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谷峰:上古汉语“主+实+谓”中“实”的功能

http://www.newdu.com 2020-01-20 今日语言学 谷峰 参加讨论

    1. 引言
    下列各例的“实”分别位于句首、主谓之间、前置宾语之后,而它们在典籍故训中都被认为与“是”或“寔”通假:
    (1)我思古人,获我心。(《诗经·绿衣》)(陈奂传疏:“实”本亦作“寔”)
    (2)非他,伯父来,予一人嘉之。(《仪礼·觐礼》)(郑玄注:今文“实”作“寔”)
    (3)鬼神非人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九:“实”亦“是”也)
    对例(1)、例(2)中“实”的词性和语义,学界有两种不同认识:一种说“实”是指代词,另一种说“实”是语气副词(相当于“就是、确实”)。
    位于句首的“实”是指代词而非副词,理由是:1.副词的常规位置是在主语后,但是“实”之前不存在可能作主语的词语。2. A类“实”前可出现“必”,如果“实”是语气副词,则“必实”这种形式不符合语气副词在上古的分布规律,因为“必”在与其他语气副词连用时,总是在后面出现。3.“实+动词+名词”跟“是+动词+名词”是替换关系,既然“是”已经证明是指代词,那么“实”也是指代词。例如:
    (4)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左传·文公十二年》)
    (5)后稷之孙,实维大王。(《诗经·閟宫》)[比较:群土之长,是唯五粟。(《管子·地员》)]
    对于句中的“实”的性质和功能,学界有四种认识:指代词、肯定副词、主格标记、对比焦点标记。这些见解都有可商之处。本文以《诗经》《仪礼》《左传》《国语》为语料,先检验以往关于“实”的各种观点,然后辨析“实”的性质和功能。
    2. 已有观点的回顾和讨论
    2.1 “实”不适宜看作指代词
    首先,指代词的核心功能是指别和替代,对于作主语的“实”,可以说它指代上文的某名词,但在“主+实+谓”中,很难说“实”替代什么词语;其次,学界通常认为“实”“寔”“是”是记录同一词语的书写/方言变体,在一个代词“是”作主语并且后面加“实”的句子中,如果仍然认为“实”是复指代词,这就变成两个指代词相邻并且指代同一个对象,这种分析不合理。实际情况可能是:“实”并非指代词或文本抄写错误。例如:
    (6)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实有爽德,协于丹朱i,丹朱i 凭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是实i 临照周之子孙而祸福之。(《国语·周语上》)(根据汪远孙考证,“是”为衍文)
    2.2 “实”不是肯定语气副词
    与肯定语气副词“诚、信、果、真、审、固”相比,“实”在句法和语义上有四点不同:一、语气副词可以有条件地前置于主语,而 “实”永远在主语后。二、肯定语气副词表示对命题真值的肯定,“实”不肯定命题的真值,因为它与特指问句相互兼容,而特指问句不表达命题,无真值可言(Xu,1990)。三、肯定语气副词对主语的生命度没有偏好,“实”却偏好高生命度主语。四、“实”字句的信息重心是主语,肯定副词所在句子的信息重心是谓语。可见“实”不遵守语气副词的句法语义规则,其作用不是表达语气。
    2.3 “实”不是主格标记
    因为:一、在形态丰富的语言里,格标记一般是附着性的语素,但“实”与主语之间可出现语气副词;二、格标记通常附着于单词,而“实”可以加在复杂冗长的词组后;三、“实”前还可出现宾语或状语,不能以“主格”概括其功能。
    2.4 “实”不专门标记对比焦点
    除了对比焦点([+对比,+突出])外,“实”的主语还可以是信息焦点([-对比,+突出])和对比话题([+对比,-突出])。例如:
    (7)七遇皆北,唯裨、鯈、鱼人逐之。(《左传·文公十六年》)
    (8)文子曰:“子称蛊,何生之?”对曰:“蛊之慝,谷之飞实生之。物莫伏于蛊,莫嘉于谷,谷兴蛊伏而 章明者也……” (《国语·晋语四》)
    (9)人有之,我以徼幸,人孰信我? (《国语·晋语二》)( 韦注:时多公子,非独己有也)
    考虑到对比话题也有一些焦点属性,可以认为“实”是个一般性的焦点标记。
    3.“实”的语用功能
    “实”的语用功能可以概括为:表示对比并且倾向于加在区别度高的信息之后。
    “实”的主语总与上下文中的某个名词对照,有时即使对照项没出现,也可根据“唯”等词语加以推导。较难识别的是祈使句中的“实”,例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君实图之”,这种“实”被认为表示祈使语气,然而如果观察句子所在的语篇,就会发现“君实图之”基本见于外交辞令,而“君其图之”多见于本国贵族之的间对话,外交辞令的听说双方属于不同国家,存在立场对立,从这个角度说,“实”类似于“唯”,仍然体现对比性。
    “实”关联的对比成分 P 和 Q 如果同时出现于句段,则“实”有三种分布:“P 实, Q”(甲型)、“P 实, Q 实”(乙型)、“P, Q 实”(丙型)。例如:
    (10)鹤有禄位,余焉能战?(《左传·闵公二年》)
    (11)人不知,非龙实知。(《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12)夫齐、鲁譬诸疾,疥癣也……将必越有吴土。(《国语·吴语》)
    甲型和丙型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就是说“实”多数时候都只附加于P或Q中的一项。分析语料可以发现,“实”倾向于出现在P和Q中较为重要的一项信息后,所谓重要的信息包括与预期、常识不同的信息,以及在下文继续出现的信息。
    4. 余论:“实”的语法性质及其来源
    本文认为“实”跟前置宾语后的“之”或“是”一样,都可视为助词。理由是:
    首先,“主语+实”与“宾语+之/是”占据相同的句法位置,它们都在AspP和NegP之间,根据是它们的线性次序在否定词左侧,副词“其、将”右侧。其次,“主+实+谓”与“主+之+谓”(“之”的作用并非取消独立性)有替换关系。例如:
    (13)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左传·成公二年》)
    (14)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左传·成公三年》)
    (15)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16)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 (《战国策·赵策二》)
    (17)我之不德,杀之何为! (《国语·晋语四》)(相当于“我实不德”)
    焦点标记“实”指向主语、表示对比、偏向搭配高生命度的主语,这都说明它起源于指代词“实”。同时,“主+实+谓”来源于“主题,实+谓”,它经历了结构紧缩、停顿消失等变化,类似于系词“是”的演变(王力,1980;冯胜利,2003)。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19年第2期
    部分参考文献
    冯胜利(著) 汪维辉(译) 2003 《古汉语判断句中的系词》,《古汉语研究》第1期。
    王力 1980 《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Xu, Liejiong 1990 Remarks on LF movement in Chinese questions. Linguistics, Vol.28 ( 2) : 355—382.
    作者简介
    
    谷峰,1983年生,河北石家庄人,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研究兴趣是汉语语法史。在《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语言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5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曾获得“罗常培语言学奖”、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