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本网记者 马云飞/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马云飞)7月5-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四届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教授、南昌大学陆丙甫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Randy J.LaPolla教授、德国美因兹大学Walter Bisang教授、日本青山学院大学远藤光晓教授、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朴正久教授出席研讨会。多位国际知名语言类型学研究专家应邀作大会主旨报告,来自国内外的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语言学研究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陈前瑞教授主持,刘丹青研究员和杨庆祥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刘丹青指出,中国语言学界的各个系列性专业学术会议,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有些会议已经开展近20届。相比而言,语言类型学国际研讨会是特别年轻的会议。但是,语言类型学会议在中国的存在,有着特别的作用和价值。中国的学者,是善于继承传统、善于创新开拓的研究群体。中国一百多年来语言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丰硕成果,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中国语言学仍然在一些方面跟国际语言学前沿存在距离。最大的差距,就是中国的语言学者大部分都是特定语言方言或特定时代语言的专家,关注的主要对象是自己所研究的语种,而对人类语言整体的关注不如国际上一些学者和学派强烈。这一差别大致说来是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的差别。而关于语言本质属性的论述,大部分是在普通语言学的框架下做出的。刘丹青强调,语言类型学基于跨语言视角来研究人类语言,提取共性和类型差异,所以,它在中国语言学中的独特作用在于两点:它是中国语言学通往普通语言学的最便捷的津梁,是挖掘真正的汉语和中国语言特色的最高效的利器。因此,语言类型学的会议,在中国语言学界有其不可取代的学术价值。但是,刘丹青表示,参加类型学会议,并不会让一个人天然成为普通语言学家。类型学领域,有很多种类的工作可做,并不一定都是大规模跨语言的比较研究,然而不论从事哪种类型的类型学研究,都需要有足够充分的学术准备。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更有质量和深度的类型学成果,我们将能对普通语言学做出更多贡献,我们也能更加真切而深入地认识汉语或其他语言的特点。 杨庆祥首先对各位学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小学期光临人大校园,探讨语言的多样性与一致性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学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都非常高的语言学会议,在这里将会聆听到多位世界一流类型学家带来的精彩的主旨报告。他简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谈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国内语言学发展与国际的差距。他指出,目前人工智能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对语言学的技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交流与融合又带来了语言的融合,加剧了濒危语言的消亡。保护、记录和研究人类的语言资源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因此,语言学研究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但在目前的学科评估体系中,语言学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语言学的发展遇到很多客观的屏障,尤其是学术评价的简单化,给语言学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限制。期待文学界和语言学界共同努力,致力于创造一个具有包容性,鼓励多样性和创造性的人文学术空间。杨庆祥认为,语言与文学的发展都需要有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这次国际研讨会有许多年轻的面孔和很多国际知名的专家,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国际化能开拓本土文献和语言研究的视野,本土化能让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落地开花。中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文献,也有丰富的语言和方言资源,相信本次类型学学术会议,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国语言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同时也能为国际语言类型学研究做出理论和材料两个方面的贡献。 本次会议共进行10场大会主旨报告,101场分组报告。Randy J.LaPolla教授、远藤光晓教授、陆丙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黄成龙研究员、Walter Bisang教授、刘丹青研究员、陈前瑞教授分别带来题为Understanding Cognitive Category Differences as the Goal of Linguistic Typology(以了解认知范畴差异为目的的语言类型学)、“中国境内语言音节开头辅音发音方法系统的类型地理”、“语序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藏缅语的及物性标记类型”、Grammaticalization and typological variation、“汉语论元否定句的类型归属及其库藏背景”、“持续体与未完整体的类型学思考”的主旨发言,朴正久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金立鑫教授分别代表团队作题为“汉语方言完整体和完成体的分布类型及语言类型学上的含义”、“普通话语序及论元配置混合类型与修饰语语序和可能性等级”的报告,何丽莎代表Alain Peyraube教授宣读论文New remarks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different 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s。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朱冠明教授主持。陈前瑞教授作大会总结,他表示,本次会议研究语种更加丰富,比较更加深入,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刘丹青研究员向参会人员介绍会议论文集编辑情况,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黄平文教授代表下届会议主办方发言。 据悉,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本次会议为第四届,会议共收到摘要182份,经匿名评审录取120份。下一届会议将于2021年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