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刘丹青:《寄生范畴:源于语法库藏限制条件的语义范畴》

http://www.newdu.com 2019-04-04 今日语言学 刘丹青 参加讨论

    1. 寄生范畴的界定与实例
    1.1 寄生范畴的界定
    语言库藏类型学致力于从跨语言视角研究形式和语义之间的复杂关系,关注特定范畴特别是显赫范畴的超范畴扩张及语言之间的跨范畴对应。在范畴扩张的种种表现中,有一种常见类型是由库藏手段在使用中的限制条件所诱发的,即某范畴的语法手段因为使用中有某种语义条件限制,使得该范畴同时带上这种条件所代表的另一种语义范畴,本文称之为“寄生范畴”(parasitic category)。承载它们寄生的范畴则可以称为“宿主范畴”(host)。这属于语法库藏和语义范畴非直接对应现象。
    Nesset(1999)认为,俄语定指范畴没有在语法上直接实现的条件,但是可以有“间接实现”的机制,用本文观点看,就是一种寄生范畴。Chumakina等(2007)提出了“非自主范畴”概念,认为人称是Archi语中的一种非自主范畴。
    1.2 寄生范畴的三个实例
    1)现代汉语后缀“们”的目标范畴接近数范畴。“们”有生命度的限制,蕴含了高生命度的语义,即由数范畴扩展到生命度范畴。生命度是寄生范畴,数范畴是宿主范畴。
    2)现代汉语析取连词“还是”用于疑问句(你买苹果还是梨?),“或者”用于陈述句(我想买点苹果或者梨)、祈使句(你去买点苹果或者梨)。“还是”与“或者”有句子语气的用法差异,寄生了疑问~陈述的语气范畴。
    3)先秦汉语的“可”是属于情态范畴的助动词。但当时“可”的主语必须是后面实义动词的受事而不能是施事。如:
    (1)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在跨语言比较中古汉语情态范畴与其他语言的态范畴(voice)发生跨范畴对应:
    
    本文主体将讨论寄生于副词、介词及连词等非事态范畴中的事态及时态范畴。这里说的“事态”,实际是一种兼有时(tense)、体(aspect)、语气(mood)属性而又不便确切定位为典型时、体或语气的范畴,类型学中常缩写为TAM。
    1.3 本文的主要议题:作为寄生范畴的事态类范畴
    2. 事态范畴寄生于增量、频度、速度等方式类副词
    2.1“再”和“又”
    “再”和“又”的目标范畴是动作的增量(increment),其用法中存在现实非现实(realis~ irrealis)的区别。用“再”表示的动作重复,在时间上并不一定是未实现的,更不一定是“将来”的,但是其句法位置决定它处在非现实式的辖域中,只能取非现实的解读。
    (3)蒋介石只听不说,面无表情,但临结束时要蒋廷黻多留几天,以便再谈。
    (4)忆严掏出手枪朝那人打了一枪,没有打着,再打,卡壳了。
    (5)颤音是舌尖或小舌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气流呼出的通道被堵住后迅速打开,再堵住,再打开,好像是紧紧相连的一小串塞音。
    (6)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并无于短期内再进攻中国的企图。是时日本政府反转过来想联络中国。
    (3)“再谈”是“以便”引出的目的小句。(4)“再打”其实没有实现(卡壳),“再”处于一个意愿性的背景从句,即“再想打的时候,卡壳了”。“再打”不是前景信息,不能煞句,即使说成“再打一下”,还是不能煞句。假如改说成“又打了一下”,就能煞句了。(5)是在讲述一般的道理,不是叙述特定事件,属于惯常行为,因而也具有一定的非现实性。(6)“于短期内再进攻中国”是“企图”的同位性定语从句,是非现实的。
    在很多情况下,“再/又”所在句子的事态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其所含的事态义只是冗余信息。但“再”和“又”的区别确实有机会从隐性变为显性,助听者读者区分句子事态:
    (7)从这时起中英双方皆一意主战,彼此绝不交涉。英国的态度很简单:中国不答应她的要求,她就不停战。道光也是很倔强的:一军败了,再调一军。
    (8)兄弟对于大家又没有什么好处实在抱愧的很,今天已经要走啦,又让大家这们破费。更教兄弟心里不安,将来怎么报答呢?
