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刀子》读后感1000字: 《父亲的刀子》这篇小小说,对我触动很大。它是弱小者被欺凌后理智地运用正确的方法挽回尊严的经典案例,也是反映只要动脑覃思,正义就能得到伸张、邪恶就会得到惩罚的代表之作。 《父亲的刀子》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的父亲骑着一辆旧得不能再旧的自行车,顶着凛冽的寒风,历经三个小时从农村来到学校给他送棉袄。由于父亲乡音浓重,说话紧张,而门卫性格急躁,脾气火爆,父亲有话说不清,担心进不了门,结果两人就起了争执,父亲被门卫一拳打倒在地,鼻血满脸。而父子两人均矮小瘦弱,身单力薄,根本不是身材高大、经常锻炼身体、人送外号“老歪”的门卫的敌手,幸好同学硬是拽住了主人公,否则很可能就是鼻青脸肿。父亲那张血脸以及“老歪”蛮横霸道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里。寒假居家,主人公看到了家里西屋窗台上爷爷留下的那把锋利的刀子,想起了爷爷用它杀鬼子、伤土匪的英雄事迹和令人激情高昂的豪言壮语。他便不停地磨起那把刀来,第四天时候刀子被父亲藏了起来,并且,父亲谎称刀子被横行乡里的地痞大刚借走了。开了学,主人公再也没有见到“老歪”,他以为是大刚帮他们复了“仇”,“老歪”无颜辞职了。后来,主人公得知,父亲给教育局写了一封信,大刚并不知此事。 父亲机智地把主人公的冲动行为扼杀在了摇篮里,同时拿出自己更加锋利“刀子”除去了主人公的“心头之恨”,结局完美无憾,让人拍手称快。鲜明对比之下,也体现出父亲的处世练达,老成持重。 不过这位父亲的做法并不能得到一些人尤其是社会上层人士的认同,他们会认为,父子两人心胸狭窄,怀恨在心,得理不饶人,采取见不得人的手段,让“老歪”丢掉了工作,事情做得太过分。但是,如果这位父亲不这样做,老歪就可能有恃无恐,殴打别的学生的家长,甚至欺负社会上其他一些人。读书笔记.有时候,我们对恃强凌弱或损害人民和国家利益的行为的包容,并不能换来行为人的悔过改错,只会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否则,国家要法律要制度干什么?我们的宅心仁厚只适合于没有触犯法律、能知错能立改的行为人,如若不然,我们的宽厚就可能演变成对他人或社会的伤害。 每个社会群体都会形成特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蛇不知道自己有毒,有些人犯了错还振振有词,因为他们这个群体的人都会这样做。而大多数社会人就不以为然,于是就有了抵制,甚至打击。这些人非但不认错,而且谩骂,攻击。究竟孰是孰非,交由人民去评说吧,交由历史去判断吧!作者:凡人醒悟 « 上一篇下一篇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