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秋》:用时光酿就暮秋之爱

http://www.newdu.com 2019-08-12 文学报 周佳慧 参加讨论

    
    《秋》是一本特别的书,开篇即是:“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仿佛在人的心中敲下一声沉重的洪钟。这本书一共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没有具体的标题,只有简单的罗马数字编号。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时间进行叙述,而是跳跃性地展开故事,在翻开下一页之前,你并不知道自己会看到哪一段被截断的时光。语言表述非常特别,“全知全能”的外视角与从人物出发的内视角不断切换,既能从外界打量人物的实际境况,又能了解到他的内心所想。在形式上给予读者极大的新鲜感和陌生化的阅读体验。
    作为一本认可度较高的书,《秋》入围了布克奖,还登上了《纽约时报》十大好书的榜首。作者阿莉·史密斯是英国文坛新秀,热门的诺奖候选人之一,其笔触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细腻温柔,像水雾又像云,潺潺地流入心底,但是反映的内容却是深刻的、富有思考性的。
    伊丽莎白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女孩,丹尼尔是住在伊丽莎白家附近的老人,两个人愉快地相识,默契地玩耍,一起欣赏想象中奇妙的拼贴画,交流着变形的故事。在外人眼里两个人身上都有“孤僻乖张”的不友好标签,是同社会格格不入的那一类人,而实际上他们才是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明晰认识的人。她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是一个作曲家,曾经进过监狱,有过一段夭折的爱情。长大后的伊丽莎白担任一所学校的初级讲师,经济困窘,满脑子的新奇想法,办理护照的时候可以和柜台人员进行有趣的辩论,漫不经心地在禁区边缘游离;而丹尼尔已至暮年,失去意识,躺在养老院里。偶然间,她在一本波普艺术画册中看到了丹尼尔曾向自己描述的充满个性、色彩浓烈的拼贴画,画家正是丹尼尔爱上的、患癌死去的女孩保利·博蒂,她有着新潮的意识和大胆极致的创作手法,却因为女性的身份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所有的童年记忆都变得鲜活,她决心把她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她在人世间留下一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复原了保利·博蒂这个充满女性觉醒意识的形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秋》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在伊丽莎白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体现出懈怠的特征,不愿意回应她头脑里冒出的一个个问题,认为丹尼尔给小伊丽莎白灌输的是不健康、不正当的观念,而父亲干脆缺位,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让童年的伊丽莎白处于一种“爱匮乏”的状态,活得更加恣意张扬。书中还夹杂着公共历史在日常生活中的投影。伊丽莎白幼年时会在电视里频繁见到有关战争的新闻,长大后在报纸上看到英国“脱欧”启动后引发的社会混乱。涉及到丹尼尔的部分则显露出某种荒诞色彩。丹尼尔的肉体躺在养老院,意识却不断漂浮。他时而被海水冲到岸上,脱离了老化的躯体,时而被困在老树的树干里,联想到记忆里死去的恋爱对象。这些无意识状态下的冥想让读者了解了他冗长而深刻的过去,为全书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当故事越讲越长,隐没在其中的信息逐渐浮现,就像雕塑逐渐成型。那年他们相遇,女孩13岁、老人85岁;而在故事的结尾,29岁的女孩将和苏醒的老人重逢。伊丽莎白对丹尼尔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脱离了懵懂的状态。两个人之间的情谊并没有因为时光、死亡而削减,高度契合的精神和思想也不需要一个俗套的圆满结局去强行升华,结尾的留白反而能赋予作品意味深长的魅力,延宕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伊丽莎白对丹尼尔的感情是暮秋之爱,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和遗憾,又经过漫长时光的提炼达到成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