    (7)用“再”,表示前分句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属于惯常行为,可归非现实式。(8)用“又”,显示临别时“让大家破费”已经是事实。
    2.2 速度类方式副词——“赶快”“赶紧”“连忙”
    我们用现实和非现实的概念,对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每个词的前500例进行了穷尽性分析。从统计数据看,“赶快”以非现实式用法为主,与现实式用例呈2:1弱:
    (9)怕是时间来不及了,我还要赶快回去。
    “赶紧”用法以现实式为主,与非现实式用例呈2:1强。例略。
    “连忙”则刚性要求用于现实式谓语,完全排斥非现实式,与以非现实式为主的“赶快”形成强烈对照。如:
    (10)宋庆龄一听是小弟子安来了,连忙从屋里走出来。
    2.3 频度副词“勤/多~常~老”等
    频度副词不表示单次行为,多少带有惯常性,但仍有现实非现实之别:
    (11)a.你要勤上外地去游览。 ~ b. *他去年勤上外地去游览。
    “勤”只能表示非现实行为的频度,如(11a) ,不能表示已然事件的频度,如(11b) 。“多”作为单音状语也有此限制。同样为单音副词的“常”就没有这个限制,而“老”或“老是”则倾向于表达现实事件的频度。比较:
    (12)a.我今后要勤回家看望老人。
    ~ b.*我去年勤回家看望老人。
    (13)a.我今后要多回家看望老人。
    ~ b.*我去年多回家看望老人。
    (14)a.我今后要常回家看望老人。
    ~ b.我去年常回家看望老人。
    (15)a.*我今后要老回家看望老人。
    ~ b.我去年老回家看望老人。
    表示速度的方式状语“快”只能用于非现实环境,现实性事件则没有合适的单音状语可用,而须用双音节单位加“地”构成“飞快地”“很快地”等表示,如:
    (16)a.你快写吧。(非现实。~ ??你飞快地写吧)
    b.他飞快地写着。(已然。~ *他快写着)
    c.他很快地写了一篇报道。
    从中梳理出区别目标范畴和寄生范畴的几点依据:1)语文辞书对以上方式类副词的宿主范畴都以“表示”一类用语释义,而从不将寄生的事态义视为固有语义,至多作为用法说明介绍,以“用于 X”等形式表达;很多词项的事态义完全不被提及。2)在确立同义词反义词关系时,只会依据宿主范畴来确定,不会依据寄生范畴来确定。3)寄生范畴比宿主范畴更容易淡化或丢失。
    3. 以时间起点介词、连词及时间名词为宿主的时态范畴
    3.1 时间起点介词
    在普通话及其他一些语言中,事态范畴有时寄生于由介词表达的时间起点范畴中,而且寄生的是时态(tense)范畴:过去~非过去。
    普通话的时间起点介词,大多数都同时适用于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起点,但《现代汉语八百词》:
    (17)自从[介]从。限指过去的时间起点。
    ~五月份以后,我就没收到他的信| ~来了共产党,工农翻身得解放| ~水库开始动工,他就搬到工地住去了。
    北京口语双音介词“打从”“自打”也只用于过去起点。如:
    (18)再扩大面积,土地管理部门也不允许,打从五几年时,中央领导就指示过不许占用耕地作为墓地。
    具有时间限制的起点介词还有后置词“以来”和“来”。它们都可以单独用作时间起点标记。《虚词例释》“以来”条云:“表示从过去某一时间开始到现在为止的一段时间。”如:
    (19)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逐渐支配了西方国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3.2 时间名词
    表示相对时间域的名词也可以寄生时态范畴:
    (20)a.(他40岁时从机关辞职,)后来,自己办了一家农场。
    b.(他明年会从机关辞职,)*后来自己办一家农场。
    (21)a.(他明年会从机关辞职,)以后自己办一家农场。
    b.(他40岁时从机关辞职,)?以后,自己办了一家农场。
    “后来”和“以后”是表示相对将来时间域的同义词。但是,“后来”只搭配过去时谓语。“以后”对谓语的时态中性,但单独作为时间状语用,则用于将来时谓语较自然,用于过去时稍不自然。同样表示相对将来时间域,“后来”刚性地寄生了过去时态,“以后”则倾向于寄生将来时态。
    3.3 跨语言比较
