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图书出版何必“挤”?

http://www.newdu.com 2019-08-23 中华读书报 周慧虹 参加讨论

    受社会上“国学热”的影响,近年来,国学类图书尤其是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普及类古籍,成为了一些出版社争相出版的“香饽饽”。数据显示,2018年,国学普及读物的销量同比增长131%,一些古籍善本影印本的销量同比增长近200%,经、史、子、集四部中,除了经部,其他三类销量同比增速都超过110%。
    不可否认,国学应当传承,我们这个社会亦需要国学文化的滋养,可各个出版社都往国学图书出版这条道上挤,国学图书版本、数量及增长率呈现井喷之势,则无论如何难称正常。这么多的国学图书,会不会令读者因眼花缭乱而无所适从?况且,这些书能够完全销售出去吗?如若供过于求,岂非造成出版资源的浪费,给相关出版社的经营拉倒车?岂非令我国的出版文化生态趋于恶化?
    在图书出版业,但凡发现一个好的公共选题,或是某本书热销、某部影视剧热播,等等,出版社总不免一古脑儿地争着抢着出版相应图书,这种状况早就存在,由此导致大量跟风书、重复出版图书充斥市场,这几乎成为图书出版业一大顽疾。尤其对于一些公版书,由于不必经作者授权,不必付版税,一些出版社更是趋之若骛,殊不知,再好的书也不能超过了读者的总体需求量,无节制地趋同化出版只能是弄巧成拙,最终事与愿违。
    在网络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大数据技术在图书出版业日臻深入应用的今天,出版社“挤”着出书的问题,恐怕不应归咎于他们对于市场供求状况的不了解。这说到底,还得从相关出版社内部找原因。
    尽管,经过文化经营体制改革,我国图书出版业步入市场不是一天两天了,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有些出版社在自身内部管理、经营理念上仍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种种挚肘导致其创新活力不足,对于文化出版风向把握不准,对于读者的消费需求掌握得不够全面深入,其结果便是缺乏自我经营个性,要么跟着别人亦步亦趋,难有属于自己的“爆款”成果;要么就是不知不觉中走偏了方向,一再出版一些低质的不受读者欢迎的图书,使其愈渐陷于困境。
    其实,并非所有出版社皆经营不济,热衷于“挤”着出版,像中信出版社近年来就“爆款”频频,经营业绩扶摇直上,近期已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该出版社探索采取了业内首创的“举手制”方式,以此调动内部人才积极性,形成浓厚的内部竞争氛围。诚若该社相关负责人认为的,好的内容自带传播性,为此,他们尽力将考虑读者的需求与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有机统一起来,努力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文化产品,从而搞活了图书“生意经”,发展之路越走越敞亮。
    在市场化条件下,竞争本身就意味着“挤”,但这种挤不见得非要采取出版选题趋同的方式。相反,谁若能自我加压,内挖潜力,及早走出跟风、重复出版的窠臼,谁就能增强挤的能力,从而更具挤的优势,挤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