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彭荆风《太阳升起》:矗立在红土高原上的文学常青树

http://www.newdu.com 2019-04-24 文艺报 柳建伟 参加讨论

    2018年的中国文坛,一批老作家突然发力,创作出版了一批质量上乘的长篇小说。在这批长篇佳作中,徐怀中的《牵风记》和彭荆风的《太阳升起》,更加引人注目,更加值得珍视。这两部小说的创作时间都超过了20年,构思的时间都超过了60年,小说出版时,作者都已过了米寿。同时,徐怀中和彭荆风的文学之路,都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云南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开始的。
    1946年,青年评论家、新华社记者冯牧到前线采访,十分欣赏文化人的战将陈赓把冯牧留在了自己的部队。冯牧这位后来被称为中国文坛第一伯乐批评家,跟着部队一路作战一路招揽人才。待到四兵团解放云南,徐怀中、彭荆风、白桦、苏策、周良沛等数位20出头的文艺青年,已经集结在冯牧周围,形成了一个文学突击军团。这个文学青年军在以后的六七年里,在文学和电影等诸多领域征战,筑就新中国红土高原的一个文学和电影的辉煌时代。这些作家创作了一批边地题材中短篇小说和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芦笙恋歌》《边塞烽火》《五朵金花》等影响至今的优秀影片。彭荆风是创造红土高原这个文学和电影辉煌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1950至1957年创作的一批中短篇小说和两部由他的小说改编的故事影片,奠定了他在云南文坛乃至中国文坛独特的地位。
    1957年,彭荆风这位出生在江西鄱阳湖畔,15岁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出头就名满天下的文坛青年才俊,命运急转直下。他先被打成右派5年,右派帽子摘掉60年后,又被投进监狱7年。1979年,获得平反后的彭荆风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恢复军籍并担任军区文化部和创作室领导的彭荆风,在50岁后恢复创作。几年后,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个时候,20多年前和彭荆风一起创造过红土地文学辉煌的战友们,也都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春。徐怀中因创作短篇小说《西线轶事》,创办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已经成为知名文学伯乐和军事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白桦出狱后,也在诗歌创作和电影剧本创作上搞得风生水起。已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领导的冯牧,继续着自己文坛第一伯乐的传奇,在自己创办的文学杂志上刊发了莫言的中篇小说杰作《透明的红萝卜》,助大力推出了李存葆一时洛阳纸贵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一个野战兵团的创作队伍,实力如此强大,让人拍案惊奇。顺便指出,徐怀中、冯牧和白桦均在1957年前调离了昆明,只有彭荆风是留在红土高原开始自己的文学第二春的。
    大约在1986年底,我以成都军区业余作者的身份,认识了彭荆风先生。此后的十几年里,我与彭老在北京和昆明见过七八次面,其中有四五次在他昆明家里喝了他不少珍藏的老酒。从内心讲,我是把彭老当作文学和人生的导师的。作为文学后进,我钦佩彭老的文学才华,更佩服他几十年不变刚正不阿的人品性格。彭老75岁后,已不大常来北京参加文学界的活动了,我与他也就再难见上面。2010年,他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解放大西南》荣获鲁迅文学奖的消息传来,我对彭老除了钦佩更是钦佩了。古稀之年后,一个作家有勇气去写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席卷大西南这样的历史大事件,去写中国远征军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存在,已经很了不起了,彭老不但敢写,而且写到了能得鲁迅文学奖的水准,这就成了传奇了。
    没想到彭老的人生传奇后来居然还有华彩乐章!2018年7月4日,我在北京听到了彭老突然辞世的消息。因相隔遥远,加上公事繁忙,我只是委托昆明的朋友前往彭老的灵堂代我鞠了三个躬,表达我对彭老这个文坛老兵的敬意。几个月后,我接到了彭老女儿彭鸽子的电话,她说她父亲生前很遗憾没能看到的长篇小说《太阳升起》已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作协和云南方面要在北京为这本书开个研讨加追思的会,她希望我能以彭老生前好友的身份参加这个会。89岁高龄,出版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我感到震撼。
    拿到书一看,我才知道《太阳升起》是一部耗费了彭老大半辈子的心血之作,是那种用来在棺材里当枕头的厚重大书。美国二战名将麦克阿瑟说: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零。其实,真正的老兵,连凋零都不愿意,他们只会变成化石。
    《太阳升起》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彭老在书的扉页上郑重写上了后记中的最后一句话:“这是一本用文学方式描述的边地、特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书;我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能深感真切而有趣。”彭老真的太谦虚。
