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作家现在时·文清丽

http://www.newdu.com 2019-05-07 《小说月报》2019年第5期 newdu 参加讨论

    
    文清丽,女,陕西长武人。1986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已在全国文学刊物发表作品三百余万字,出版散文集《瞳孔·湾·湖》《月子》《爱情总是背对着我》,小说集《纸梦》《回望青春》,长篇小说《爱情底片》,非虚构长篇《渭北一家人》。作品多次被各选刊转载。现供职于《解放军文艺》杂志社。
    作家现在时·文清丽
    Q:小说月报 A:文清丽
    Q:请您介绍一下最近读过的某本书。
    A:最近重读《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发现了过去从未注意到的许多神妙之处,方悟曹雪芹是如何把事件或人物提升到好小说高度的。由此,又读了《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真真好书,只恨读得太晚。
    Q:您开始小说创作的动力或者灵感来源于哪里?
    A:我体会灵感就藏在某处,必须有个东西来点燃它。或一个人、一幅画、一句话、一个梦。有时一篇文章还没读完,就想动笔写了。
    Q:自己作品中有哪一部,因为创作过程之难忘,让您对其有特殊的感情?
    A:我刚写完的长篇小说《姑姑艳传》。小说是围绕我的家乡写的。黄土高原上的草木庄稼,风土人情,在时代变革中,渐渐凋落或消失。写作是替无法记录自己生活的人来记述,使终将消逝的生命留下痕迹。我希望用我的笔把渐渐远去的家乡永远保存下来,一件农具,听一折戏的现场,甚至院墙上一个个听戏的小脑袋,我都没忽视。因为只有这些地域特质的东西,才是滋养我主人公血肉与骨架的不可替代的景观。
    Q:是否有一部文学作品,曾让您感叹:如果它是由我所写该有多好?
    A: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洛丽塔》。我读了不下五遍,爱不释手。喜欢它的精微、诗意、深情,以及作家设置的无数个迷宫般的圈套。卡思边镇的一个理发师,出场不到二百字,纳博科夫竟写了一个月,可见其深爱笔下的每个人物。细节的真实与逻辑的虚假奇特巧妙地结合在这部小说中,使它像海市蜃楼一样,极真、极幻、极美!能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此生足矣。
    Q:在您评价作家的私人尺度里,最看重的是哪一点?
    A:创造。
    Q:您是否有固定的私人写作习惯?
    A:没有。办公室里,家里,只要想写,我都会安静地坐下来,一气呵成。我的床头放一本笔记本,晚上睡觉前、看书时,忽然想起新近写的一部小说的某个细节或人物形象需要补充,便在本子上记下来。创作中长篇,我都会把故事列个提纲,好像盖房子先画草图,然后就可以安心精细地设计它了。如果没有这个草图,我会吃睡不香。当然,跟草图比,写成的东西大多都面目全非,可我还是每次都画这样一幅草图。
    Q:除了写作之外,您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A:我希望当个画家,把眼中之物全画在纸上,用绚丽的油彩来诠释眼中的世界。那定是幸福的事。可在现实中,我的画连小孩都不如。
    Q:请描述一下您与现在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关系?
    A:我很喜欢北京,喜欢它的庄严阔大,喜欢它的厚重和摩登。出差回来走在大街上,发现只有在这座城市我才可以左右腾挪,恣意舒展。对了,我是个出生在乡村的孩子,野惯了。
    Q:您认为作家是可以培养的吗?
    A:当然可以培养。现在的各大院校写作创意班,在我看来,有效可行。特别是名作家授课,从创作实践角度出发讲授写作,确有必要。当然,阅读,大量地阅读,反复阅读,才是重中之重。我习惯把喜欢的作品反复拆解,研读令人动情、拍案叫绝的地方,希冀把大师的创作之道化为己有。
    ——《小说月报》2019年第5期封二专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