朗诵起了《致沈阳》。”这朗诵应该不只是献给高洪波的,更是这位海外华人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家乡情结吧。 不只是诗人,高洪波也是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那么如果把辽宁写进儿童文学作品中,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拟人化形象呢?男孩还是女孩?“应该是个男孩子,辽宁很具有男性的硬朗气质。”但是很快,高洪波又更正了这个想法:“不是男孩,而是男子汉,是一个大家庭里的老大哥,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承担了家里的重任,把弟弟妹妹都拉扯长大。历尽沧桑,付出了很多艰辛……” 得知《致沈阳》一诗收入了今年辽宁省全民读书节的主题图书《我在辽宁等你》,高洪波也非常荣幸,他说:“希望以此祝福辽宁,希望辽宁在振兴中奋起,走出共和国长子应有的样子!” 辽宁文学很强,未来会有更好的作品出现 以辽宁为主题,高洪波创作过很多作品,除了《致沈阳》《沈阳一日》,还有《鞍山一日》《鞍山印象》《沈阳的雨》等。 诗作《沈阳的雨》创作于2010年,相较于《致沈阳》,这首诗更有画面感。诗中的“雨”有“旧雨”和“新雨”两个意象。旧雨是两位老朋友,一位是诗人阿红,一位是战友张又侠,虽然这次来沈阳,没有见到老朋友,但却与一个崭新的雨中沈阳相遇。诗中写道:“两粒沈阳的旧雨/没有洒落在我的肩头/无数滴沈阳的新雨哟/热情地让我把雨伞高举/于是,沈阳一日/我惬意地游走在沈阳的雨中/如丝如缕沈阳雨……” 诗中,写到了多福小区,“‘福文化’化成一片甘霖”;写到了铁西文化广场,“巨大的炼钢工人雕像/一炉红色的铁水织成雨中彩虹”;写到了铸造博物馆,“雨水从高大的屋顶上滴落/在这大工业的摇篮旁/彻悟着雄奇 庞大 坚硬/和把个体生命压迫得很小的感觉/雷抒雁说:这才是工人阶级/而不是一个孤单的名词:工人”。诗的结尾别有意味:“沈阳的雨,幸福而透明,不再伴随浮尘烟雾/污染游人的衬衣/市委书记骄傲地宣布:/‘白衬衣可以三天不洗’”。 对于辽宁人来说熟悉而日见不知的事物,在高洪波笔下都化成了崭新的惊喜,也许这就是文学家独有的眼光与发现吧。这也正是本届读书节三本主题图书《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我在辽宁等你》出版的初衷,从文学中感受辽宁这片土地的造化与神奇。 而说到旧雨新雨,高洪波又列举了自己在文学界的很多老朋友,除了前面提到的诗人阿红,还有王充闾、刘兆林、李松涛、晓凡、王中才、胡世宗,等等。儿童文学创作,还有包括薛涛、车培晶等在内的儿童文学“小虎队”…… 所以,他对辽宁的文学创作寄予很大希望:辽宁文学创作有东北作家群留下的传统,同时又传承了鲁艺的革命文学创作传统,无论是当年的舒群、罗烽、白朗,马加、方冰、草明,还是改革开放之后,邓刚的《迷人的海》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马秋芬、滕贞甫、孙惠芬等人,每一个时代都有优秀的作家作品。今后也一定会有更好的作品出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