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钱曾怡:扬雄“蝇,东齐谓之羊”古今考

http://www.newdu.com 2019-10-08 今日语言学 钱曾怡 参加讨论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十一:“蝇,东齐谓之羊。陈楚之间谓之蝇。自关而西秦晋之间谓之蝇。”
    考历代文献,除了扬雄《方言》以外,《说文》《玉篇》《广韵》《中原音韵》等字书和韵书的单字“蝇”都没有作“羊”的记载。
    明代人毕拱辰《韵略汇通》,“蝇”在庚晴韵而“羊”在江阳韵,两者不同音。毕拱辰是山东掖县人,当地方言称“苍蝇”为“苍羊”,那么,为什么《韵略汇通》却没有“蝇”读“羊”的记录呢?原因在《韵略汇通》是为“童蒙入门”而编,目的使小儿识字,各韵只收单字,也就不可能将口语中多音词的读音收集在内了。
    日照人丁惟汾《方言音释》(卷十一)解释“蝇,东齐谓之羊”时说:“蝇羊,阳部。蝇,从黽得声,古音当在阳部,与羊叠韵。……今俗谓苍蝇为苍羊,仍东齐土音。蝇古本音读羊,子云不识,景纯瞢然……。”丁惟汾以“蝇、羊”同属于古代阳部来解释“东齐谓蝇为羊”,认为“蝇古本音读羊”,而扬雄不识,这个结论尚可商榷。段玉裁注《说文》:蝇在六部,“余陵切”,而羊在十部,“与章切”,两者不在同部。查王力《汉语语音史》,先秦、两汉“阳”部音分别是aŋ、ɑŋ,而蒸部音əŋ,两部并非同韵。但是,丁惟汾说“今俗谓苍蝇为苍羊”是“东齐土音”,却是说明了东齐土音的“蝇”读为“羊”是在“苍蝇”这个双音词中的,而并非单字“蝇”读为“羊”,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查现代“蝇”读为“羊”的方言,“蝇”字也无一不在“苍”字之后构成双音词的时候才读为“羊”。例如济南:济南话“蝇”字一般不单独用。《济南方言词典》收集与“苍蝇”相关的词共8个,除“苍羊”一词以外,其余没有一个是读“羊iɑŋ0”音的,见下:
    苍羊tsˈaŋ213-21iɑŋ0
    苍蝇tsˈaŋ213-210(又音)
    绿豆蝇ly21-44tou042
    麻苍蝇ma42-55tsˈaŋ213-210
    蝇子iŋ42-55tsɿ0
    苍蝇子tsˈaŋ213-210tsɿ55
    苍蝇甩子tsˈaŋ21342ʂuɛ55-213tsɿ0
    蝇甩子iŋ42-55ʂuɛ0tsɿ0
    其他有将“蝇”读作“羊”的方言点,如莱州、章丘、博兴、宁津等等也都如此。
    现代山东方言,“蝇”在“苍蝇”词中读为iɑ?0的分布地区主要在山东方言东区的东潍片和西区的西齐片,两片地域相连,正是古齐国一带。调查材料说明:“苍蝇”在山东的说法有三,大致是:东区东莱片和西区临沂地区为“苍蝇”;东区东潍片和西区西齐片是“苍羊”或“苍蝇”;西区鲁西南地区全部说“蝇子”。(见文末“苍蝇”说法分布图)
    “苍蝇”这个双音词起源佷早,古文献多有记载。例如:《诗·齐风·鸡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扬雄《法言·吾子》:“或问‘苍蝇、红紫’。曰‘明视’”;三国魏曹子建(植)《赠白马王彪》诗:“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后汉书·陈蕃传》:“夫不有臭秽,则苍蝇不飞”等等。苍蝇因其色青,所以又名“青蝇”。这个词在古文献中也是多见。例如:《诗·小雅·青蝇》“螢螢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螢螢青蝇,止于棘”;《汉书·成帝纪》“三月,有青蝇无万数集未央宫殿中朝者坐”。但是未见有“青蝇”读为“青羊”的记载。
    按照我国早期就有双音节“苍蝇”词的存在,加以除了扬雄《方言》以外,其他文献并没有单字“蝇”读“羊”的记载,按照当代方言情况,可以推断扬雄《方言》中所谓“蝇,东齐谓之羊”的“蝇”字,也应该是在双音词“苍蝇”中的“蝇”。
    其实,郭璞在《方言》“蝇,东齐蝇谓之羊”的句下注中已经说得明白:“此亦转语耳。”郭璞注《尔雅》《方言》时,往往说“语转”“声转”,都是指语音的转变,是字音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了变化。“蝇”之所以变读为“羊”的条件是在“苍”之后,从语流音变的角度解释,“蝇”是受“苍”字韵母顺同化而读为“羊”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判断,这个“羊”字应该是读轻声,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语音现象。
    在山东,不少双音节词后字为轻声时会产生或顺或逆的同化现象。有“蝼蛄”这个词,在山东境内,多数点为lou42ku0两个音节的双向同化。这双向同化的分布地点有的是紧相连的:读lou42kou0(顺同化)的分布在昌乐、博山、莱芜一线以西;读lu42ku0(逆同化)的在其东邻昌邑、临朐、蒙阴以东及鲁南的较大地区。像这样的双向同化的例子还有许多,例如:顺同化“腼mian腆pˈian”(淄博)、“长tʂˈaŋ虫tʂˈuaŋ”(德州);逆同化“蜻tˈiŋ蜓tˈiŋ”(沂水)、“南nɑŋ瓜kua”(淄博)等等,当然也有许多异化等其他现象,这里就不多说了。
    王力《汉语史稿》(中册):“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是循着单音词到复音词的道路前进的。”音变是为了说话方便、顺口悦耳,是自然形成的。只要有复音词的存在,就会有各种音变的产生,也会有轻重音的不同。当然,变或不变,怎么变,并没有一定之规,但都有缘由可寻。用音变的角度来研究古代的语音现象,也许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苍蝇”说法分布图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19年第4期
    主要参考文献:
    周祖谟吴晓铃编《方言校笺及通检》,科学出版社1956年9月
    丁惟汾 《方言音释》,齐鲁书社1985年1月
    王力 《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6月
    王力 《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5月
    钱曾怡 《济南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
    钱曾怡主编《山东方言研究》,齐鲁书社2001年9月
    钱曾怡主编《山东方言志丛书》(1-26种)语文出版社等1990-2015年陆续出版
    作者简介
    钱曾怡,女,浙江嵊州长乐镇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致力于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在开发山东方言、促进汉语官话方言研究、探讨汉语方言学方法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代表研究成果有《烟台方言报告》《博山方言研究》《山东方言研究》《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文选》《汉语官话方言研究》《汉语方言学方法论初探》《方言研究中的几种辩证关系》《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与山东方言分区》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