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宋阿曼小说《西皮流水》:愿你梦见青衣

http://www.newdu.com 2019-12-12 《十月》 相宜 参加讨论

    大约半年前,我和宋阿曼无意中发现彼此惊人相似的音乐趣味后,久不久会讨论喜欢的歌手歌曲歌单,或分享演出活动信息。从落日飞车、草东没有派对、Lana Del Rey,到抓住衰老乐队们的青春尾巴,期盼体验一下夏日永不终结的火热气氛。随着天气转冷、树梢变黄变红,我们的聊天画风也发生了突变,开始讨论起相声,胆儿肥了甚至相约抢票德云社的大封箱。也是这段日子,我看到阿曼发表在《十月》第5期的小说题目,问她:“西皮流水是什么意思?”她答:“西皮是戏曲主要腔调之一,流水指的是其中一种声腔板式,戏剧里密集叙事的部分,节奏较快。稍等,我发你几个唱段感受一下。”接着传来梅兰芳的《天女散花》、程砚秋的《锁麟囊》、周信芳的《描容上路》等名篇。已至午夜时分,我发去:“我可以听着入睡了”,阿曼道:“愿你梦到一个青衣”。
    我听不懂唱腔,只大概感受到西皮流水与西皮二六,二黄三眼等腔调板式的节奏区别,看着唱词想象着剧中人物慷慨、悲愤、激昂的人生,倒也不无聊。我们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突然兴趣与欣赏,本来可以简单归结于“年纪到了”的量变,待看完阿曼的小说《西皮流水》,我明白这个姑娘对旧式文化产生了真正的兴趣,切切实实于写作事业产生着变化与影响了。
    《西皮流水》简单来说,书写了一个“破戒”的故事。主人公石青从六岁起跟随着严苛的于师傅学戏,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进入戏曲学院之后,“她是老师同学们心目中最可能成角儿的人。她的美,古典,规矩,和她的名字一样,内外都是将雨未雨时分天边绸缪着的烟青。”这位重视自己的戏超过一切的未来程派青衣,也有着青衣一般的品性,端庄、严肃、正派。她守着戏剧志业的规矩与传统,守着旧式生活的真实与纯粹,也守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与人和,静谧地像一枚亘古不变的石头等待天时降临:登台亮相、唱红成角。原本简单又平顺的生活轨道在经由文化记者好友张春子介绍遇见新派音乐家老肖之后,发生了变向。说不清道不明的吸引力来自新鲜的音乐、文化和人,汹涌而来如同旋风裹挟着那一缕本该袅袅上升的烟青。
    石青内心从清规戒律中逐渐松绑的舒展与挣扎,从她真正见到老肖本人之前就已经开始。春子第一次带石青去老肖开的私厨“半浓”做客时,他虽不在,但春子描述的只言片语叠加上院子风雅、美食别致的审美意趣,使老肖“像一个影子人”,不仅潜下石青的眼底,甚至在她即将首次作为女主角登台,昼夜不分的勤勉排练后,出现在被花雕酒浸晕的失眠梦境里,似乎预示着未知的冥冥之中:“蓄着胡须,消瘦的下颌,老肖拉着胡琴,自己站在台子中央,只勾了半张脸,挥水袖的手臂越来越疲软……于师傅,于师傅坐在排练厅,起身前留出一个眼神……”第二次两人的神交是在剧院上演青年版《玉堂春》当天,台下观众被台上已分辨不出是石青还是苏三的百转千回声声叹,迷得神魂颠倒,“张春子和老肖坐在观众席正中,不眨一眼直到全剧结束。”众人期盼着新角谢幕,老肖等在外也想见见石青,而她却与春子道“按本子,苏三已经离开,而我本人和这台戏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的人生不会吸引任何人的。我逐渐能体会程砚秋先生对于谢幕不敢轻举妄动的感觉了,在想清楚此刻我是谁之前,还是不要露脸了好。”作者在此时,提出了艺术家遭遇真实生活与虚构艺术之间多重形象的自我认同问题。在经历了首次作为主角登台的全身心表演后,饥饿感带来的眩晕与人物强烈的情感表达融为一体,艺术人物的精气神穿越了漫长时光,从演员的躯体复活了。“台上是谁不重要,台下是谁亦不重要,她只觉身体变成了旋律,在纾解一段接一段的剧烈情感。”入戏出戏间自我的割裂与融合产生的迷茫混沌,外化表现为石青“敬辞谢幕”,梳洗完毕后不顾平日的忌口,难得放肆一回,吃着炸串,反思着自己的人生,“要端庄、平稳,遇事要大气,被这样要求着,时间一久,我究竟是怎样的我都忘了。”
