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抓住痛点 关注民生

http://www.newdu.com 2019-03-01 文艺报 李朝全 参加讨论

    杨黎光是一位有着相当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创作追求的报告文学作家。自2003年的《瘟疫,人类的影子》聚焦“非典”的来龙去脉,开始深入的反思、开掘,他的报告文学创作在理性追索和思辨的路上越走越远,拓展了思辨体报告文学的新天地。2007年以降,他花费了10年时间,以广东商人和广东的现代化过程为蓝本,深入探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脚印,撰写了《大国商帮》《中山路》和《横琴》“中国现代化进程三部曲”。现代化,包括社会和人的现代化,这是100多年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不竭奋斗的基本目标,亦可被视为改革开放40年文学的一个基本主题。他近期发表的长篇报告文学《家园》延续了对现代化进程的探究,关注的是城市生活的一大痛点——深圳市的“二线插花地”、棚户区,亦即西方所谓的城市“贫民区”。如果说,20多年前杨黎光采写《没有家园的灵魂》关注的是人的灵魂和精神的家园的话,那么,今天他所要关注的则是那些迫切呼唤有一个宜居的家园、有居所归依的个体及个体的生活。这群生活在城市插花地的平民百姓,虽然与其他城里人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但是他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相当恶劣,缺乏市政配套管网等设施,存在着重大的火灾、治安、卫生等安全隐患,堪称城市刺眼的一个伤疤或痛点。而为了改善这些棚户区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以深圳市罗湖区政府为代表的各级政府机关,可谓是殚精竭虑,竭尽所能,顶着极大的艰难险阻硬着头皮上,硬着头皮搞棚改,进行清理整顿,重建新家园。
    在讲述这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时,作家极力凸显棚改工程之难和阻力、压力之大。罗湖区面对的是玉龙、布心、木棉岭三个片区62万平方米9.3万人的拆迁安置工作。而如此多的地上房产物业,涉及千头万绪的产权问题,无主地、房屋出租和管理等问题。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成百上千的工作人员深入下去,网格化分片区分楼房分解承包任务,一家一户、一个人一个人地盯着,一栋楼一栋楼地推进,逐一进行调查、劝说、协调、安置,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完成。
    为了强调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作品开篇即突出了解决棚户区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罗湖区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区,但就在这个城市核心地带,却长期掩藏着这样一片疮痍落后的二线插花地区,亦即当年深圳作为与香港毗邻的边境城市分界线内的棚户区、贫民区,然而,因为改造难度太大,一直得不到整治。但是,它的确是城市和社会扎心的一个痛点,更是生活在其中的百姓的一个痛点。在倡导绿色、协调、创新、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今天,这样的插花地无疑不能再容忍其存在,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当地政府敢担当,敢作为,承担起了新时代赋予的职责,历尽艰辛完成了历史交付的重任,做出了值得铭记的贡献。
    作家创作的逻辑起点是从不良生态和居住环境可能带来灭顶之灾落笔的。他首先讲述了几年前深圳光明新区的特大滑坡事故,这场滑坡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也给深圳和罗湖区的主政者敲响了警钟:城市病灶、城市痛点、堵点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严峻地步!作家的叙写,显然是站在观照民生、关心百姓生存生活的立场上的,采取了鲜明的民生视角。城市是一个生命体,城市居民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城市理应让生活更美好,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得到更有尊严、更体面、更安全也更舒适的生存生活环境及条件。为此,罗湖区展开了这场伤筋动骨的城市改造。而它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在这片原先脏乱差、布满危险隐患的土地上,陆续矗立起了一片片现代化居住小区和绿地公园,建设起了全新的美好家园,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罗湖区改造二线插花地的成功实践证明,一个真心为民谋利、为民办实事的政府,一个敢作为、善作为、有作为的政府,最终一定会得到绝大多数老百姓衷心的拥护和爱戴,也必然会赢得民心,赢得人心。
    杨黎光对棚改的叙写,还注重放在世界治理城市病的艰难历程的大背景下展开,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国际化视野。他探讨了自西方出现现代城市以来,所不断遭遇的一个又一个城市病,以及如何应对和克服这些城市弊端,从而为深圳市的实践提供了一个蓝本和参照。深圳,这座诞生至今不足40年的年轻城市,正可以汲取前车之鉴,未雨而绸缪,防范于未然,自觉而主动地消灭那些城市病,消除那些城市的痛点和伤疤,从而真正让城市变得更宜居、更美好。
    对这个城市涅槃重生的过程,杨黎光借用了老鹰老化后如何脱胎换骨从而获得重生的过程作比。老化的鹰在30年之后,必须将它的喙、爪不断地打磨,使之重新变得锋利,同时换掉老旧的羽毛,方能“返老还童”,得以再生。城市亦是如此,只有不断淘汰那些落后的弊病,消除社会和个体的一个个痛点,才能凤凰涅槃,得到重生和再造。
    《家园》对城市管理及治理做出了自己的独到思考。如何才能让城市生活群体都得到安全,免于恐惧和贫困,免受伤害,获致幸福与满足,罗湖区和深圳市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罗湖区通过转型升级发展,实现资源最优化,打造出了一个生态、魅力、文化、时尚的新罗湖。这些尝试对于那些正在摸索如何优化城市结构、改善城市生活的地区而言,无疑具有积极的镜鉴和标本意义。《家园》这部思辨性特征突出的报告文学作品,对于城市治理和现代化城市建设也有着积极的现实参照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