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言扶贫是新时期普通话推广的重要使命

http://www.newdu.com 2019-01-3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史维国 杜广慧 参加讨论

    李宇明教授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中提出:“语言和贫困之间的联系,早就有人关注过。”一般来说,语言统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语言复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见语言和贫困之间枝附叶连,不可分割。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在精准脱贫方面表现出发展性的重要意义。
    国家重视普通话推广
    我国普通话推广工作大体经历了如下历程。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学术会议”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和“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方针。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规范了全国范围内与普通话密切相关行业都应以普通话为标准,在少数民族地区说汉语的人民中也要大力推广普通话。自1958年起,推广普通话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正式的汉语拼音方案也于同年公布。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奠定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作为全民通语不可动摇的地位,关于普通话等级标准和水平测试的问题也被提上日程,其成果为2004年出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1992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提出普通话推行新的十二字方针,即“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997年,第二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到2010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等奋斗目标。200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我国包括推广普通话等在内的语言文字活动从此有法可依。从1984年召开的文字改革工作座谈会到“七五规划”“八五规划”“九五规划”“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以及《中长期规划》,再到“十三五规划”,普通话推广工作一直是我国语言政策的主体和核心内容。从以上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普通话作为全民通语的地位逐步提高,其任务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促进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再到统筹协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国内推行与国际传播。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则被赋予了新的重要时代使命——语言扶贫。
    普通话推广对语言扶贫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普通话推广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普通话推广能够帮助贫困地区人口加速脱贫,主要表现在:其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切产生经济附加值的活动都是在信息的基础上,经过知识的加工完成的。掌握了作为全民通语的普通话意味着打开了沟通的渠道,从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传递信息、获取知识。其二,掌握了汉语普通话,意味着汉语语言文字水平的提高,从而可以告别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转型升级,着力于劳动力自身技能培养,切实提高劳动力就业水平。其三,掌握汉语普通话,可以大大降低地域限制的影响,使贫困地区人口得以流动到经济发达区域。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人口流动性大、迁移程度高的国家,往往经济增长充满活力;反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的增长。其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掌握普通话不仅是获得了一种交际工具,更意味着人文素养的增强、自信心的提高以及个人价值观念的转变,因而从根本上杜绝由语言不通所诱发的贫困现象。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语言扶贫要求我们必须推广普通话。教育部语用司、语信司司长田立新在发布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时表示:“目前,扶贫攻坚战已经打响,扶贫首要扶智,扶智应先扶通语。”这同时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即“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普通话推广是语言扶贫的基石,只有打好通语基础,才能够从根本上源源不断地获取新鲜血液,以发挥普通话在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的普通话推广对语言扶贫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而语言扶贫又是普通话推广在新时期重要的价值体现,推广普通话是语言扶贫工作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语言扶贫要求大力推广普通话
    语言扶贫的主要地区是我国目前普通话推广率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语言上的复杂性或者说与外界进行对话交流的语言障碍,是导致一些地区经济贫困的直接原因。目前,全国特困地区基本集中在胡焕庸线附近或者以西的地方,这些特困地区在语言上的共性——普通话掌握情况不佳,便是一个最有力的例证。
    语言扶贫的主要对象是方言浓重的汉族群众和语言情况复杂的少数民族群众。因此,当务之急是帮助他们学习普通话,学好普通话,尽快摆脱语言上的障碍和束缚,进而摆脱贫困。首先,我国方言情况复杂,现代汉语十大方言区各有特色,由北到南语音差异逐层递加,而相互之间的可理解性逐层递减。当语言交往存在瓶颈且地理环境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时,经济就无从发展,而经济上的拮据又间接地导致教育资源的匮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年来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生存局面。多民族杂居,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语言接触,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从宁夏经陇东、青海、川西到云南、贵州地区所形成的“语言走廊”。各族人民为了往来沟通而采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然而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他们掌握的汉语是一种本质上为混合语的 “土汉语”。而各民族的小聚居地区,由于各自内部分别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不免会出现保守甚至闭塞的情况。大力推广普通话势在必行,这不仅仅是语言扶贫的要求,更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多措并举推广普通话
    2018年1月5日,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共同印发了关于落实《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提出目前语言扶贫的重要举措主要有:第一,创造学习条件,创新学习方式,针对有需要的人群进行集中培训,定期授课。第二,鼓励教师、播音员主持人、寒暑假返乡大学生等积极参与推普扶贫培训工作,加强对口地区语言文字工作支援,以保证培训人员队伍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后继力量,建立长效的志愿者服务体系。第三,将普通话培训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第四,对国家公职人员和学校教工人员普通话准入门槛做出规定。尊重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本民族语言文字教育的权利。第五,国家应加强监管,加强普通话培训资源与培训能力建设,支持各地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落实相应政策,深化对推普脱贫工作的认识。此外,还可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进行语言扶贫。对于有效劳动力资源,可以根据当地就业环境,有侧重地首先提高某一领域内的普通话能力,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再逐步提高其全面素养;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在语言价值上,他们仍然是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宝藏,国家可以根据其贡献程度给予奖励补贴。这样一来,将语言扶贫与其他旅游资源、产业扶持等扶贫政策相结合,有利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效发展。
    语言扶贫攻坚战已经打响,推出这些举措只是一个开端。随着语言扶贫工作的逐步开展和不断深入,我们还会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也只能在语言扶贫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本文系2018年度国家语委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蒙俄语言政策对比研究”(YB135-6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