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版的《狮子王》颇具先锋性。尽管众所周知,这是一部在剧情上参考了《哈姆雷特》的电影,但它确实是迪士尼第一个没有任何神话或童话蓝本、自主原创的动画长片。据说当时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风中奇缘》也在制作,大部分迪士尼制作人员都在《狮子王》和《风中奇缘》中选择了后者——按照迪士尼的传统,一个有蓝本、有基础的故事更容易成功。在热衷于改编的时代勇于做原创,还在动画中构建了一个完全没有人类出现的动物王国,再加上影片可反复推敲的剧本、浪漫恢弘的美术设计和生动的角色表演,尤其是在被奉为经典段落的“木法沙之死”中应用了当时尚未普及的三维技术制作的狂奔野牛群(要知道,此时世界上第一部三维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尚未上映),上述所有这些因素,让1994年版《狮子王》不仅在当年大热,更被奉为经典。 2016年,迪士尼启动了一个新计划:将18部经典动画作品改编为真人电影。目前已上映了《奇幻森林》《小飞象》等影片。导演们根据已有的经典故事重新编纂,加入新的情节或人物,将故事重新呈现。作为动画经典,《狮子王》的真人改编也被列入这一计划。那么,这部作品能否令曾经的影迷和现代观众满意呢?2019版《狮子王》目前在metacritic(专门收集有关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专辑以及游戏评论的著名网站)的评分仅为5.5分,而1994年版《狮子王》的评分则是8.8分。 实际上,新版的《狮子王》也并非实拍,而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出的实拍效果。2019版《狮子王》制作逼真,从毛发到植物都使人信服,观众仿佛进入了真实的非洲世界。但与此同时,影片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首先,角色表演更依赖于镜头变化和肢体动作。因为动物角色完全写实,在外形上很难进行区分;也是由于对写实感的执拗,导演放弃了经典版中对动物进行的拟人化处理。所以我们看到辛巴在开心和难过时几乎是同样的表情;辛巴和娜娜相互爱慕时,两头狮子完全符合动物性、无表情地相互蹭脖子。眉毛是展现表情的关键,一个动画角色的眉毛,可以揭示他的内心世界,即便是没有眉毛的瓦力,也要用眉弓告诉观众他的呆萌气质。但在2019版《狮子王》里,写实动物的眉毛和眉弓都没有表演,很难传达情绪。 但是这些罪过都要归因于制作的真实吗?如果我们没有看过1994年版《狮子王》,那么2019年版是不是更好呢?或者说,除了前述的“面无表情”,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如果这是一部纪录片,动物们在草原上明争暗斗,辅以人类的解说,恐怕不会出现如此多的微辞。《狮子王》的情节和对白无法不令人带入自身,在这部参考了莎翁戏剧的作品中,无论是木法沙的宽容、辛巴的勇敢还是刀疤的贪婪,令人情绪跌宕的原因终究是人类自己,我们看到和代入的,是人类的故事。尽管两版的故事都存在一个矛盾:狮子王木法沙统治动物王国,他的统治温和且长久,但维持表面和平的代价就是要定期吃掉自己的子民,也就是影片中提到的节制狩猎。但矛盾在于,人类国王不可能以定期吃掉自己的子民为代价换取和平,所以影片以“Circle of life”(生命的循环)作为对这一矛盾的遮掩。但在2019年版电影中,这部充满人性的动物故事则令人不适,我们在刀疤埋头吃斑马的时候甚至产生了在看纪录片的错觉。新版《狮子王》中追求的动物性写实,实际是放弃了对人性的描写,以至于在表演上刻意对拟人化进行回避。这个例子不禁让人回想起《猩球崛起》:猩猩凯撒的眼睛充满智慧和情感,令我们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信服。可2019年版的辛巴则不然,它脸上写着(这里甚至无法使用“他”)的“漠然”二字时刻都在提醒观众,自己只是一个异类旁观者:哦,这头狮子赶在雨季回到荣耀石了…… 《狮子王》在故事上的拟人,与1994年版古典夸张的表演相吻合;2019年版的问题或许并不是技术阻碍了情感的表达,像《猩球崛起》一样,技术早已可以让写实的动物角色开口说话并做出各种拟人化的表情。如果将故事和拟人表演设置为天平的两端,1994年版达到了二者的平衡,而2019年版虽然拥有充满戏剧冲突的故事,但在表演上却是写实的。天平的失衡,或许正是新版影片令人不适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