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一手持枪,一手握笔访北京市公安局民警、《警花与警犬》编剧李刚
李刚近照 李刚,这个名字,要火。就在2016年这个火热的夏天。 随着电视剧《警花与警犬》在网上网下的热播,编剧李刚再也无法不引人注意。这是他首次尝试公安题材影视剧的剧本创作,即获成功。“目前《警花与警犬》连续多日占据全国卫视黄金档收视榜首,网络日播放量登顶全网冠军,播放总量已经突破40亿,这确实出乎意料。”在北京交道口附近一座岿巍沉穆的四合院里,身材高大的李刚微笑着说。 2000年,李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进入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重案支队,成为首都警方面向社会高校招收的第一批大学生刑警。此后的12年间,身为一名重案刑警,他去的最多的便是命案现场,面对的都是遍地的血腥、高腐的尸体、刺鼻的恶臭。说起曾经的刑警生活,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出色的表现和骄人的战绩,让他在刑侦总队重案支队屡获嘉奖、多次立功,成为在全国刑侦战线崭露头角的优秀重案队长。2012年,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在全局遴选文化建设科科长,他以笔试面试全部第一的优异成绩竞聘成功。用他自己的话说,从一名提枪抓人的“捕手”180度转身成为一名舞文弄墨的“写手”。 李刚说,抛开“美女+萌宠”的标签,《警花与警犬》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讲的是新时期中国警察的真实故事,他将此奉为“现实的英雄主义”。“把这种代表警察精神的英雄主义传递出去,是我的心愿,更是我的梦想。”的确,英雄主义作为支撑公安文化作品的血脉筋骨,始终贯穿在中国公安题材影视作品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他现在举起“现实的英雄主义”这杆大旗,就没有理由再停下,只能义无反顾昂然前行。 《警花与警犬》热播之后,原本精力旺盛的李刚更加忙碌了。“台、网都取得双冠了,可以好好歇一歇了。”记者说。“我也想给自己放个假,但已经上了发条,根本停不下来。”在接受采访时,放在他面前的两部手机,不时会有电话打进来,大多都是关于剧本创作、媒体采访或者寻求合作的。原来,继他的三部影视剧本签约亮相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后,就在上个月又有两部电视剧进入投拍阶段。面对记者“您就是公安影视剧创作的一匹黑马”的评价,他浅浅笑了一下,说只是自己恰巧赶上了公安文化的春天,上上下下都在以全新视角重新审视公安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全力推动公安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和升华,而自己此前10多年积累的能量,正在一点点往外释放,期待爆发。 李刚所述说的爆发,或许大幕已经拉开。 ☆不再沉默☆ 记者:当初为什么会想到要写这样一个故事?李刚:这还要从2013年4月8日在扬州召开的全国公安题材影视剧研讨会说起。来自全国公安机关的作家编剧、影视专家,以及影视主管部门和国内部分影视制作机构的代表都来参加了此次会议。据我所知,这种大规模专题研讨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的会议,应该是第一次。被称为公安文化建设的“扬州会议”。会议主要目的就是总结以往的创作经验和不足,交流工作举措和体会,搭建创作平台,共同推动精品创作。会上,大家情绪高涨,讨论很激烈,各抒己见,各有千秋,最后达成一个共识,明确提出了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要将关心警察命运、刻画警察精神、树立警察形象作为重要创作内容。 我从会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就想既然影视作品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武器,影响力深远、感召力巨大,那么我们搞公安宣传的人,该如何去另辟蹊径,真正做出一部警察写警察的电视剧。