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读《读医抄本拾遗》

http://www.newdu.com 2020-05-13 新民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王 涵
    从书架上找出一本以前一直想读而没有时间读的书——裘沛然手抄本《读医抄本拾遗(附医论)》。因为全书都是文言文,繁体字,直排,只好慢慢读。共十三万余字,读了三个晚上,收益良多。
    手抄本是毛笔字影印。原稿没有标点,其中三篇,抄者还加了圈点。看得出来,裘先生当年抄书是下了功夫的。裘先生是中国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终身教授,仙逝时93岁。
    《读医抄本拾遗》是裘先生1932年前就读医校时的手抄本。有道是:“购书读不如借书读,借书读不如抄书读。”因在当年,买书、借书都不易,更无互联网可查考。抄书,成为学习知识的重要一法。裘沛然求学时,一字一句,边读边抄,边抄边读,可加深领悟,加深记忆。这和浏览泛读的效果,是完全不可比拟的。裘沛然说自己“于伤寒温病之学,能略识梗概者,盖得益当年之抄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裘公当年所抄之书,有十余种,几经离乱,都成劫灰。但后在整理藏书时,他检得有中医教育家程门雪、费通甫二先生的讲义。还有陈平伯、叶香巌的医案,殊为难得。程门雪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首任校长。他的讲义现已绝迹。关于费通甫的讲义,我在网上发现一本复印本《舌苔学讲义》,且破旧不堪。裘沛然认为,当年程、费二先生的讲义,为中医精要之书,“其中亦有极可贵之内容,为西方医学所不逮”,具有非常珍贵的理论和临床价值,而“今殆绝迹”。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将裘沛然的手抄本影印出版,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读《读医抄本拾遗》,对于今人来说,无论是普通读者或是医务人员,都大有益,可以治许多疑难杂症。至少这种治学精神,足以成为今人之楷模。
    裘沛然在书中对温病有过如下记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由此可见温邪肺炎,在当时就是一种时疫。裘沛然特别加注:“此为治疗温病之纲纪。”裘沛然又抄书曰:“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身灼热,口大渴头痛,咳嗽烦闷。此热灼肺胃,风火内旋。”如何治疗?处方是:“用羚羊角、川贝、连翘、麦冬、石斛、青蒿、知母、花粉之属,以泄热和阴。”清热解毒,是治疗温病的基本原则。这对我们今天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或许有参考价值。
    不过,裘沛然还认为,治疗疑难杂症也要“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对治疗疑难危重病症而言,使用峻烈之药品治病,当然是一位不错的医生,但称不上良工。因重药多伤元气,病虽得愈,体力暗耗,也不十分理想。如能用性味平和的药物治好病,既去邪,又不伤正,那才算高明。
    裘沛然处方还常用一药:黄芪。黄芪性温、味甘,入肺脾二经。裘公用黄芪,认为有三用:一为生用,二为重用,三为久用。生用可避温补碍气之弊,重用可生扶助元气之功,久用可奏治病强身之效。故裘公临床治疗时,对病程长、体质弱者,常重用黄芪,且能取得较佳疗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