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勇探通往未来的文艺高峰之路

http://www.newdu.com 2019-01-16 人民日报 董阳 参加讨论

    新技术不但催生全新艺术形态,延展传统艺术传播,还将深度改造传统艺术,进而形塑新的文艺格局
    以媒介仿真造就“物境”只是初级阶段,虚拟现实只有置入“情境”,臻于“意境”,才能进入艺术殿堂
    文明高楼不断攀升,人类寓目的风景也将更加壮丽,这是文明演进带给全人类的文化荣景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提出“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更是明确提出文艺创作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
    筑就文艺高峰、提高质量,表面上理解起来不难,要提出具体思路、付诸实施任务艰巨。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正引领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生产新变革,为文艺创作带来诸多变量,我们需要重新回答这些基本问题:文艺还是以前的文学艺术吗?既有文艺理论、方法、技巧仍然奏效吗?未来文艺高峰还会是风骚、《兰亭集序》、李杜、《清明上河图》、《红楼梦》、《阿Q正传》、《红色娘子军》、《平凡的世界》那样的作品吗?
    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年,我们生活的这方热土不啻沧海桑田,人们生活、感受、想象的方式,文艺赖以创作、传播、接受的方式,注意力流动、停驻、沉浸的方式,都在文明巨变中被反复打碎重炼——我们究竟如何在诸多变量没有明确赋值的情况下找到通往未来的文艺高峰之路?
    在新技术条件下探索文艺新形态,掌握创作新规律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媒介正在为文艺带来怎样的改变?
    新媒介将直接催生新的文艺形态。除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既有类型外,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立体3D环绕、高分辨率图像显示、空间音频、感官交互、5G传输等技术不断精进,人类对物理世界和物理运动的仿真能力达到新高度,从而能实现更深度的“沉浸”。基于这样的技术条件,被动式虚拟现实体验、互动式虚拟现实体验、全息影像演出等文艺形态已处在民用化初级阶段。随着模拟器眩晕症、内容供给能力不足等技术和产业瓶颈的突破,虚拟现实艺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对任何艺术而言,以媒介仿真造就“物境”只是初级阶段,只有置入“情境”,臻于“意境”,才能进入艺术殿堂。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一段无声影片《火车进站》首次放映,看到火车要穿透银幕碾压过来时,有观众竟然吓得起身逃窜。与此类似,当人们第一次戴上3D眼镜,看到子弹迎面射来时也连忙闪躲。这都是媒介仿真能力提升带给人的震撼。不过这种新鲜劲儿持续不了多久,人类感官很快就会适应,而震撼效果将逐渐衰减。如果满足于走眼而不走心,作品就只能是杂耍和奇观,难以触动心灵、提升境界。
    为了不止于再现,人们发明“蒙太奇”手法,使胶片能够在线性叙事中摆脱时空限制而自由“造梦”,从而不断开拓电影艺术新空间,提供新的观影体验,使人由身临其境、情动于中转而震撼心灵,拓展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终于使电影从杂耍步入艺术殿堂,涌现无数光影经典。
    作为有待开发的艺术处女地,新媒介艺术创作规律需要深度探索。比如,线性叙事和蒙太奇手法可能给人造成模拟器眩晕症,破坏沉浸感,如何在虚拟场景中使人进入情境从而走心?对于交互式虚拟现实,除了游戏和社交,能否孕育其他艺术形态?无数这样的新课题等待我们叩开大门。
    新文艺新规律基于人类接受习惯,也改变人类接受习惯。通过艺术新创造,新媒介不断人化,人类也借助新艺术体验开拓自身新的精神领域。广阔的艺术蓝海有待人类勇敢投入、精心构筑、尽情挥洒。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