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当钢琴家忘记自己在弹琴

http://www.newdu.com 2019-09-07 解放日报   陈俊珺 参加讨论

    
    钢琴家陈宏宽
    近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国际钢琴艺术节闭幕音乐会上,钢琴家陈宏宽精湛的演奏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陈宏宽是当今乐坛获得国际钢琴大赛奖项最多的华人钢琴家之一,也是许多乐迷心目中最值得聆听的钢琴家之一。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这样讲述自己心中的钢琴艺术。
    弹琴最大的乐趣
    是能听到越来越复杂的声音
    解放周末:您在此次上音国际钢琴艺术节闭幕音乐会上选择了三首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为什么选择这三首作品?您如何理解贝多芬?
    陈宏宽:这三首曲子展现的都不是一般人眼中的贝多芬,听上去并不是那么刚强或倔强,它们展现了贝多芬的另一面。《降E大调第13号钢琴奏鸣曲》之一是一首很甜美的曲子。《A大调第28号钢琴奏鸣曲》很奇妙,有人猜测作曲家可能是暗恋了某个人,才会写出这样的曲子。
    古典音乐给很多人的感觉是四四方方、有条有理的,可是创作它们的人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并不是只有浪漫派作曲家才知道怎么叫浪漫,巴赫、贝多芬等古典乐派作曲家也有浪漫的一面。我希望听众们能够跳出对贝多芬固有的充满愤怒的印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会把贝多芬弹得像拉赫玛尼诺夫,因为他的作品遵循的是古典的结构,我必须尊重这种结构。
    解放周末:您在音乐会上还演奏了肖邦的《第二号钢琴奏鸣曲》,您弹的肖邦和其他钢琴家似乎不太一样。
    陈宏宽: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肖邦的理解和别人不太一样。肖邦的这首奏鸣曲是我13岁就开始学的,已经弹了将近50年了。我小时候觉得肖邦的旋律很美,很好听,后来觉得他的音乐中有悲伤的成分,我想这可能和肖邦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好有关系。他20多岁就得了肺炎,几乎半辈子都在生病,他内心的悲伤不仅仅是源自于对祖国波兰的思念。我弹得越多就越发现,在优美与悲伤之外,肖邦的音乐基础其实很深厚,这份基础来自于巴赫。肖邦的启蒙老师曾经让肖邦练习巴赫的平均律。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知道巴赫的平均律,这对肖邦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曲子里经常能听到多声部的复调风格。
    肖邦的复调和巴赫很不一样,你看巴赫的谱子,一看就知道那是复调,但在肖邦的谱子里就未必能看出那么多复调,需要仔细用耳朵去听,这种听觉的训练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大多数年轻学生只能够把肖邦的旋律弹得很美,但在音乐的内在构造上不一定能建构得很完美。我也做过学生,我深深知道经过持续的听觉训练后,我在他的音乐中所能听到的东西会越来越多,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我觉得弹钢琴这么多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自己可以听到越来越复杂的声音。
    解放周末:这种听觉技能是如何训练的?
    陈宏宽:我喜欢用听交响乐来训练自己的耳朵,我可以同时听到很多声音,就像指挥在看总谱一样。尤其是马勒的交响乐,他是德奥派音乐的代表。我也很喜欢听勃拉姆斯以及德彪西、普罗科菲耶夫、伯恩斯坦等人的作品。听交响乐的时候我还会研究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效果,我会记下来,在钢琴演奏中进行模仿。
    好的音乐能触碰人心最柔弱的地方
    解放周末:有人说,成功的钢琴家需要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实现一种平衡,您在演奏中如何平衡感性与理性?
    陈宏宽:很多人评价我的演奏比较理性,其实我觉得我的理性来自于感性,或者说是感性带动了我的理性。我研究音乐的时候通常都是以感性为主,然后再追问自己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在练习一部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我突然弹出了一种很妙的效果,我就会去探究,刚才的音乐表情是如何做到的,因为我希望能够重复它。假如只是灵光乍现,而不去总结分析,那这辈子可能就只能弹出那一次。
    解放周末:您希望您的演奏能给听众带去什么?
