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读后感2500字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http://www.newdu.com 2019-12-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推荐》的一部分,书中每一条推荐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字。在他的这么多的推荐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上。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持续下去。”从他的这些话语,足以看出他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其实,学生要阅读,我们教师同样需要阅读。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务必是不断更新的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的知识。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我的孩子。”有的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我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回顾踏入教师行列十几年的我,感到很惭愧。那些教育大师都是如何铸就的?是靠他们平时不断的积累,不是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而是不间断的读学术著作。读书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分不开的,我想我要把读书当成习惯——热爱读书,持久行动。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每一天只要拿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用于读书,这还是能够做到的,中午吃完饭、晚上睡觉前,关键还在于自我是否热爱读书吧。我要把读书逐渐变成自我的习惯,每一天去阅读有益的书籍。努力使自我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连阅读的时间也没有了,那么,离你无东西教给学生的时间也就不远了。这将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呀!
    坚持读书吧,在书海遨游中追求伴随终身的专业化成长;读书既是托起“明天太阳”的需要,更是解放我们自我的必由之路。从此刻起选取不间断的读书。爱读书就是善待自我,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学校推荐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推荐》后,觉得这本书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资料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其中对《教师的时间从哪里》,《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印象最为深刻,下方就简单地谈谈自我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推荐我们要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深知这一道理,所以在他的书中一向在要求教育同行们学习,学习,学习。他要求我们读书,每一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其他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我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读到这些推荐,突然很懊恼自我这两年的消极,一向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以前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我,成为名师,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如流水一样被我荒废了,而我依然一无所获。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我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最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持续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就应安排好自我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关于兴趣,我们当老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明白,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看看我们此刻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我教课也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推荐,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搞笑,何为搞笑?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我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说有什么好处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那里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没有兴趣,我想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我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那里面我引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那里,我想到这一条推荐更多地是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如何持续对知识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职责感,只有我们首先做到了,才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不去做伤害学生心灵的事,才不会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用心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力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我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构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我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我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就应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理解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群众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能够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必须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