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评论 >

握住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核 ——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系列评论之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民族报 郑茜 参加讨论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没错,这是十多年前出现在中国的口号。
    这并非一个普通口号。把“非遗”认同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实际上是在宣告:那些盘桓在山野田原的口头传统与表述、社会风俗与礼仪节庆、传统手工与技术技能等以往被忽略、被轻视的民族民间文化,已被上升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家园”。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批判、抛弃,到这一次转过身来,将历史的温情重新注入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把刻于其上的“落后”“愚昧”标签一一抹掉,进而将它标识为“精神家园”——的确,这是一百多年来的一次大拐弯。
    但历史从来都不是在一个拐弯之后就能抵达终点的。上述口号很快在历史的审视下显示出其疏漏——因为,它实际上是我们在匆忙之间,鉴于对民族民间文化长久的隔阂以及压抑而满怀歉疚、冲口一出的口号;因为,我们很快就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定义其实是“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们呈现为一个个具体的文化事象,表现为工艺、技巧、歌舞等等。而工艺、技巧、歌舞这些具体的文化事象,能够充当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吗?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应当包含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价值的精髓。它高于任何一种具体工艺、技术、技能,应当是那些经过五千年历史蒸馏而凝结成的价值理念、人文追求、精神标识、美学风尚、情感样式等,应当是也只能是“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引自《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被阐释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以及“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从被理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形态,到被阐释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历史又走过了十年。
    2
    当我们把目光对准少数民族文化时,恰恰极易把它等同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认知倾向。当第一次全国“非遗”普查结果公布时,我们从中统计出一个数字:少数民族的“非遗”项目所占比例超过35%。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这在增强少数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当代少数民族文化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存在的。
    如此,当我们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时,总是很容易把目光落在一个个具体的文化形态之上,比如手工、技艺、歌舞、节日、景观等,而忽略或遗忘了这些具体形态之上的文化价值、精神内核、生命观与宇宙观。也就是说,我们倾向于把少数民族文化等同于一个个“非遗”项目,将它与手工、技巧、技能、歌舞、节日等划上等号。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资源性利用与开发,又暗合并纵容了我们对于少数民族文化“非遗”化存在的想象。在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以“非遗”身份成为旅游开发的热门资源、成为文化创意的灵感源泉。这一资源化的倾向与特性强化了少数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工具性价值,使其逐渐演化为一种公认的文化资本,被热烈追逐,被重新建构。这就逐渐形成了我们面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工具理性。
    相对于树立文化自信所需要的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显然是狭隘和浅薄的。因为基于工具理性的认知,少数民族文化很容易被从自身的生活空间中剥离出来,被拆解成一个个零散的符号与元素,变成斑驳的文化碎片,被随意组装与拼接——凡具有视觉意义与感官意义的部分,都被有意地突出与放大,被制作成舞台化、片断式、表面性的重复式表演。这样的表演失去了文化的本真性、人文内涵以及深邃的价值内核,唯余装饰性、观赏性和娱乐性。
    在一个重塑文化自信的时代,文化价值内核的丢失,必将使一个民族失去文化自信。如果所谓的文化繁荣建立在文化的价值内核被不断消解的基础上,那么,发展依然是难于实现的。这是一个历史的陷阱。
    3
    那么,什么才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什么才是堪称“精神家园”的民族文化?
    这恰是我们需要认真探索的当代文化课题。
    我们要去梳理少数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比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与自然结成生命共同体的朴素而深邃的生态哲学,以及重视生命、尊重人性的人文理想等。
    我们要去阐释那些可以为现代生活提供启迪的少数民族传统伦理与道德准则。比如,重伦理、轻功利的价值追求,尊崇平等与自由的社会风尚,乐观豁达、劲健豪迈的尚勇精神,和谐互助、敦睦友爱的人际理性,守土卫疆、爱国爱乡的古规训诫。
    我们还要去发现那些既古老质朴又深具现代价值的少数民族特有的审美风尚、生活智慧、处世法则……
    只有漫天飞舞的文化碎片,我们建不起一座文化大厦;握住文化的价值内核,我们才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伟大工程掀动第一锹奠基之土,浇铸一座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