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幸福,他就有多不幸——《悲惨世界》读后感4000字: 文:辛夷。一开始接触这本书,以为里面可能尽是悲惨的遭遇及遭遇后的悲凉,谁知看下来,除了怜悯之外,更多的事震撼与感动,震撼社会描写之广,感动人物刻画之深。书中所展示的苦难其实很多都像被缩小而又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也不想以一种俯视或仰视的视角来对此进行说些什么,我只想像个身临其境的体验者来写下我的真实感受。 冉阿让作为书中的主角,绝对是令每一位读者信赖、敬佩的,尽管书中写了他经历了多少多少的磨难与不幸,但我想这并不是雨果所要表现的主题,而是在于他历经千辛万苦过程中的态度及过后的依旧如初,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线亮光,所有的苦难都使得这线亮光更加夺目,让人真正体会到书中所言“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年轻时为了不让侄子挨饿去偷了一点面包而被捕入狱,在关押期间越狱失败又加刑至十九年,十九年,一个年轻人在狱中度过了芳华般的十九年,的确令人扼腕叹息。出狱后,没有人愿意收留他,甚至将他驱逐出门,直到被一主教收留,不久他偷走了主教的银烛又被捉住,然主教并未怪罪于他,反而说这是自己主动赠送的。冉阿让释放后流下了十九年来的第一串眼泪,这也使冉阿让日后不断地灵魂救赎,终于,冉阿让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明了物美价廉的玻璃品而致富,最终当选小城的市长。 在小城中,冉阿让救助了沦为风尘女子的芳汀,芳汀原是淳朴美丽的姑娘,却因为被男友抛弃又产下私生女而逐渐变得落魄,芳汀与女儿相依为命,一直处于流离失所状态,芳汀不愿女儿跟着自己受苦而将女儿柯赛特寄养在泰纳迪埃的旅店里,自己独身一人来到了冉阿让生活的地方并在冉阿让经营的工厂工作。芳汀始终相信女儿过得比之前要好,但旅店主始终以各种理由逼迫芳汀寄钱过来,即使这样,女儿柯赛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反而备受压抑。芳汀心想,只要女儿过得好,自己再苦又有什么呢?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在芳汀身上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为了满足旅店主不断提高的费用,芳汀剪掉了自己的秀发、拔掉了自己门牙,最后含着眼泪出卖了自己。有次一位纨绔之人把雪放进芳汀的衣内而遭到芳汀的反抗,明明自己的受害者,最后却因为自己的身份反而被捕,正巧遇见乐善好施的冉阿让,冉阿让决定救出芳汀并照料她的生活。 本以为至此冉阿让将不会受到曾经犯过罪的影响,从而过上常人般的生活,谁想在一次偶然帮助滑倒马车被压的人而被警察沙威识破,而就在沙威向上司提出逮捕的时候,上司传来“冉阿让”已经被捕,原来是那位“冉阿让”长得与真正的冉阿让很相像而成了替罪羊。面对本是“幸运”的事,却使冉阿让挣扎不已,煎熬所带来的痛苦令冉阿让受到极大的捶打及考验,最终趁着夜色前往刚好正在审判的法庭,冉阿让坦白了一切,但所有人都认为这位市长的冉阿让是在开玩笑,冉阿让像是据理力争般地述说来让人们相信自己说的话,这是何等的博大与勇气才能走到这一步。