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学:言语自为的社会活动(4)

http://www.newdu.com 2019-01-23 《山东社会科学》 高楠 参加讨论

    注释:
    ①维特根斯坦认为人对世界的图像、意义与事实的把握,都是一种思想的把握,而思想的把握是通过语言完成的,因此他说:“语言必须延伸得像我们的思想一样远。”(参见涂纪亮主编:《维特根斯坦全集》第2卷,黄裕生、郭大为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②列维·斯特劳斯在《语言学与人类学中的结构分析》中指出,语言学与人类学在研究人类关系方面存在密切的“方法论相似性”,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语源学根据。语言在语言结构中发现的东西,正是人类的语源根据。(参见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97-298页。)
    ③海德格尔在谈到行动、思、存在及语言的关系时指出“存在在思中形成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人栖居在语言所筑之家中”。(参见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301页。)
    ④戈德曼在《隐蔽的上帝》一文中提出构成言语的词、句子、片段之所以会产生意义,在于它们总是被整体性所规定,这种整体性是历史演变的整体性又是社会生活的整体性,作品、个人也有协调的整体性,但相对于历史与社会整体性,总是被规定的,并且不是充分独立的。阅读与理解总是整体性中的阅读与理解。(参见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67-370页。)
    ⑤维特根斯坦认为人们通过语言彼此理解,但这种彼此理解只有在不须解释就能理解的前提下才是可能的。语言交流被理解限定。(参见涂纪亮主编:《维特根斯坦全集》第2卷,黄裕生、郭大为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⑥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0页。
    ⑦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8页。
    ⑧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01页。
    ⑨罗兰·巴特认为,在文本中,那个按照意愿而书写的作者作为公民,带有激情和生命的人格虽然消失了,被剥夺了,他却时时被需要着。“文本借助于一种完整的不可见画面和选择挑剔来选择我,词汇、附注、可读性等;在沉浸于文本之中的时候,总是有着另一个人,即作者”。(参见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4、448页。)
    ⑩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3页。
    (11)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49页。
    (12)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35页。
    (13)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39页。
    (14)姚文放:《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的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367页。
    (15)德勒兹认为,陈述有自我陈示的功能,这种功能使它有别于词汇、句子或命题,它本身就包含作为“衍生物”的主体功能、客体能力的衍生功能。(参见[法]德勒兹:《德勒兹论福柯》,杨凯麟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8页。)
    (16)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72页。
    (17)阎嘉主编:《文学理论读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9页。
    (18)[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9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4页。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5页。
    (21)陈兆复:《岩画艺术》,《文艺研究》1991年第3期。
    (22)陈兆复:《岩画艺术》,《文艺研究》1991年第3期。
    (23)林河:《〈九歌〉与南方民族傩文化的比较》,《文艺研究》1990年第6期。
    (24)钱中文:《论文学形式的发生》,《文艺研究》1988年第4期。
    (25)[法]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韩树站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583页。
    (26)[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付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58页。
    (27)[波]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欧阳景根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0页。
    (28)美国历史学教授德劳瑞蒂斯提出了一个理论如何立足于现实,从而使理论流动起来的问题。他的解决方法就是从文化的首要性和诸多语言的、话语的、述行的、治疗的和伦理的转向入手,而这样做的前提是“打破保存模式的储蓄罐”。(参见王晓群主编:《理论的帝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页。)
    (29)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7页。
    (30)[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赵国新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31)姚文放在《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研究》一书中专题研究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文学理论先后发生的由“向内转”而“向外转”的重要变化,对其转化机理进行分析,认为这一转向,是合于文学理论与文学关系的现实规定性的。(参见姚文放:《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8-39页。)
    (32)海德格尔在他著名的农妇之鞋的描述中把鞋称为融入大地的器具,亦即根基于生活的可用者。凡是根基于生活的必须在效用中验证于生活,从而求得信赖,于是才有基于信赖的进一步的效用,“效用在信赖中发扬发挥,没有信赖,效用就什么都不是”。(参见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246页。)
    (33)[德]黑格尔:《逻辑学》,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45页。
    (34)[英]奥斯本:《时间的政治》,王志宏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04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