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关键词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3)

http://www.newdu.com 2019-07-19 《求索》2019年第4期 金永兵 参加讨论

    三 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关键词研究的自反性批判
    使用理论武器进行批判固然重要,但是对武器本身的批判也同样不可忽视。以关键词研究为主导方法在为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助力的同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中使用该方法不仅是对话语体系本身的批判性建设,更是对关键词研究这一方法的批判性发展。
    首先,对关键词研究中固有的概念化倾向需要有明确的反思意识,将概念化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过度概念化,甚至走向抽象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概念化处理,并不意味着概念化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明确的实践指向,或者将理论之中的含混之处彻底消除,它能带给我们的是对含混和误读进行解蔽,使这些暧昧之处重新呈现在我们眼前,进而激发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强烈的问题意识。
    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理论非常反对那种对理论进行纯粹概念化的处理。那么,在何种程度上进行概念化研究而又不至于沦落为一种形而上学的“语言考古学”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出现的很多关键词,它们在历史上没有被充分概念化,而是以政策方针的形式出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实践性方面。实际上,任何一个概念,如果被充分概念化都将意味着其中的矛盾被充分地展开,当这种矛盾被充分地展开,其实践性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广泛的实践总是依赖于某种理论信心,而当矛盾被充分地展开,这种理论信心就会被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所排斥,逐渐演化为一种怀疑论和不可知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发展中极力想要避免的一种理论处境,因此通过将理论问题转化为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试图绕过不可知论的陷阱,保存自己的实践效力。然而如果我们对这种理论进行重新概念化,我们将可能重新面临着落入不可知论之中的危险。
    其次,对关键词研究中历史化的方法需要保持批判态度,意识到在历史化之中亦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非马克思主义的阐释的困境。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以面向社会历史为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总是在问题意识和材料选取上有着鲜明的社会历史性。然而具有社会历史性却并不是一种理论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因为机械的历史研究、经济分析同样具有社会历史性,而且这种社会历史性相对于那些带有哲学和美学色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往往还更为强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更具有马克思主义色彩。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以辩证法为基础的理论生成模式,对其进行历史化,是为了弄清其中具体的生成性问题,而不是将马克思主义等同于社会历史研究,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的集合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因为它同样适用于黑格尔的理论——市民社会、法哲学、历史的逻辑、哲学辩证法这些全部存在于黑格尔的理论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话题上的界定,而是一种方法上的界定;不是理论层面的界定,而是元理论层面的界定。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历史化便不能仅限于指出历史背景并将其作为一切问题的根源放置在那里——因为那是对“历史”的神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对历史的机械反映,也不是对历史提出的问题的简单回答,而是一方面将历史视为理论文本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将理论文本以实践的方式视为历史的一部分,它们互相诠释互相生成,在交叉和共生之中一同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本”并不都存在于纸面上,它同时有其社会文本、历史文本。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4页。
    [2][美]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3]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问题的反思》,《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1期。
    [4][英]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81-282页。
    [5][英]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8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