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时事刻刻 | 这个时代,好好聊个天到底有多难?

http://www.newdu.com 2019-06-12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时事刻刻 | 这个时代,好好聊个天到底有多难?
    
    
    这一个“嗯”,麻烦就来了。
    老板告诉她:“要么回复‘好的’,要么回复‘嗯嗯’,和领导或客户都不要回复‘嗯’。这是基本的微信礼仪。”
    员工觉得自己被无情地批评了。
    但是……
    什么是微信礼仪?
    怎样才算讲微信礼仪?
    有研究发现,叠声词能制造一种清新活泼的语言效果。“嗯”等于我知道了,“嗯嗯”相当于我愉快地知道了。
    老板说了一长句,却只得到了一个不冷不热的“嗯”,这让老板感觉自己交代的工作没有受到重视。
    但员工也感到很委屈,觉得没有得到尊重。“嗯”和“嗯嗯”,都可以表示肯定性的答复,因为一件不算错的小事就长篇大论,批评自己,未免有些小题大做,让自己很没面子。失了面子就等于没了尊重。
    但尊重意味着接纳和认可。因为尊重,别人才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提醒工作上的小失误。
    当我们一边高喊着尊重,一边又将自己隔离起来,固执己见,不接受他人建议,所谓的尊重,也就成了我们掩饰虚荣和无知的幌子。
    老板批评她也并非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而是告诉她:“有可能一个细节就会损失一张订单或者一个客户。”纯粹工作上的提醒。
    可是员工没有领受这这份善意,还打算辞职。如果老板的批评是小题大做,那她因为这“小题”辞职不也是一种“大做”吗?
     
    但话又说回来,因为一个“嗯”字的微信回复闹到辞职,甚至上了热搜……
    现如今的我们
    好好聊个天到底有多难?
    你肯定碰见过这样的情况,正在忙着,突然间,一条消息过来:“在吗?”
    本来你以为对方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放下手头的活儿端着手机等着他下一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你等不下去,再次进入工作状态时,突然,又来一句:“在吗?”
    
    这时候你恨不得一句脏话怼过去,但还是要故作冷静,压抑着怒火,礼貌地回一句:“什么事?”
    这种聊天往往让人抓狂:

  • 就不能痛痛快快,直接说事儿吗?大家都很忙好吗?

  • 别问在不在的,活着呢。


    

如果说“在吗+长时间沉默”聊天模式仅仅只是让人不耐烦,那下一种模式堪称“索命式”聊天。
    

当你正在赶一篇稿件,或者在进行其他连续性工作,沉浸于一个灵感时,突然,手机一连串震动,七八条微信语音齐溜溜冒出来,还是清一色的60秒。
    本来想放着不理,可这一番“狂轰滥炸”,让人不禁想:是不是发生什么大事了?怎么发这么多,要不要转换成文字?转换成文字又成了“乱码”,听语音一遍又听不清……
    越想越烦躁,越想越紧张。“未知的恐惧,让人瑟瑟发抖”,简直没法儿再好好工作了。
    又或者,一个语音电话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像深夜的敲门声一样,划破寂静的工位。你瞬间打了个冷颤,心脏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吓吓得“咚~咚”狂跳。
    聊个天而已,怎么还玩起“白日凶铃”了呢。这到底要干啥?谈事还是索命?
    
    好好聊个天变得如此难,当初加微信时说好的“常联系”“多关照”,不离不弃,相互信任,怎么从此就打起了网络世界的“游击战”呢?
    聊着聊着就没影了,正纳闷儿对方去哪了,结果在一个共同好友的朋友圈动态下碰见了。 
    发个消息一声不吭。怎么,关照的对象连平等的身份都失去了?指望人成你肚子里的蛔虫,隔着屏幕猜透你沉默下的含义?
    检测僵尸粉:“感谢您一直把我留在您的好友里,系统正在检测删除、拉黑我的人,勿回……”说清楚,到底谁是僵尸?
    
    让人头大的还有各种表情包。这一聊天“武器”常常能够起到开启对话、终止交流的强大功能,还能缓解无话可说的尴尬氛围。
    可是点开聊天界面,划动下方表情图:天哪,好难选,到底是应该用迷之微笑,还是捂脸笑。
    一时间,大家都得了“选择恐惧症”。
    表情包再丰富,也代替不了我们的真实表情。交流是一个身心投入的事情,面对面说话时,我们的手势、动作、眼神和口头语言共同将我们所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对方,这条信息包裹着我们最真实的情绪状态。
    一旦进入微信聊天,那些生动的肢体辅助语言都被取消了,只剩下干涩的书面信息,逼得有人只能拿自己的头像做表情包。
    我们能看得见“嗯嗯”字面的积极,却永远看不见发“嗯嗯”的人最真实的状态。
    网络时代,信息被碎片化
    有时我们并不能一次性得到一段完整的表达
    说不定那位员工说完“嗯”还准备补充别的,结果没来得及,就先被老板批评了。
    早先人们爱写信交流。收到一封信时,你会经历一个完整连贯的过程,取信、阅读、回复。信的内容也是表达完整的。
    木心诗里写道:“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微信的即时性和直接性,让交流不再奢侈。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成了“发出去的消息,随时可以撤回”,大家也就没有那么珍惜说话的机会;“说一句,是一句”成了“说一行,一个字;说一句,费半天。”
    但更多的是,这种不再奢侈的交流,让我们失去对交流本身的尊重,只想着自己表达,却忘记了表达之外还有倾听者。你所要表达的意思,在不同的倾听者看来,可能有N种潜在的意思。
    总觉得生活太累,是因为我们都在努力揣测别人的心思,唯独忘了真实的自己。
    这个时代不是缺少意义和情感
    而是无聊的意义过于庞杂
    泛泛之情太过丰富,让表达变得吃力,没有了真心相待,大家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当老年人用 “呵呵”和微笑表示中性的笑声时,年轻人却多以为这是嘲讽的意思;当员工只是作出了中肯的回复,老板却认为那是敷衍。
    我们开始怀念面对面交流沟通的坦然和实在,怀念“说一句,是一句”的真实,害怕了在网络世界猜来猜去,活成一座座孤岛。
    英特尔前CEO葛洛夫曾说:“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对话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词的甜美”。
    可是在一个人情而非理性为主的社会,有效沟通的前提却被默认为行为的“甜美”:见面要握双手,谈生意要在饭桌,聊客户要说“嗯嗯”,甚至和朋友聊天也要先客气一句。
    我们用便捷的信息网为自己织了一张不便捷的人情“网”。
    老板批评没有错,员工回复“嗯”也没有错,只是有时那些被我们约定俗成,为了方便沟通的“社交礼仪”,反而成了束缚自己的枷锁。
    多些真诚,少些套路;不要铺垫,有事就说。其实聊天没有那么复杂。
    书籍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