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组】 热爱教育 热爱生命 ——2014暑期阅读生活回顾 从教13载,有12年时间,我有幸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他们的那份天真娇小似乎更能激起作为老师们的爱;第13年,我加入了小学的队伍,我在不同的角色之间转换,一年的教育实践和反思告诉我:教育是相通的,热爱生命,热爱每个学生是我要坚守的信条。 今年暑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3本教育书籍:《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现在,我们这样做老师》(英语卷)和《做最好的老师》。这三本书诠释着同一个教育真理——爱。 一、懂得男孩需要爱 “要懂得男孩”是我在阅读完《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之后深刻感悟到的。由于自己家也是男孩的原因,我重点把“男孩穷养”这部分内容进行阅读,不曾想,我却在其中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二年级调皮男孩的影子。他们或在你上课时高声起哄,又在你下课时和你开心闲聊;他们或在你上课时偷偷戳一下旁边的同学,被你喝止,又在你转身的时候冲你挤眉弄眼;他们或刚被你怒发冲冠的批评,却又在你需要红笔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双手捧着红笔奉送到你的面前;又或者你以为刚刚被批评过的他一定会在下次见到你时负气的扭头就走,而他却似乎全然忘记了刚刚被责备过,下课的时候看到你桌上的试卷,只需一个箭步冲到你面前,“老师,我知道你办公室在哪里,我帮你!”而那些没有抢到“活儿”的男孩子则会深感遗憾......每当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惭愧,会深深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会深刻感受男孩子的可爱一面。 教育点1:多关注男孩子的情感表达 我们总认为,男孩子的形象应是硬朗的,坚强的,所以,在他们犯了小错误的时候,我们会批评指责。事实上,男孩子也有脆弱的一面,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事情。,有时候在他们的内心是感受到了不公。 教育点2:帮助男孩找到旺盛精力的发泄渠道。 作为父母或老师要能和这样的男孩交朋友,引导他们把精力都放在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他们往往会变得很出色。反之,如果父母或老师忽视这一点,没有对男孩耐心引导,对他们的行为听之任之,这些男孩肯定会到处惹是生非,寻求精力发泄的途径。 教育点3:习惯制胜 男孩需要养成社交的习惯、做事的习惯、修身的习惯、安全的习惯和学习的好习惯。而养成好习惯的简单有效方法就是——重复多做。我常常要求学生记得把作业认真完成,在我发现有的学生漏掉作业或者没做的时候,我会找到他们叮嘱补上落下的作业。但是这样的事情多了,我可能会因为某天忙碌而没能坚持去对这些学生进行跟踪检查,养成了这小部分学生懒散的习惯。在他们没能养成好习惯的原因里,有我的不够坚持,我深深反思自己的这一点,争取在新的学期里认真改正。 教育点4:要记住平等并不意味着给你的孩子们绝对相同的东西,而是给每个孩子他所需要的东西。 M.S斯特纳教育法提醒我,要停止对男孩指手画脚的评论和不经大脑的言辞,多一些教育智慧,针对每个孩子的需要给予他渴望的东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不松懈对专业的热爱 “像流沙,我紧紧把你握在手心里,生怕你会从我的哪个指缝间溜走。”是这些年我对英语的态度和最真实的写照。愈是要抓不住,愈会握得更紧。所以,我常常调侃自己过得是“痛并快乐”的生活。“痛”是因为做不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快乐”是因为可以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充分的以英语为伴。它,就像血液,已深深融入我的生命里,热爱它,就像热爱我的生命。 我认真研读了《现在,我们这样做老师》(英语卷)。这本书以真实的笔触记录了10位英语老师的成长经历,对于没有小学英语教学经验的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以前的我,总认为自然的教学、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片面地认为只要是孩子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就达到了目标。 在2014年下半年进行了一次英语公开课之后,学科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似乎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什么事情都不能够想当然,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多多的试课和磨课,是打造优秀教师的必然途径,也是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在此书中,通过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和评价标准,让我对以后的教学有了更直观的目标,明确了奋斗的方向。 终身学习 朱永新教授说:“一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充实自己,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要说创新超越了,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是啊,自己这一年来没有机会和英语接触了。有时候,想回家复习一下,可是一天的工作之后,似乎没有精力继续再攻读一个学科。 