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一)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我带来了很多与其他书相比不一样的感受。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生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而他笔下的保尔正是这样一个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贫穷的保尔·柯察金从小体会到的不平,但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长,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很多人。之后他成了一名侦察兵,在战斗中,他受了伤回到了家乡。在修铁路时,保尔的旧伤复发,差点儿死去。出院后,保尔已不能正常工作了,他很痛苦,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以至双目失明。但他始终顽强地与病魔不停地斗争,并用笔写下了光辉的人生。 书中说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每个人的生命都各有千秋。有人忙忙碌碌一生,到头一事无成,只留下无尽悔恨;有人虽然历经磨难,甚至处在生死边缘,但他(她)敢于与命运拼搏,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更多。”这段话,使我明白了:生命是极为珍贵的,同时也是短暂的,而我们,应该学会利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自己的价值,不留遗憾。 保尔的一生让我明白了,挫折和磨难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有了挫折和磨难的人生会更精彩,它才能使人进步,激发起人的拼搏精神和勇气,并从中明白了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教会了我们珍惜,它是我们最好的良师益友。 同时,它也让我领略到了一个作家的坚强,带给我太多的思考,我从收获到宝贵的精神财富,细细品味着这部着作,同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迎接人生的挑战。 这本书,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二) 时间仿佛是变成了被压缩到极限的海绵,诸多事情又很不知趣地聚集在了一起,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好好地看书了。当我重新回到书架前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自己神经质似的的恐惧,恐惧自己开始和文字变得陌生,也开始在陀螺般旋转的日子里渐渐疏离和忘记了自己最初坚持的方向。终于,游离的目光落到了那本《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上——一本我六年前就曾读过的书。我想,也许,再读它,真的会帮我唤醒某些沉睡的东西。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整个生命的书写,激励了几代人的名著,无数名家的品评,脍炙人口的故事,我想,我已经没有必要再去概述,我的愚钝,也远远不会比前人概述的更好,只是这样一部热血沸腾的旷世巨著,在人的不同年龄,人生的不同阶段去读,怕也永远会常读常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就是保尔的这段激情澎湃的话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座右铭与生命的支点,然而,如果有一天,人们对于这段话的态度开始变成了不屑一顾、怀疑乃至否定,曾经的现世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最高领悟变成了一句被鄙夷的谬误,会怎样呢? 书是书,生活是生活,书中的文字与生活的细节,总像是在隔海相望,悠长时光的流逝和遥远地域的阻隔,总是加深着书与真实生活之间的代沟,可是书永远不会仅仅是书,书籍的宝贵之处是在于它是一面生活的“哈哈镜”,折射着生活,也激发着思考,否则,也就真的辜负了这几十万字的所凝聚的心血。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三)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今天,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是我油然而生的敬意。保尔被老师神普被出学校后,有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车冬妮亚结为朋友,她在装配工朱郝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他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冬妮亚,逃离了家乡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没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暗伤也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瘫痪了,但他并没有从此绝望,而是开始了他的艰难的写作生涯,从此有新生活的良好开端。 我非常敬佩保尔不畏病魔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他时刻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他有一次不幸感染上了伤寒,他凭着那坚强的毅力,奇迹般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重新投入了工作岗位中。最使我感动的是下面的故事。 索逻面卡区的区组织几乎全上阵了。团省委去了三个人——社巴瓦、潘克托夫和保尔。这三人是朱郝来同志亲自选定的。铁路抢修工作开始了,谁也没想到条件会有那入艰苦寒冷的大雨浸湿了人的衣,沉甸甸凉凉的,四周荒凉一片,几百个人只能睡在四间破房子里的水泥地板上,穿着淋湿了而有沾满泥浆的衣服,紧紧地挤在一起尽量对方的体温取暖。 早上,大家喝点茶就去干活,午饭天天是素扁汤和煤块一样的黑面包。但他们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强的毅力,出色完成了任务,我想,我国的创造和建设者与他们的情况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幸苦的劳动者和革命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练好技术,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