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熊焱:书写与成都相称的文学

http://www.newdu.com 2020-04-14 成都日报 蒋蓝 参加讨论

    
    熊焱,80后作家,《青年作家》《草堂》执行主编,现为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1980年生于贵州瓮安。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省作家协会担任诗歌编辑多年,后调入成都市文联。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四川文学奖、尹珍诗歌奖、天津诗歌奖、《飞天》十年文学奖、海子诗歌奖、《诗潮》最受读者喜欢诗歌奖、首届四川十大青年诗人等各种奖励。著有诗集《爱无尽》《闪电的回音》;长篇小说《白水谣》《血路》等。
    手记
    2020年3月26日 成都
    我记不清是在什么场合第一次见到青年诗人熊焱。后来逐渐熟悉,都是在大大小小的诗歌聚会上。这个看上去有些沉默、腼腆的清瘦之人,侧影真像青年时代的流沙河。经我一说,他补充一句:“好几个诗人也这么说过。”
    我对熊焱诗歌之外作品的关注,是“2016中国文艺年度作品年度人物”评选中,当时熊焱以一部根据平凡人物视角回望“保路运动”的长篇小说《血路》入围。关于保路运动,李劼人的《大波》、田闻一的《赵尔丰》、易丹的《左右与螺旋》,都曾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不同的表现。而《血路》则通过保路运动中一位革命人士与晚清四川总督赵尔丰的义女,两位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来贯穿这段革命运动的进程。故事对保路运动那段历史有较为细致的文学化呈现,也有根植于真实历史事件的人物塑造。尤其是熊焱发挥诗人对诗化叙述的掌控能力,对历史进行了独特的艺术表达,这使得《血路》有小说叙述的气质,又有大量真实的历史史实。我对这一尝试很是激赏,在《血路》研讨会上,我对其评论是“首次用非虚构小说的艺术形式,对保路运动进行呈现的优秀作品。”
    正如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梁平所言,熊焱与80后作家所标签的“青春写作”不同,作为诗人的熊焱,写作从一开始就关注现实、心灵、人性和生命,直抵良心和灵魂,依然沿袭了他诗歌写作中那种深切的情感和深广的人性光辉。
    最喜欢马尔克斯作品的熊焱认为,一个作家既写小说又写诗并不矛盾,艺术的各门类之间是相通的,还有诗人很认真地画起画来呢,而且一个致力于写出好诗的人,不管是写小说、做音乐、画画、练书法,都是修炼诗心的具体方法,尤其是写诗,容易遇到瓶颈,当遭遇瓶颈而又无力突破的时候,可以尝试着转移一下阵地。
    2019年3月29日,成都市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熊焱当选为新一届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他的担子更重了。
    3年前的2016“中国最美期刊”遴选活动中,来自成都、创刊于1981年的《青年作家》杂志在全国各行业、各门类3000多种杂志中进入500余种入围杂志,最终入选全国100家“中国最美期刊”,一起上榜的有《钟山》《十月》《收获》等全国知名文学刊物。《青年作家》是此次评选中唯一一家上榜的来自四川的文学期刊。实事求是地说,月刊《青年作家》以及诗歌读本《草堂》的前进步伐越来越坚实,所刊发的作品引起文坛高度关注,小说、诗歌转载率极高,走出了一条从文学高原迈向高峰的独特路径。
    由《青年作家》杂志社、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五粮液集团承办的“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前夕,记者采访了熊焱,与他讨论了文学期刊人的种种酸甜苦辣……
    提要
    在文学的繁荣史上,成都一直是个从未有过低落、有过衰竭,反而一直保持在高峰姿态的城市。这是文化的奇迹。以现代的郭沫若、巴金、沙汀、艾芜、李劼人,当代的周克芹、马识途、王火、阿来、杨红樱等作家为代表的成都文学,是中国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成都的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成果,是成都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的底气,是天府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背景。
    2019年3月29日,成都市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80后作家熊焱当选为新一届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在当今这个并非人人捧读文学的时代,如何办好文学刊物,吸引人们关注文学、关注成都,熊焱肩上的担子可谓任重道远。
    对话
    文学之内,视野之外
    记者(以下简称记):39年前《青年作家》杂志在成都诞生,由巴金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近年你们如何应对文学期刊的下滑态势?