    since在英语中也只能用于过去的时间起点,而其所修饰的主句谓语则通常是完成体。以现在或将来时间为起点的命题,则要用 from...(on)一类表达。德语的时间起点介词seit(= seitdem)表示过去起点,ab表示将来起点。法语介词dès表示时间起点时,没有时态限制,可以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但是另一个起点介词depuis却只能以过去时间为起点。该介词也介引时量单位,仍是从过去某一时间持续到现在的行为。可见,法语跟汉语、英语一样,既有无时态限制的介词,也有时态限制的介词。
    不过,时间起点介词寄生时态意义却并非普遍现象。有些语言的时间起点介词看来没有时态限制。蒋颖(2015)所描写的大羊普米语的时间起点成分都是用同一个后置词来标示的,有用于过去、现在、将来的用例,而该书中未见有其他时间起点介词。
    4. 结语与余论
    4.1 寄生范畴是超范畴扩张的重要类型
    库藏手段在使用时可能受到一些条件制约。当语法范畴受语义条件制约时,该语义便进入到入库范畴中成为寄生范畴。寄生范畴并不是作为宿主的入库范畴的内在要素;当宿主范畴比较显赫、用途活跃时,寄生范畴可能在某些条件下被激活,成为入库手段兼表的语义内容,与宿主范畴并存。因此,寄生范畴是超范畴扩张的一种重要类型。
    4.2 寄生范畴的扭曲对应及其语义倾向
    寄生范畴的形式和语义间往往呈现出扭曲对应的情况,常常是一种形式使用受限,取一种值,另一种形式使用不受限,语义中性。如“连忙”只能用于现实式,而“赶快、赶紧”现实和非现实均可。这种扭曲对应可以图示如下:
    
    历时层面,语法库藏的宿主范畴比寄生范畴更加稳固。“可”的情态义从先秦一直存活至今,而寄生于上的(被动)态范畴从先秦末年起开始放松乃至消失。
    4.3 寄生范畴的理论蕴含
    寄生范畴的分析视角具有可操作性。寄生范畴是由语法范畴使用中的语义限制造成的。这种视角可操作性很强,有句法合格性测试做依据。语法中为什么会存在这类语义限制条件,一般有功能认知方面的外部原因,因而也表现出一定的等级性共性。
    “们”只用于高生命度名词语,类似的限制在语言中并不少见,而且总是生命度高的更容易表征复数。生命度本质上体现人类认知中的关注度,两者成正比,人类认知倾向于优先关注重要对象的数目,生命度越高,越值得关注。推而广之,寄生范畴即使不是入库范畴,也反映了使用者对该范畴的一种特殊关注。
    库藏类型学至今讨论显赫范畴,都在入库范畴前提下讨论。没有专用库藏手段的语义功能,就当然被视为不显赫,至多成为别的范畴扩张的对象。但是,寄生范畴的情况,使我们面对更加复杂的情况。
    对于形态丰富、入库范畴众多且显赫的语言来说,寄生范畴常有同一语义的入库目标范畴,因此寄生范畴的实际用途不大,至多只是“锦上添花”。对于形态偏少、语法手段使用强制性不强的语言,如汉语,寄生范畴可能就是该范畴仅有的存在形式,因此不失为“雪中送炭”。即使语言中另有专用手段表示,但是假如这些手段语法化程度不高,强制性不强,那么寄生范畴仍能有可观的表达作用。可见,寄生范畴在形态稀少语言中更值得关注。
    库藏类型学提出之初,都以入库范畴为成为显赫范畴的必要条件。不入库的范畴,谈不到显赫。但是,本文的研究显示,不入库的范畴,不一定完全不凸显。一种范畴作为寄生范畴出现,即使不入库,至少也比零存在更加凸显,体现了该语言的母语人对该语义范畴有较强的心理感知度。因此,寄生范畴不是毫不重要的范畴。但是,依靠寄生而隐性存在的未入库范畴,是否需要用“显赫范畴”来描述,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要避免“显赫范畴”概念随意扩大造成理论的内在矛盾。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18年第6期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1982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
    蒋颖 2015 《大羊普米语参考语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Chumakina, Marina, Anna Kibort and Greville G. Corbett 2007 Determining a language's feature inventory: person in Archi. In Peter K.Austin and Andrew Simpson (eds.) , Endangered Languages. Hamburg: Helmut Buske. 143-172.
    Nesset, Tore 1999 The Realization of (In) definiteness in Russian. Poljarnyj vestnik:Norwegian Journal of Slavic Studies, Vo.2.
    (孙泽方摘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