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对新时代诗歌的创新、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2)

http://www.newdu.com 2019-01-15 文艺报 汤养宗 参加讨论

    诗歌创作如何应对网络时代?
    必须欢迎网络诗歌的到来。它不是坏东西,只有被它吓着的,或者因网络诗歌动摇了他自以为已有成就的诗歌地位并让他的诗歌开始变得可有可无的人,才会感到它是坏东西。
    网络打破了中国诗坛旧有的格局,或者叫重新洗牌,也给中国诗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热闹。至少,它在当下诗坛所撑起的半边天已成事实。谁生它的气,谁才是真正的老了。网络显而易见地作用于诗人与诗歌的有三点。一是冲击了纸刊一统天下的局面,使诗歌的美学建设与评判标准不再由少数几个人说了算,谁想控制诗坛或随意给出好与坏的说法,也随之有现场中广大的网上诗人为之监督而不再有恃无恐。诗坛正按民间与官方调和后的格局走向它应该走向的去处。从这一点上可以说,这是诗坛真正意义上把脚踩在民间的土地上,让诗歌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归家。二是诗歌通过网络得到了更广泛的交流。也许当前的诗歌只是在相对固定的人群中交流,而这毫不奇怪,因为现代汉诗也是一门专业艺术,既然分为专业,就必定有它相对的人群创造它研究它与欣赏它。至于在更广泛的人群流传的诗歌,又必定是经过时间筛选出来的。在当下文学期刊订户普遍下滑的情势下,如果不是网络,不是众多还热爱着诗歌的人们在网络上通过诗歌交流,相互取暖,相互维护着诗歌在人心中的位置,中国诗歌的现状势必比现有的情况更为孤冷与难堪。这一点倒是归功于网络又让人们找到了接近诗歌的捷径。毫无疑问,诗歌通过网络在某种意义上得到了更大面积的普及与支持。三是更多的新生代诗人通过网络浮出水面使自己的诗歌才华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大众的承认。我一直认为,在网络时代,只要你真正拥有才华,是没有什么可以遮盖你的。由于网络给诗歌发表所带来的便利,许多年轻的诗人已减免了他们的前辈们默默奋斗甚至才华被长期埋没的艰险期。网络的信息量及传播性,极可能在一夜之间把一个默默无闻的诗歌新人推到一个相当闪耀的平台。新人的遴选往往不再由某个编辑说了算,而是在公众的一片掌声中被推出来。当然,这也给一些诗歌新秀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诗歌本来就是轻而易举的,从而忽视了诗歌需要长期艰苦沉下来苦心磨砺取得的内功。
    网络对诗歌的好处是显然的,但处在网络时代的诗人又必须很小心。面对众声喧哗泥沙俱下的网络,真正的诗人除了身在其中识别它的血与沙,还应善于抽身而出,相对清醒地保持一颗孤独的心。网络纵有千般好,作为诗人归根到底的好只有一样不会变,那就是同坐牛车、点油灯的李白、杜甫一样,必须潜心做好自己的诗歌功课。网络之外,诗歌写作中一切化险为夷的事,依旧靠诗人自己艰苦卓越地去拿下。唯此,诗人才能真正有立场地立身于网络的喧嚣与取舍中,还原成诗人本来的身份。这也是活在这个时代的诗人共同的命,破与立、成与败、毁与誉、聚与散,尽在当中。
    一个诗人如何实现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一个是人文关怀价值,一个是文本建设价值。生活在自己现时代的国度,再超脱的诗人也不可能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甩到月亮上去。作为骨血里具有悲悯大爱精神的诗人,实现自己在社会发展中价值的途径,就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挖掘出具有这个时代特征的痛与乐,哪怕这种情感带有浓厚的私密化色彩,但属于这个时代的,就是这个时代的;受众认为你的情感是合理的,便是成立的。接着,你在作品中所散发的情感在多大程度上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久久不能自已,又证明了你诗歌中所把握的情感的可信度及这种情感的质量问题。不要以为自己的一首诗歌能够颠覆什么社会面貌,一个诗人对自己能力的大抵估量是,我把想说的话说了,我就已经参与了身处的时代并对自己做出了交代。这种说法的效果具有两个向度:我又一次增加了对自己灵魂的建设,也又一次增加了对社会精神引导的建设。这既是对自己的抚慰,也是对社会的托付。诗人的价值就在这种抚慰与托付之中。至于诗人的这种愿望能在多大面积上收到成效,那要看社会对待诗歌的接受程度与诗人对自己作品的完成程度。诗人的另一个价值便是完成自己在诗歌美学建设上的能力问题。这也是折磨着诗人让他终生头痛而无法解脱的问题。诗人的身后总感到有一个魔鬼时时在追赶着他,嘲笑他在专业上的芜杂,瓦解他业已建立在文字中的成就感,让他感到自己在诗歌中依然十分不可靠。一个诗人在诗歌中最终要完成的可能不是他寄存在文字间的情感问题,而是他是否出色与到位的文本建设问题。每一个诗人的文本建设都要被提交到文本所处的位格上来拷问,也就是文本的高下之分与文本的开拓与守旧之分。这既带有游戏色彩,又是诗人通过文字提交给人们的实现情感质量的核心。一个诗人是不是站在诗歌文本建设的第一现场,他的文本建设是不是对当下的写作与阅读具有引领性作用,以及他在这种文本中所抵达的力度与层次,都影响到他作为诗人这个身份的可信度。我永远是新的,这是所有真诗人的愿望,事实上新陈代谢的惯性又极难让他做到这一点。但是,一个诗人缺乏对自己文本建设的渴望,则反过来失去了他实现自己诗歌中情感建设的可信性。一个没有前沿、坚实、可靠的文本握在手里的诗人,他的情感愿望再好也等于零。这也成了情感价值与文本价值最后相统一的终极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