带着这个想法,我抓住一切机会跟这些著名作家、编剧、制片人和一线的制作机构专业人士学习请教,大概摸清楚了公安题材影视剧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心中有了底,就要主动,行动起来,憋着这股子劲儿,我用刑警“平地抠饼”的劲头儿,决心自己拿起笔来书写新时期警察故事。 记者:编剧创作的过程中要克服哪些困难? 李刚:《警花与警犬》是我的第一部剧本,名副其实的处女作。剧本创作可以说完全零经验。从扬州回到北京后,我把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些经典公安题材影视剧又重温一遍,看过之后,触动很大,那就是基本都是以案件为重心,讲如何破案的。前面既然这么多了,我肯定不能再从案件角度去写了,要开拓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领域。从哪儿写呢?我就到基层所队去走访一线的民警,问一问他们希望在荧屏上看到什么样的警察形象。没想到,我们北京市公安局警犬基地女子驯犬中队,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那里的警花驯导员与宠物型警犬之间的故事太令人感动和着迷了。嘿!“美女+萌宠”的组合,不正是我苦苦找寻的亮点和焦点嘛! 创作时,我力求全景展现警花们最真实的日常工作状态,以及她们的奉献、追求,揭开中国第一支女子驯犬队的神秘面纱。这首先就要将剧本的基本架构设置处理好。这时,我感到了自己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但我有一个信念,我要尽力克服以前影视剧中常常看到的人物“高大全”、故事“假大空”的老套路,力求“讲真事、说实话”,将与时俱进的公安事业,日新月异的基层创新,层出不穷的感人故事,当作创作的第一素材。当然,这中间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坎坷,也有许多的迷茫和困惑。《警花与警犬》从开始写作到最终完成,经历了差不多3年时间,历经4次大的修改,从最初的100多万字到定稿的75万字,这期间也得到了许多公安前辈、专业编剧和战友同事的指导和配合,没有他们,我真的很难想象自己还要在创作的道路上跋涉多久,所以这个剧本不单单属于我,更属于团队。 ☆忠诚是我们警察的魂☆ 记者:剧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设置有怎样的考量,全部来源于真实生活吗? 李刚:可以肯定地说,所有发生的故事都是来自于真实的案例或者事件。在警犬基地,我会为那些80后、90后驯犬女警的忘我付出而震撼和感动。为保证驯犬的效果,即使是像现在这么热的天,姑娘们也是不用任何防晒霜护肤品的,因为稍微的异味都会影响到警犬的嗅觉。姑娘们一个个被晒得黝黑。不仅如此,她们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不夸张地说,一项技能、一个动作都可能成百上千次地反复训练,她们一天训练的跑动量可能就是一个10公里,甚至有时会是一个马拉松。 剧中三位主演女警的名字有的只跟现实中女警的名字差一个字,警犬的名字大多都是用的真名。我觉得,是时候让大家认识一下我们年轻一代首都公安民警的真实生活,展现她们的热血青春了。 通过这部剧的创作,我也要尝试突出重围,找到公安题材影视剧新的突破,展现我们公安民警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忠诚、信任、坚贞、感恩的人性光辉。 记者:在这样一部现实性比较强的故事里,如何平衡故事的真实性和戏剧性? 李刚:剧中,我主要设置的是三种矛盾关系:人与人、人与犬、犬与犬,这三种关系交织起来,戏剧冲突的广度就有了。但这还不够,还得有情感的浓度、视野的广度、立意的高度,对抗的烈度和文化的深度,作品呈现给大家的除了公安文化,展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以外,还得能“扬正气、接地气、聚人气、提心气”。从这些年轻警察的成长过程,我们不仅能看到惩恶扬善的壮志豪情,还有他们的情感迷茫与成长困惑。比如说人物的设定,梁振山代表着我们公安的光荣传统,当了一辈子警察,把毕生都奉献给了警犬驯导事业,这是一种典型的薪火相传。杜飞代表的是警队里的中坚力量,业精技强,恪尽职守,嫉恶如仇,个性鲜明,冷面热肠,是典型守门人和引路者的角色。三位个性迥异的90后警花就代表我们队伍中年轻民警的鲜活状态,更代表着公安事业的未来。 其实,创作过程中,我采访了大量一手的真实故事,不仅仅是北京的,更是全国范围的。我发现,现实中的故事要远比刻意设计的桥段更为精彩。我要从这些精彩的故事中汲取精华,开采冶炼,将生活的真实上升为艺术的真实。 ☆现实的英雄主义☆ 记者:10多年的重案刑警生活,是不是让您的英雄主义情结比普通人更加强烈? 李刚:是的,其实我很欣赏坎贝尔的英雄模式理论,坎贝尔代表作《千面英雄》里说,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林林总总的英雄传说,表面千差万别,内里却始终遵循着一个永恒的共通模式。对此他总结为“离散(启程)—指引(启蒙)—回归(启示)”三个阶段。 警察是一种始终面对挑战和危险的特殊职业,用身躯阻挡黑向光明的渗透,我们的队伍是一支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的队伍,这就是现实的英雄主义。我从北师大毕业时,正是因为看了当时热播的一部纪实性警匪大片《12·1枪杀大案》,人民警察敢爱敢恨、一腔热血的内心世界打动了我,我决定投笔从警。 在刑警队,我跟战友们出生入死,慢慢地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的战友或许没有影视剧中描写的那样英俊威猛、神勇无敌,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要比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里的桥段都更加感人至深!我现在就是要把这些平凡英雄的境界与情怀、智慧与血性、创造与担当、奋斗与牺牲写出来,引导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学习现实的英雄事迹、崇尚不朽的英雄情怀,激发正义感,传播正能量。 记者:有没有拍续集的打算,您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创作计划? 李刚:有,除了今年10月份将拍摄续集《警花与警犬II》,我们还将以首都“十大英雄模范集体”、“杰出民警工作室”、“爱民服务岗”、“杰出青年卫士”等多个先进集体为原型进行故事创作,突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价值导向,真正树立起秉公执法、英勇善战、无私奉献的警察形象。 目前计划表已经列出来,而且有几个剧本已经创作完成,有几个已经着手创作,项目的名字就叫“北京警察故事——系列精品影视剧创作计划”,已经得到公安部和市公安局领导的认可,其中包括城市反恐题材电影《一击必杀》、首都消防特勤题材青春励志电视剧《蹈火先锋》、反映公安改革的首都公安警力前置题材青春励志剧《C4南锣警探》、刑警题材电视剧《重案尖刀》、特警题材电视剧《蓝剑突击》、网警题材电视剧《IT战警》、反恐题材电视剧《反恐精英》,塑造出体现警察情怀、警察特质、警察风骨,彰显警察精神、法制精神、人性光辉的新时期人民警察的英雄群像。 我们现在有个“警察编剧三人组”,包括我、消防局的民警熊东旭和政治部的民警刘松寰,业内有人管我们叫“铁三角”,其实,我希望有更多的战友加入进来,创建我们自己的公安编剧品牌团队,把根扎在泥地里,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民警生活。现在,各级领导都在千方百计为我们创造有利的条件,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样的机遇和环境千载难逢,我们也一定全力以赴,为引领社会思想文化风尚作出我们警察编剧的贡献。 记者:您觉得电视剧呈现出来的效果与您的剧本创作初衷有差距吗? 李刚:万事开头难,第一部作品难免会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我们也做了认真的总结和思考,为保证后续作品的质量,领导要求我们从主题选择、剧本创作、实地拍摄直至审查播映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精心组织编剧、导演、演员、摄像、音乐、服装、道具、化妆等各个创作要素,确保创作质量和效果。创作出社会认可、行业认可和民警认可的精品力作,逐步形成属于公安编剧的品牌效应,树立行业创作的典型和标杆,引领行业创作的水准。 《警花与警犬》播出后,许多年轻人看了受到感动,也想当警察,我收到网友发来的消息,说北京警察学院刑事侦查技术专业(警犬技术方向)今年的招生又特别增加40个名额,警花与警犬又将增加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这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