    熊焱(以下简称熊):要认真分析文学期刊的“下滑态势”。所谓“下滑”,只能着眼于文学期刊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热”而言。按照传统消费理论,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文化消费会迅速增加,但这对于纯粹的文学刊物而言似乎并不有效。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文学阅读的多元化,有不少文学期刊如《人民文学》《收获》《十月》等,发行量尽管无法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同日而语,但仍是全世界文学期刊里名列前茅的。由此也可以发现,文学阅读是大众正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记:《青年作家》的办刊理念,在当下愈加多元复杂的文艺场域中,坚守“文学之内、视野之外”初衷不改。
    熊:提高稿酬、狠抓刊物稿件质量之余,印制、纸张、设计也必须符合“一流”期刊的宗旨。栏目设计要具备层次感。目前刊物连续推出的重磅头条“中国经典作家访谈录”引起了持续关注。我们围绕“一刊、一奖、一营”来着力实现“新青年、新文学、新经典”的刊物脉络宗旨。“一刊”就是进一步办好《青年作家》。现在不是人人捧读文学的年代,《青年作家》的目的是把最好的作品送到那些对文学有期待的读者手中,给那些希望看到《青年作家》的人看。基于这一点,《青年作家》首先要培养的是年龄在40岁左右的读者群体,因为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必成社会的中坚。只有培养和吸引他们,《青年作家》才能新芽不断、枝繁叶茂。
    你看,在文学期刊普遍减少页码的大势下,《青年作家》逆势而动。2018年杂志增加了两个印张,由原来的152页增至184页,以期呈现更加丰富、深厚的文学景观。现在刊物扩至192页,将创造文学大刊引领文学之风的气度和雅量。期待《青年作家》成为与文学大省四川、与成都发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相匹配的文学期刊,也为天府文化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成为成都又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写作营”助力青年作家成长
    记: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写作营”引起了广泛热议。
    熊:2019年,由成都市文联主办,成都市作协、《青年作家》杂志社、简阳市文联承办的中国简阳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写作营在简阳开营。全国文学界中,《青年作家》与《钟山》《雨花》《山花》拥有了自己的写作营。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阎晶明致贺信,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指出:“华语青年作家写作营是对当下文学深入生活的一种新模式的探索,可以真正发掘一批具有写作才能和创作热情的青年作家。”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写作营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18名优秀青年作家营员,名额适当向成都创作队伍倾斜。邀请《人民文学》副主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评论家谢有顺,《中华文学选刊》执行主编、评论家徐晨亮担任主讲。活动既安排了专题授课、名家讲座、交流讨论,还组织了采风创作。
    写作营作为一项持续性的文学工程,常年落地成都简阳,每年举办一届,力争打造“文坛黄埔军校”。活动通过组织全球优秀华语青年作家集中学习、交流、采风、创作,与文学大家对话,打破观念壁垒,碰撞思想火花,探索文学写作的更多可能,从而助力青年作家成长进步,推动华语文学发展繁荣。通过第一届华语青年作家写作营,我们发现了一位来自内蒙古的00后大学生,才华横溢,《青年作家》连续刊发了她的两篇小说后,她的作品很快就在《人民文学》《收获》等大刊发表。
    文学奖诗歌奖就要吸引眼球
    记:成都市连续举办了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规模、影响越来越大。
    熊:在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指导下,在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文化中心、中国作协《诗刊》社、《世界文学》杂志社支持下,2019年举行的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不论是影响范围还是活动规格,都远远超过了前两届。在连续成功举办三届的基础上,“成都国际诗歌周”品牌活动已积累了良好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每届诗歌周都有一个主题,第二届的主题是“成都与巴黎诗歌双城会”,第三届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为主线,围绕“一个需要消除壁垒的世界:用诗歌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继续把“成都国际诗歌周”打造为成都城市文化名片,成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