    这部长篇小说由彭荆风22岁随部队智取西盟地区的一段特殊人生经历生发而成,创作种子在60多年前就下了地。一部长篇小说,构思和写作,居然用了60多年,足见作者对它的重视。小说的主要事件是写解放军小分队奉命去解放中缅边境的西盟佤山地区。因为那里地理环境十分特殊,不可用大部队强攻,只能用小分队智取,强攻可能会把盘踞那一带的各种土匪赶到边境外面,还有可能把淳朴、爱记仇的佤族人推到人民政权的对立面,智取便成了战略的首选。智取到好的结果也不容易,据正史记载,1951年有小分队去西盟尝试过智取,因中间出了差错,行动失败了,小分队全体牺牲了。《太阳升起》取材的是第二次智取西盟的历史。这就决定了《太阳升起》是那种史诗品格的作品。
    史诗品格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炼成的,炼成她,需要作者对描述的历史充满敬畏之心,对事件走向、人物种群、地理环境都烂熟于心。彭老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智取西盟这一历史事件在书中被表现得清清楚楚,有因有果,有头有尾,过程写了起承转合,写了必然逻辑,也写了偶然因素,写透写全了客观因素,更是写活了主观的创造性;人物种群分成三大板块,一是佤族人群,这群人被分成了蛮丙等三个部落,三个部落主次分明,落墨详略得当,二是解放军人群,这群人用纵向隶属关系勾联,核心是金文才带的三人尖刀组,外围是丁班长带的十几个援兵,依靠的是陆军主力团和以张副县长为代表的可以高速运转的政府机构,三是国民党残余势力组成的人群,下面写了搞政治投机的一群土匪,中间设了个特派员,上面能勾连到李弥和台湾高层人物;地理环境写到了大环境的复杂,写到了蛮丙部落地处战略要冲且宜守难攻,也写到了三个佤族部落的地理关系,山峦、溪流和林木勾画得如同作战用的沙盘。没有对佤族人民的熟悉和热爱,没有对西盟地区地形的详尽实地考察,不懂军事,不懂历史,是无法搭出小说中独一无二的史诗性框架的。后人可以参照《红楼梦》的描述搭建个大观园,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当然也可以参照《太阳升起》的描述,建一个解放军当年智取西盟佤山的景区。彭老在这部作品中显示出的全面而深厚的多方面的功力,让人赞叹!这种功力的获得,是以长期下苦功夫为唯一前提的。
    再来欣赏一下《太阳升起》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人物之间关系的描画吧。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群和主要人物群中的主要人物,设置得相当精妙。最主要的人物群有两个,一个是蛮丙部落首领窝朗牛和他的家人及其周围人物,一个是以金文才为首的三人尖刀组。这两个人物群中,窝朗牛和金文才自然是中心人物。小说对这两个人物着墨最多。故事是以尖刀组冒险去蛮丙部落说服窝朗牛和平归顺人民政府为主线展开的,窝朗牛及其身边主要人物在这个过程中的思想行为自然是小说的核心内容。小说写了蛮丙部落头领拥有的至高权利,写了他的性格优长和缺陷,写了他和三个妻子难以言说的复杂关系,也写了他对莫其伟这个神灵的敬畏。总之,小说是把他当作一个复杂的、圆型的人物来塑造的。团侦察参谋金文才,他在小说中的地位很重要,是上级此次行动战略的执行者,是行动中所有战术的构想者和主要实现者,因此需要交代他的主要关联前史。金文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解放大西南的粤桂边战役中,他曾经有过只身一人劝降敌几百人的成功战例,到了云南后,他学了一年多佤语,还多次深入西盟地区侦察过地形。金文才和窝朗牛这样两个人的较量,注定是精彩无比的。因为蛮丙部落外面,还有永恩、小寨两个部落,还有盘踞在永恩部落里的一股政治投机土匪,还需要设计出人物与他们的联系。于是,彭老就极富匠心地设计了蛮丙部落里人见人爱的佤族少女娜红和胆大包天与窝朗牛的三妻子叶妙偷情的岩浆。岩浆和叶妙的关系,推动着小说主要情节的发展,娜红对解放军战士小康的一见倾心,让金文才与后方增援人员间凭空多了个联络员。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深得《红楼梦》中主次要人物关系的真传。这样一群人物,一定能演绎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也一定能在演绎的过程中,完成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的塑造。窝朗牛、叶妙、魔巴巫师、五娘娓其、大娘安木素和娜红,这一群佤族人物,都被彭荆风写活了。
    《太阳升起》是一部情节引人入胜的小说。她的情节的推动,依靠的是有性格、有想法的人物,还有散落在作品中无处不在的精彩细节。小说中的许多细节,如果没有对描写对象持续多年的体察,没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是发现不了,也写不出来的。小说中,由小镜子引发的诸多精彩细节,就属于这种好细节。
    彭荆风是写边地少数民族生活小说的铁笔圣手,《太阳升起》是他这类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作品也具备了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优良潜质,相信不久就能在银屏上看到它的另外品种的艺术呈现。彭荆风21岁时随军到了云南,90岁谢世。在近70年的岁月里,除了他失去自由的那些年,他都立足云南,用他的笔,为云南的人民抒写、抒情、抒怀。他是一棵矗立在云南红土高原上的文学常青树,这棵树已经可以称作云南的重要文化标识之一。
    一个作家,有一部像《太阳升起》这样的优秀作品足矣。愿彭老安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