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导师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国大陆除了对马克思进行了诸多隆重热烈又朴实无华的纪念活动外,也出版了关于马克思的不少读物。以赛亚·伯林(1909-1997)的中译本《卡尔·马克思》虽然有点姗姗来迟,却以其别具一格的书写风格引人注目。 以赛亚·伯林作为一位自由主义思想家,在他年仅30岁那年,以郑重其事的态度在1939年出版了《卡尔·马克思》一书。这本书的写作,既有学术性的逻辑严密、持之有故,更有对马克思思想体系的深入研究、鞭辟入里。这些看似深邃枯燥的哲学思辨,以赛亚·伯林居然能以引人入胜的笔力一一加以呈现。他以马克思的生平经历与思想发展为主线,从马克思在德国的成长与求学、在巴黎的工作与斗争,一直写到马克思自我放逐、万般无奈地来到伦敦的最后岁月。在这样的大致人生地图中,马克思的个人成长与思想发展轨迹,井然有序,一目了然。文中还涉及到了青年黑格尔派运动、1848年欧洲革命浪潮、还有此后纷纭复杂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资本论》的出版等诸多历史事件等,完整扼要地勾勒出了马克思传奇而动荡的一生。 以赛亚·伯林对马克思个人生活经历的叙述简洁明快,要言不繁。他客观评述了马克思在哲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等不同领域的学术成就,并如此评说马克思:“他天生有着强大、活跃、实际、理智的头脑,对不公平有着敏锐的感觉,异常地缺少感性,对知识分子的花言巧语和情感主义极为厌恶,就像对资产阶级的愚昧和自满的厌恶一样;在他看来,前者总是漫无目的地喋喋不休,远离现实,而且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一样令人讨厌;后者则无比虚伪,自欺欺人,沉浸于对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追求中,对其所处时代的明显特征视若无睹。”以赛亚·伯林对马克思还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评价,令人印象深刻:“在一个摧毁了自己对手的时代,在一个迫使卡莱尔和叔本华到远古文明或某个理想化的历史时期去寻求解脱、让其主要敌人尼采得病发狂的时代,马克思独自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就像是一位远古的预言家在实施上天赐予他的一项任务一样,基于对未来和谐社会的清晰、坚定的信仰,内心怀着一种平静心态。” 以赛亚·伯林在“最后的岁月”一章中,还提到了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对马克思晚年生活场景的描述:人们通常把马克思描述成一个神情忧郁、态度傲慢、直接拒绝一切资产阶级科学与文化的人。事实上,他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温文尔雅的日耳曼绅士,他与海涅亲密交往,他的心中满是生活的乐趣。 今年是以赛亚·伯林110周年诞辰,阅读此书,别有一番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