    用诗歌这种与成都具有历史深刻渊源的方式讲好成都故事,让诗歌成为成都市民的一种生活风尚,诗歌周活动将继续突出成都的诗歌文化底蕴,令参会嘉宾深切感受到成都人的诗意生活,感受到诗歌在成都迈向世界文化名城过程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通过活动,外国诗人写下了很多咏叹成都的诗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在2019年年度工作报告中,着重表扬了“成都国际诗歌周”在群众中产生的深远意义。
    记:“华语青年作家奖”致力于奖掖和扶持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作家,助推更多的文学新人走上文学大家之路。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在成都颁奖以来,第四届又第一次将出版社出版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纳入了评奖范围。
    熊:“华语青年作家奖”锐意打造比肩日本“芥川文学奖”的纯文学奖项。事实证明,“华语青年作家奖”的发掘眼光是精准的,评选出来的优秀青年作家及其作品,在获“华语青年作家奖”之后得到“鲁奖”评委的青睐。2015年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获得小说类提名奖的石一枫,2018年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2018年5月,在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中,获得中篇小说类提名奖的西元,以中篇小说入选了同年8月出炉的第七届鲁迅文学奖70部提名作品名单。从首届到第四届“华语青年作家奖”,由国内一线文学界资深人士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很受关注。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的专家评审委员会阵容持续给力,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李敬泽,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继续担任评委会主任。我们从今年1月19日开始面向全球征稿,只要年龄在197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作者,我们都欢迎来一试身手。
    记:今年1月15日,第三届草堂诗歌奖也启动了全球征稿。
    熊:草堂诗歌奖已举办两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该奖旨在弘扬天府文化,推动华语诗歌的进步和发展,旗帜鲜明地传承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歌精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为主要的评奖标准,褒奖诗坛实力,扶持诗坛新秀,作为落地成都的长年奖项与《草堂》诗刊、草堂杜甫千诗碑林、成都国际诗歌周交相辉映,以吸引中国诗坛乃至世界诗坛的目光,再聚成都诗歌之气,让成都真正成为中国诗歌的中心,成为中国诗歌与世界诗歌对接的重要平台。今年草堂诗歌奖的奖项设置不变,设年度诗人大奖1名、实力诗人奖2名、诗评家奖1名、青年诗人奖3名。
    举办文学奖、诗歌奖,就是要敢于吸引眼球,吸引人们关注文学,关注成都。
    成都作家要发出“成都声音”
    记:在你看来,目前的成都作家群体具有哪些特点?
    熊:成都的诗歌创作力量较为强大、人才不断,这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把成都与南京做一番比较,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授予一些“创意城市”七大主题荣誉称号,包括文学之都、音乐之都、电影之都、设计之都、民间艺术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烹饪美食之都等,其中南京被授予“文学之都”称号,成为国内首个入选的城市。
    文学作为现代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创意源泉,从文学审美的个体维度,进入社会生活、公共文化、城市环境等公共维度,对南京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京的小说创作力量异常雄厚,小说家承先启后,有目共睹。反观成都,很多作家沉溺于一些小圈子,自娱自乐、自说自话,一是沉潜氛围不够,处处呈现“平原气象”;二是安静下来下大功夫写作的作家不多;三是不少本土作家缺乏真正的文学理想。这些现象体现出来的是,真正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作品很少。
    记:也就是说仅仅强调作家发出“成都声音”是不够的。
    熊:本土作家发出“成都声音”并不是一味唱赞歌,我所理解的“成都声音”是成都作家跻身世界格局发出的独特声音。
    记:成都市作家协会针对这些做了哪些工作?
    熊:第一,空谈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准备对成都作家每年予以奖励,奖励那些能够跻身文学核心期刊的作品,激励其进一步提升创作的信心。第二,每年我们将扶持、推出一些成都作家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我们刚推出的《成都作家·新力量》文丛,两本小说和一本诗集,作者是两位90后、一位00后。希望成都作家夯实根基,发出自己的“成都声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