此时,芳汀也因得了重病奄奄一息,芳汀告诉了冉阿让所有,在留以一张与旅店主达成接收柯赛特的纸条后不久便与世长辞。 冉阿让又被捕入狱,但一次航海过程中,冉阿让冒着时刻可能被巨大风浪吞噬的危险挺身而出营救了一位快落水之人,当然这样的危险也换来了短暂的自由,身上的枷锁被解开,就在大家投以敬佩目光的时候,冉阿让却突然落水了。冉阿让不知游了多久上了岸,雇了辆马车去接收柯赛特,在晨曦的朦胧当中,冉阿让在路上遇见了正在挑水的柯赛特,冉阿让同情如此瘦小的www.i1766.com女孩却还干着如此沉重的活,虽然彼此陌生,却也存留了人身上对弱者的爱怜。在支付了旅店主高昂的费用后带走了年幼的柯赛特,路上又遭到沙威的追捕,冉阿让想尽办法逃脱并在一修道院站稳了脚,柯赛特过着修女的生活和学习。直到柯赛特长大了,冉阿让认为应该让她走向更自由、更广阔的天地,便带其离开修道院来到巴黎,巴黎的生活惬意而安静,但美丽的柯赛特也引起了一位青年的爱慕,那就是马里于斯。 马里于斯本是与外祖父一样认可保皇派,反对支持共和党的父亲,其外祖父为此还不让马里于斯与其父亲住在一起而留在自己身边,但在父亲弥留之际,父亲给了马里于斯一个盒子,里面是男爵的勋章,并告诉马里于斯曾经在战场上有人把自己从死人堆里背出来而捡回一条命,叮嘱马里于斯要找到他并报答他,这个人就是旅店主泰纳迪埃,以致马里于斯以后常在恩人与喜爱的人的亲人间苦苦徘徊。马里于斯的思想慢慢发生转变,赞赏父亲,还印了自命男爵的名片,这与外祖父完全背道而驰,马里于斯就离家出走。出走后有很多次在巴黎卢森堡公园遇见正在陪冉阿让散步的柯赛特。那座公园去年我去过,仿佛有一种时光重叠所带来的穿越感。马里于斯暗地跟踪柯赛特还确定了其住址,但两人没说过一句话,只是擦肩而过时的目光相遇才不时令马里于斯阵阵惊喜。马里于斯的邻居刚好是旅店主泰纳迪埃一家,泰纳迪埃此时正在伙同几个强盗实施一场绑架案,利用已经改名的冉阿让的爱心,强迫其重金买下自己廉价的画,这一切都被马里于斯知道并报了警,而负责此案的又是沙威。整个事件十分的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结果是泰纳迪埃等人被捕,冉阿让趁机跳窗而逃。 马里于斯最后终于与柯赛特联系,两人背着冉阿让相恋了,两人的爱情就像百合花瓣与鸽子羽毛的融合,犹如黎明一样闪光,又像坟墓一样沉默。但泰纳迪埃的小女儿爱波尼娜又深爱着马里于斯,后来冉阿让为了躲避追捕,或者说不愿马里于斯夺走自己唯一的亲人柯赛特,决定离开巴黎去伦敦。此时,巴黎局势变得愈加动乱,战争一触即发,我当时心中就在幻想与《倾城之恋》相似的场景:炮弹、硝烟、黑夜、躲藏、拥抱……终于战争爆发了,马里于斯没有见到相约而见的柯赛特,后来收到柯赛特来信后也写了张纸条拖一流浪孩送去,流浪孩意外地把信给了冉阿让,冉阿让知道马里于斯正在作战,面临危险。冉阿让便转道前往战地,此时沙威正好被共和党人捉住,冉阿让主动说让自己来解决沙威,冉阿让却放走了沙威,只朝空中虚开了一枪,再开了一枪。 战争越来越艰难,死亡在继续发生,就在马里于斯即将被射杀时,一只手挡住了枪口,子弹打烂了其手掌并穿过胸膛,为救马里于斯而付出自己生命的是深爱他的爱波尼娜,原来爱波尼娜一直跟踪着马里于斯。马里于斯后来抱起爱波尼娜,爱波尼娜用洞穿的手痉挛地紧紧抓住马里于斯的手,他似乎不感到疼痛,握着自己爱的人的手对就将死去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幸福,爱波尼娜示意马里于斯胸前所藏的东西,是一封信,信中写到:答应我,等我死了,在我的额头上给我一个吻,我会感到的。