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康熙王朝名臣辈出,千古传诵。然而宦海风高,沉浮难料。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荣却被斥退回藉。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陈廷敬却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之后仍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工作后重新拜读了王跃文的《大清相国》,又产生了新的感受。我第一次接触该书的到时候是研一时候,过的还是象牙塔"三点一线"的生活,且当是看小说一样把读完了。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当时中央刚刚提出"三严三实"讲话,而《大清相国》又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纪委书记王岐山推荐的为数不多的书目。但是如今进入初涉职场后,意识到这本书并不觉得这只是"政治读本",更是职场和官场的‘人生读本’和‘智慧读本’。 《大清相国》记述了主人公陈敬(清顺治皇帝赐名陈廷敬),21岁中进士,晋身官场后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后仍被康熙皇帝召回,72岁后主动全身而退,康熙评价他"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在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纵观陈廷敬的一生,如履薄冰半辈子、慢慢悟透官场秘诀,终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王跃文总结了陈廷敬的人生五字诀:等(要沉得住气),忍(要能经受起磨练),稳(要谨慎且低调),狠(要坚决彻底),隐(要会急流勇退)。陈廷敬在屡次涉险、多次犯上的情况下仍能保全自己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缘于陈廷敬对这五字诀的灵活应用:一是在才学。才学是支撑,是基础,是动力,是扣门砖,‘等’下去才会有意义;二是持公心。办差时时发自公心,让人抓不到把柄,找不到诬陷理由,无私心自然强大,无公心必不久长;三是明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陈廷敬也做了不少。当然,你看那件不妥之事能定他的罪?能定罪的他拒绝任何诱惑,这就他的‘稳’;四才是隐忍而耿直。陈廷敬一生遇到无数的利益集团阻挠,但他会‘忍’得眼前暂时的磨难,找到机会丑恶的事情毫不留情的‘狠’打。最后,他凭借这一"隐"字,他在72岁相国任上,他察觉到了自己的危险,假装耳聋获准解职回乡,得以脱离官场的"厮杀"全身而退,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人生真经秘诀。 同样,现今下的对照我们农行基层员工,颇多可借鉴、学习之处。一是为人需正直。陈廷敬的一生经历丰富,从调查地方官员造假,到追查私铸钱币案等一系列事件,处处充满了惊险,若不是陈廷敬为人正直,不贪图钱财,不与人合谋营私,恐怕很难全身而退。银行业务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密切,部分同志金钱中迷失了方向,失去了信仰,才会导致票据案的发生。在价值观如此混乱的时代,如何保持清醒,坚持做一个正直的人,就要像陈廷敬那样,坚持自己,独善其身,有时甚至要忍受一些委屈。二是为人要清廉。历朝历代都少不了蛀虫,甚至某些贪官还混得风生水起。要做一个作为优秀的农行员工,必须拥有更多的智慧和谋略,要有更加坦荡的胸怀,要坚持出污泥而不染。然而,贪婪的人都难有善终,职场犹如战场,处处充满风险,如想全身而退,还是清廉一些好。三是为事要睿智。陈廷敬曾说:"我只能做我做到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我要是硬去做,就什么事也做不了",可见做个好人难,做个有作为的好官更难。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欲成大事者遇到的对手多为阴险狡诈之辈,若想克敌制胜必须具备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处理问题进退有度、恰到好处。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从古人身上我们能够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经验,通过感悟历史,活生生的实例将转变为我们的人生准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