    陈宏宽:我想带给听众一段经历。听音乐有点像看电影,一部好的电影能让人沉醉其中,收获情感上的经历或者体验,音乐也是如此。
    解放周末:但与电影相比,音乐更为抽象。
    陈宏宽: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弱点,每个人内心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好的音乐能触碰人心最柔弱、最隐秘的地方,让心灵获得一些安慰,感觉到安稳,不需要再隐瞒或者隐藏什么。尽管有些音乐听起来有很强的节奏或者气场,但没有强就体现不出弱,当你体会到那种弱,就能与作曲家实现某种心灵的沟通。
    解放周末:您在弹奏哪些作品时更容易与作曲家实现这种心灵的沟通?
    陈宏宽:我弹莫扎特的时候常常觉得他的音乐里有一种过意不去。因为他太优秀了,周围的人无法真正理解他,他有很多话无法对人讲,但在音乐里我们可以听到他内心的声音。
    舒伯特的音乐是忧伤与爱的混合体。一个钢琴家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爱,是弹不出舒伯特的忧伤的。但如果只是把他的曲子弹得很漂亮,而表现不出其中忧伤的话,那他音乐里的爱也是表达不出来的。
    肖邦的音乐里有一种反抗,不理解这份反抗,就弹不出肖邦的美。斯克里亚宾的作品我也是从小就弹了,他的音乐很抽象,他一生都在研究阴与阳的关系。
    希望人们听到的是音乐而不是钢琴
    解放周末: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与这件乐器相伴近50年,您觉得它的最独特之处在哪里?
    陈宏宽:钢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够模仿几乎所有乐器的声音,甚至连人声也可以模仿,钢琴家其实一直都在做模仿的工作。
    我常常在想,如果一个演奏家在弹琴的时候能够“离开钢琴”,忘记自己在弹钢琴,那不是很妙吗?我有一个钢琴系的同事曾经告诉我说,他小时候练琴,妈妈经常这样批评他:你练了这么久,我还是听到你在弹钢琴。
    钢琴大师鲁宾斯坦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人们听到的是音乐,而忘记了我是在弹钢琴,那就成功了。将近50年来,我一直在慢慢想办法,在弹琴的时候忘记自己是在弹琴。
    解放周末:您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艺术生涯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做徒弟的阶段、“漫游”的阶段、做师父的阶段。您曾担任过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的主任,近年来又多次在上音国际钢琴艺术节进行指导,您觉得这些年来中国学生的钢琴演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陈宏宽:十多年前来上音做钢琴系主任的时候,我就决心改变一些学生的弹法。这些年我回上音开大师工作室,参加钢琴大师班、艺术节,希望能给中国学生介绍更多的钢琴美学。傅聪老师也是钢琴大师班的常客,借用他的话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的学生在音乐里面有了选择。音乐是一种选择,一种艺术上的选择,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弹,而不是谱子上怎么写,就按部就班地弹,在这些音符背后可能有一千种弹法。
    人物
    陈宏宽的钢琴之路起步很晚。
    1958年出生于台北的他,吹过小号、圆号,拉过中胡,还学过一个月的大管。直到14岁,他才开始在德国全心投入钢琴的学习。他说,学习过其他的乐器,让他更好地认识音乐。
    年轻时的陈宏宽包揽了世界九大国际钢琴比赛中七项大赛的奖牌及三项大赛的最高奖项。成名后,他又陆续担任包括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在内的诸多国际钢琴重要赛事的评委。他是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首位华人终身教授,还任教于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波士顿大学、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等世界知名音乐学府。
    34岁,正值职业发展黄金时期的陈宏宽遭遇了“灭顶之灾”。他的手意外受伤,医生判断,他可能永别舞台。
    近7年后,他凭借不懈的努力,奇迹般地康复了,并再次举办独奏音乐会。乐评家这样评价陈宏宽的演奏:“他上世纪80年代的演奏如太阳神与酒神,充满强烈对比的演奏个性在他的内心战斗,他能够发自内心如诗般地演奏,也能够爆发惊心动魄的效果。而如今,安详宁静与气势磅礴的演奏达到如此和谐完整的融合。”
    2004年,陈宏宽受钢琴家傅聪之邀,到上海音乐学院担任钢琴系主任及国际钢琴艺术中心主任。任期结束后,他也经常参与上音举办的国际钢琴艺术节。2018年,他在上音开设了陈宏宽钢琴大师工作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