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观后感(一) 最近有一部非常好看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第一次看到是在公众号中,称其为今年最好看的国产剧,主角还是我喜欢的王凯、杨朔。前几天恰巧刷到这个剧就开始看。一看就忍不住通宵看了十几集。 第一集就在讲文革后恢复高考,青年学子激动的念着人民日报的社论,期盼着进入大学。后面剧集讲述,退伍军人接手村支书,带着全县最穷的大队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搞烧砖,搞养殖兔毛,搞建筑队等等。 而让我惊奇的就是这个剧的真实。男主高考全县第一,却因家庭成分不好被万般阻挠。即使已有安徽小岗村的例子,包产到户很长时期还是被认为是瓜分集体财产。 这样的细节在剧中有非常多的体现。剧中有非常多让感动的地方,第一集就已经让我十分感动,男主为了劝说镇主任,在革委会门前要背一千零一遍人民日报的社论。那时青年人对于知识,对于大学殿堂的渴盼之情。 第二处感动就是在大学宿舍里,每个人都在争论国家大事,能吵得面红耳赤,为了获得真理而辩论。我猜我大概是共情到男主的心情,在那个破落的年代里,农村青年走进大学殿堂的激动心情。 第三处感动就是,在小雷家从全县最穷最多光棍的大队,后来奋发图强的过程。当然很大因素是因为大队支书作为退伍军人很有刚性,很敢闯。这个剧还有许多大视野的观点角度,如何让全大队的人共同富裕而不是小部分人富裕,出现了队办企业和公办企业的恶性竞争怎么办等等等等。 那时候尽管不是最好的时代,却是最有希望的时代。 《大江大河》观后感(二) 阿耐的《大江大河》格局非常宏大。萨特提出过“介入文学”的理念,认为文学要介入社会历史和政治活动中,文学更要介入到人们的内在生活中,启迪人们以更加客观的视角审视自我和人性,完成自我的精神升华。 《大江大河》描写的情节横跨三十年,其中经历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金融危机、实业困境等历史事件; 主要人物宋运辉、雷东宝、杨巡、梁思申、柳钧、钱宏明分别代表了国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国外资本、制造实业、金融业等行业。以经济改革发展为主线,各人命运的变迁为支线,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经济政治领域的改革到社会生活、人民精神生活的变化,编织出了一幅从工人、农民、个体户、政府官员、知识分子、海归派纵横交错的社会网络图谱。 跨越年代之广,解析问题之深,堪比《世纪三部曲》。自从邓小平南巡开始,中国开始思想解放,从观念上冲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从劳动效率和生产关系方面有了巨大的转变,经济发展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同时带来了意识形态上的变化。极端个人主义、扩张自我、金钱至上,种种思潮一拥而至。 而思想的混乱又带来了生产和生活上的混乱。书中的小雷村在遇到困难时对待雷东宝的态度和做法,宋运辉引入外资时受到的重重阻力、柳钧在做实业时遇到的模仿、剽窃、诈骗等现象,无不是这方面的体现。 阿耐在书中,将这一时期从政府官员,到企业官员,到私营业主,这一系列挣扎、思悟、转变等思想变化描写的入木三分。阿耐对于大格局的把握,对于政策的理解,对于人们思想方式转变的了解,让人叹为观止。 《大江大河》观后感(三) 纪念改革开发40周年系列电视剧《大江大河》,强烈推荐!看过曾经以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是理所应得,读高中上大学,找到一份爱的工作,都是自己勤奋学习换来的。大江大河一开篇就告诉40年前,这样的经历是顽强抗争才换来的。 是在烈日下暴晒,汗透衣衫,摇摇欲坠的消瘦身板拼出来的。还有更多的张运辉、李运辉、王运辉,他们拼尽全力,也没能得到应得的一张录取通知书,一如宋运萍. 当一个人的命运由出生就决定,当社会底层没有了上升的通道,有的人无需努力就拥有一切,有的人无论咋样努力也没有机会,那么,这个社会必然糜烂、颓废。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才会有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推动世界不断前行。 知识改变命运,高考改变人生,终于深刻认识到这句话的分量。右派摘帽、包产到户,这些离90后很遥远的词汇,也在大江大河里有了具体的影像。不是书本上一掠而过的名词,真正感受到这些词,与每个人命运的羁绊。正午阳光制作的品质,一如既往的好。随着故事的展开,更多的历史如画卷般,在观众眼前展开,引领观众走入那些过往,感受中华民族咋样胼手胝足,换来了今日的强盛。 最后,要夸一夸演员,每一个演员都很贴切,演技舒服自然,哪怕配角都不会出戏。宋运辉有乡村少年的倔强和迷茫,宋运萍有姐姐的温婉和善良,雷东宝有退伍军人的火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