马里于斯深情地低头吻了身体僵硬的爱波尼娜的额头,马里于斯自己后来还是中了弹,幸运的是冉阿让奇迹般地出现并扛着他拼命奔跑,为减少危险,由地面上转向地下下水道,脚下流过奇臭的污水,爬过一只只老鼠,更重要的是自己体力也不支,还要面临胆战心惊的追捕,其中在经过一段淤积的污泥地时,污水漫过膝盖、肚子、脖子、眼睛、头发,就在没有退路的时候,冉阿让脚踩到一块硬石块,光明就在污水下的黑暗中出现。但冉阿让走出下水道后又被沙威逮住,冉阿让请求把已经受伤的马里于斯送回家,因为马里于斯写给柯赛特的信在冉阿让手中,他知道地址。本书最让我意外的是就在冉阿让背马里于斯外祖父家楼上的时候,沙威不见了,沙威放走了冉阿让,冉阿让的所有行为使这位代表法制的警察开始怀疑自己,是啊,法律的眼睛里也可能有一滴眼泪。但沙威最后却自杀在河中的洗衣船下,至于沙威为何自杀,我想每个人心中一定会有一个相同的答案。 马里于斯的离走出走令其外祖父异常的生气,其外祖父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忍受不了的不是死亡,而是一想到死前没能见到心爱的外孙马里于斯就难受,其女儿问他:你恨马里于斯吗?“他是一个怪人、无赖、忘恩负义、没心没肺的小子,没有灵魂的恶棍”其外祖父说完转过身,不让人们看到自己眼里的眼泪。我想这是所有长辈对“叛逆”孩子的态度,骂得越厉害,爱得就越入骨。等马里于斯伤好后,马里于斯与柯赛特结了婚,结婚那天,冉阿让以身体不适而未参加,其实这仅是一个借口罢了,他内心的感受难以言喻,他对柯赛特的情感是复杂的,但人老了,就感到自己是所有孩子的祖父,冉阿让做到了就像对柯赛特一样对马里于斯。冉阿让至始至终是没有隐瞒过别人,更愿意像阳光一样照在内心,冉阿让把自己的苦役犯的身世告诉了马里于斯,马里于斯无法接受这一事实,逐渐对冉阿让冷淡,冉阿让离开马里于斯家又一个人住。这就像哈代《苔丝》中女主苔丝在新婚之夜她把自己往事向丈夫坦白,但是丈夫没能原谅她,从此二人便分居。 八十岁的冉阿让之前看起来就像五十岁,这时看就来更像八十岁了,短短的时间像是过了三十年,因为真正催人老去的不是无情的岁月,而是人灵魂的寂寞,况且生活可以缺少一切,就是不能缺少希望,而冉阿让此时又失去了重新得到柯赛特的一丝希望,没有人陪伴,风烛残年倘若没人作伴是何等的凄凉,胜过以往遭受过得任何苦难。就在我不忍卒读的时候,旅店主出现了,阴差阳错地告诉了马里于斯一切真相:冉阿让没有杀死沙威;是冉阿让背着自己逃离死亡的。马里于斯顿时感到自己的自私与狭窄,拉着柯赛特急忙地前去探望冉阿让并试图劝说其回来一起住。但一切都晚了,见面不久,冉阿让就撒手而去。那夜没有一点星光,黑沉沉一片,黑暗中有一个巨大的天使站立着,展开双翼,带着冉阿让的灵魂。 只有在黑暗的地下才能发现钻石,也只有在深沉的思考里才能发现真理。读书后的思考就像经历苦难后的沉思,不从中“扒”点东西下来似乎就容易遗忘。这肉体同时也是人的负担,人拖着它并常受其支配,唯有做一位正直、博爱、宽容的人,精神飞动,超脱一切。冉阿让所做的一切,终于换来了柯赛特与马里于斯的幸福,而这幸福的背后,冉阿让不知历经了多少的不幸。我想,冉阿让这样的遭遇现在是没有了,但他的品格一定孕育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许确实还难以做到,但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尽可到达,眼光无法达到的地方,精神尽可飞到。 « 上一篇下一篇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