    一旦开始疑惑既定人生,原本的生活就发生了改变。石青顶着一次性的卷发再次做客“半浓”时,终于见到了老肖。老肖对音乐的理解相当前卫,将古典戏曲与现代乐器相结合的音乐实验让石青感到石破天惊,原汁原味的京戏唱腔配上爵士鼓与吉他和弦的新旧结合,使石青从小到大苦苦训练“唱念做打”构建的“人为艺术世界”,受到了现代音乐技术的猛烈撞击。“太突然了,她不知道自己是喜欢这种新的音乐方式,还是仅仅喜欢老肖的方式。她觉得老肖迷人极了。”
    老肖,这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在石青的五感中渐渐明朗立体起来。对于一个“守旧人儿”,他象征着一个全新的世界。石青如同纯真的孩子第一次走进游乐园,处处都是新鲜,都是惊喜,惴惴不安又跃跃欲试。终于,石青答应了老肖在酒吧合作的邀约,坐上了云霄飞车,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全副扮相的石青站在局促的酒吧里,扩音器放大了《天女散花》的人声在电吉他、爵士鼓和低音提琴的旋律中显得新颖,赢得了观众的欢呼,而好友张春子却感到焦虑重重,她了解老肖的逍遥自在的品性,也深知石青为戏剧艺术付出披星戴月的辛勤真心,可以预料到这次的混搭演出必会对这位青衣可期的美好前程造成危害。
    如果说打破规则是青衣石青在一成不变生活中做出的改变,那么对北京女孩张春子而言,从顺遂的城市生活轨迹中向外出走,是她看到世界进而重新认识生活的选择。张春子在内蒙古出差时,一次次驱车深入一望无际的荒原,只为亲身体会传说中被称为“少女河”的莫日格勒河净化心灵的美。在最后一次无限接近目的地的夜晚,静谧宇宙的璀璨银河下,春子顺着偶遇看星星人的指尖,望向黑夜尽头无法名状的少女河。“站在星河之下,柔软与清洁的震撼她都已经感受到了。”其实,柔软而清洁也是春子心中属于石青的魅力。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里,只有石青似乎会永远庄严地伫立在那儿。张春子“知道自己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一切,她喜欢创新性,也不排斥实验艺术,但她却难以接受石青这样一件已臻于完美的艺术品旁逸斜出。”她珍视石青的古典美丽、真情重义,春子觉得自己有义务要守护石青的艺术人生。
    张春子对石青的守护,也如同石青守护着老肖热爱音乐的天真。她甘愿以自己正统戏剧职业生涯为代价,去尝试老肖对音乐艺术跨界、融合的追求。当然,这种突破陈规、破戒般的叛逆,也许正是她心底隐隐的渴望。
    酒吧的演出让石青受到了剧院的警告和冷落。当回暖之际,石青却再次答应老肖登上了更大的舞台。音乐厅的演出上,石青仿若天仙,等待乐器调音的漫长时间里,她不知所措暴露在观众的瞩目下,强忍慌乱,唱了一曲通俗京歌。接着在正式的演出中,石青回忆起梦境里的水袖,于师傅的临别赠言“唱戏的女人千万别自我感动,唱不了的别硬唱……”此时一语成谶,痛心的控诉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此次登台不知可否称为心甘情愿的自我牺牲,曾经墨守成规却指日可待的戏剧生涯变得越来越缥缈,天时地利人和在此刻也分崩离析了。
    石青走出大厅看到张春子送给她的大礼:丝线织绘的《玉堂春》肖像,挣脱了半面鱼枷的苏三如获新生。石青触摸着天鹅绒面想起第一次去“半浓”前,在庚街看到夹道的鸠摩罗什树。鸠摩罗什在数次破戒中依然传教得道,而石青的“破戒”无论会指引艺术人生走向何处,此时的她已脱胎于青衣,走向了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