常常恐惧这样的情形。虽说,教语文数学都可以提高自己,让自己更丰富,但是,一个人假如可以教到自己的专业,自己的主攻,她将更愿意更深入地在这个领域驰骋和探求。英语不是单方面的语言教学,英语作为全球性的语言工具,它浸入在每一个领域里,它是我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另一扇窗户,我希望它可以一直明亮。 公开课VS常态教学 重视课堂展示。在常态教学中常常会遇见很多的状况,这需要教师积累丰富的经验,以应对不同的情况,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这也是在为完美的公开课做充分准备。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其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之所以这么想了解课题研究,是因为在我意识中,课题研究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它是教师可以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优”的有效途径。大家都说课题研究是不容易的,站在门外的我一无所知,又望而却步,希望得到指导和帮助,也渴望可以走近它,走进它,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自己可以有机会有胆量去做这件事情。 三、做最好的老师 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好老师有童心和爱心。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李镇西老师上面这段话不是教育我们依然要怀着像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般的爱去热爱我现在的学生么?而我,是忘了吗?还记得第一次看学生考试的情景是去年监考小学的转学生考试。望着阶梯教室里或埋头答题或因为不会作答而手足无措的孩子们,我的心感到了心疼。 那是因为,看惯了幼儿园里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场面,似乎把稍长于他们的孩子们“囚禁”在这安静的空间里,听不到欢笑而只听到翻试卷的哗哗声,是一种罪过,油然而生一种罪恶感。 一年过去了,类似的罪恶感似乎没那么强了,或者是消失了?我会因为某个学生开小差而火蹭蹭的往上窜,会因为孩子不交作业而大声责怪他。有时候想:这是我吗?是那个爱孩子愿意和孩子蹲下来轻声说话的老师吗?一切的蛮横都没有办法走近孩子的心里,只能是离他们越来越远。而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要老师心灵的蹲下,即教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无论你的学生是4岁还是10岁,他们都是孩子,都需要教师用爱去温暖。 提高教师的素养——做到自己的坚持 李镇西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这份优秀正是来自于他对自己工作细微之处的坚持。他坚持每天完成好自己的“五个一”工程:1)上好一堂课 2)找一位同学谈心或书面交流 3)思考一个教育问题 4)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 5)写一篇教育日记。其中的“读与写”是我做得最弱的两点,懒惰也是其中的原因,我注重积累,但是不注重发表,在写作上自己不太犯难,但是做的太少太少。李镇西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关于写作也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1)要日积月累,不能急功近利。 2)最初的写作就是自己记录自己的教育足迹,思想历程,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 3)每天坚持写《教育手记》、《教育日记》和《教育随感》。 4)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5)要朴实自然,不能故作深沉。 6)要读写结合,不要读写分离。 我想,有了这些一线教师的前沿经验,自己在这方面要认真加强训练,这要求教师要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做爱思考的老师。 班主任工作——承载着教师的思想,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从《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我明白了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营生,李镇西老师的班,最充分体现了李老师和学生们思想的共鸣,李老师对于教育误区的处理智慧,对于班级管理独特的基本模式的愿景与实施,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无不承载了李老师个人的教学处事智慧,也展示了师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做班主任是一门学问;做优秀班主任,是一个大人和一群孩子共处的策略。 是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很感谢在安静而快乐的暑假生活中,我翻开书页再次读到这句诗,冥冥中,似乎它在指引我:不可懈怠,要勇往直前;似乎又在我跌跌撞撞的时候鞭策我:不可盲目,要停下思索。还有未读完的书被我夹了美丽的书签,还有未读的书在书架搁浅,有收获,就是读过最好的收获。当秋风渐起,我,整装待发,热爱生命,热爱学生,是我新的学期要认真实践的“课题”。 期待未来的每个日子里,都能像2014的暑假这般:乐读书,慢生活,静享阅读之旅,共谱教育的美好乐章。(作者系山东省东营市海河小学 黄玉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