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乔丽华:在“美联”边缘的鲁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汇报 乔丽华 参加讨论


    从组织的层面来看,左翼美术运动最初的领导者是创造社的一批人,鲁迅并不是最重要的领导者。1930年初左翼美术家联盟的前身时代美术社成立,该社的组织者是夏衍、许幸之等创造社人士,鲁迅只是受邀请在中华艺大发表过演讲。1930年夏“美联”成立,鲁迅并不是发起人,也没有参加成立大会。1932年春“美联”宣布复活,当时的召集人是田汉,而不是鲁迅。但最终却是鲁迅把有志于革命艺术的青年团结在他的周围,承担起了引领和推进中国左翼美术运动的历史使命。鲁迅为什么能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左翼美术运动的领导者?其中有诸多可思索之处。
    与“左联”、“社联”相比,“美联”是一个松散联盟。首先表现为缺乏一个稳定的领导层。自1931年初许幸之离开上海,实际上这个组织就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此后田汉、张眺等也曾短时期地负责召集,但都缺乏持续性。更主要的原因是,创造社这批人大多热心于戏剧,“美联”成立后不久即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戏剧和电影中,夏衍、许幸之、沈叶沉、刘露、汤晓丹等后来都成为戏剧电影界的活跃分子,南国社的发起人田汉更是戏剧界的核心人物。这种种情况导致了“美联”这个组织的领导层薄弱,也使得这个组织缺乏凝聚力。
    其次,“美联”组织者的思路也导致这支队伍很不稳定,容易涣散。无论是时代美术社、“美联”成立初期还是后来恢复组织,其出发点主要是配合革命宣传。在“文总”等上级组织的领导下,组织盟员们上街集会、游行、印制及散发传单等。盟员们聚集起来不久,就因参加示威游行等革命活动,或被捕,或逃离,组织也随之削弱、瓦解。
    鲁迅在左翼美术运动中的地位就是在这当中显现出来的。尽管时代美术社的许幸之等倡导新兴美术运动,从理论上清算没落的布尔乔亚艺术,为进步的美术青年指明了道路,但理论还需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完善。在革命的狂风暴雨下,刚成立不到半年的“美联”迅速瓦解,新兴美术运动失去了它最初的一批倡导者和参加者,这表明“美联”及其领导下的左翼美术运动还需探索一条更加切实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由鲁迅开创的新兴木刻运动。1931年3月23日《文艺新闻》发表一则报道,首次对鲁迅倡导木刻一事作了介绍:
    小说名家鲁迅氏,又是美术底爱好者,生平多藏西洋的名画册,近年尤对木刻寄与高度的热爱。闻对北新书局诉讼而得的版税,费于购置名木刻者几居半数。氏曾于去年秋在北四川路举行一度西洋木刻展览会,又曾于去年暑期中往某艺术学校作关于木刻艺术的讲演,不辞酷热,挥汗而谈。最近氏又将德国新兴青年画家梅菲尔德所作木刻,新俄著名小说《士敏土》底插图十幅,用珂罗版精印二百五十部限定本,以供青年画家作标本。此为中国版画运动史第一次之举……此种热情,对于中国的艺术发展,功绩实在很大。
    《文艺新闻》的这篇报道值得重视,因为它最早介绍了鲁迅为推广木刻所做的一系列努力。继梅菲尔德之后,鲁迅翻译介绍了比利时画家麦绥莱勒、德国画家珂勒惠支及苏联版画集,为中国青年们提供了创作的范本。对于生活拮据、四处奔波的革命艺术青年来说,从事木刻创作既能为革命斗争宣传服务,又能在艺术上有所探索,从而不至于沦为“空头美术家”。可以说,从这时候起,鲁迅成为左翼美术运动的实际领导人。木刻这门艺术,已然成为左翼美术青年的身份标识,把散落于各左翼组织、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盟员和美术青年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一条兼具时代性与大众性的革命美术道路——新兴木刻运动已经势不可挡,中国的左翼美术运动有了它独特、鲜明的标记,拥有了它巨大的载体。从1931年举办暑期木刻讲习班到1936年10月鲁迅抱病参观全国流动木刻展览会,这期间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也获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从1932年起沪上涌现出众多进步木刻社团,它们都是“美联”的活动阵地,都是革命美术的堡垒。正如1933年6月12日《时事新报》报道所写:“木刻,在现代艺坛上的进展,是非常迅速的,尤其是在新兴的艺坛上,木刻所给予强烈光线的展示,黑白对照的刻画,现代社会刺激的暴露,尤其在阶级意识上的启示,它,是新兴艺坛上的生力军,是现代表现意识作品的最强烈工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