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000字

http://www.newdu.com 2019-01-0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爱他就认识他——《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000字:
    2004年,也就是14年前,龙应台突然发现儿子“安安”不见了,站在面前的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青年,面对儿子时她不知如何开口,不知他在想什么、在乎什么,这是一个如此亲密又如此陌生的人。
    爱不单单是心里的思念、言语的关怀、全力的付出,爱更多地是理解,懂才有爱,爱而不懂那是虚假的爱,那终归爱的是自己。
    她强烈地要认识这个18岁的亲密陌生人。智慧的人,永远是不单有想法,更关键的是还有办法,而且是妙法。她请求安德烈以通信的方式与她共同写一个专栏,条件是一旦答应就不能半途而废。安德烈答应了。
    就这样,从2004年5月12日的第一封信,到2007年8月24日的最后一封,历时3年3个多月时间,母子2人书信往来共36封,以专栏的方式刊载。这36封信影响了台湾、大陆以及国外许多的家庭,许多的父母,许多的儿女。因为两代人“亲而不懂”“爱而不知”的问题,就好像情感上的“代沟癌”一样,扩散在父母和子女的肌体内,父母给钱、买房、赠车、送饭用各种方式表达“疼爱”也收效甚微,子女节日送礼物、生日送蛋糕、老花镜、防滑鞋、烟酒糖茶频繁表达“敬爱”也难暖爱子之心。这些东西,也就是当成与外人夸耀父母疼爱、子女孝顺的证物吧。聊以慰人!聊以欺心!恼怒、哀叹、自怜、无语、麻木……这个过程也只有自己知道。
    
    这是为什么呢?不懂,万物皆多;懂你,一笑足矣。
    龙应台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扇真爱之窗,让我们明白爱是有境界、分层次的,世界一切的爱皆如此。36封书信往来,母子以平等的身份、坦诚的心态、真挚的情感、独立的见解讨论问题,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体、爱国、公民、权力、威权、自由、贫穷、资本、知识、文化等政治体制、价值体系的大问题,也有衣着、音乐、爱情、性爱、吸烟、喝酒等个人生活细节,凡是一个18岁-21岁的青年应该有的问题这里大部分都可以找到,有问题,也有他们提出的答案。
    安德烈:我要离开了(中学毕业),离开这个我生活了一辈子的小镇——我的“家”。我开始想,我的“家”,又是什么呢?最重要的不是父母(MM别生气啊),是我的朋友。
    MM: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父母与子女是一家人,更重要的他们是“两个人”。生命可以交融,但切不可捆绑,也实在无法捆绑,捆绑的结果不是绳子断了,就是人心散了,再严重些一个人没了。夫妻也是这样的。
    话说回来,有代沟就不能爱了,就不能认识了,就不能懂了,就不能一起玩耍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历史上忘年之交的多了,老少之恋的更是有之。哲学教给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代沟的表现是年龄差距,可本质上仍是思想差异。只要消除了思想上的差异,那排除身体因素变成了一个人都是可能的。当然,我们彼此了解不是为了消除思想差异,思想的差异也不可能消除,只是把思想的兴趣点和思维的方式统一在一个方向,引发思想共鸣和情感共振。
    比如,“吃鸡”游戏火起来时,我莫名其妙这是个啥东东。看儿子玩得不亦乐乎,我请求他带我一起“吃鸡”(一个荒野射击对战游戏,第一名叫“吃鸡”)。游戏里儿子是我的队长兼战友,当我被击倒时,看到儿子顶着枪林弹雨义无反顾冲过来救我,心里莫名的感动,就像战场上的亲密战友,也有一种新兵蛋子受“班长”关照的感觉。在游戏里,现实身份变了,这样建立的情感反而更加真实。在部队里生活,营连排长和战士们的年龄都有差距,有的跨度还比较大,可感情却“铁”的很。为什么?因为他们整日里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承受了训练的苦辣酸甜,一起经历了演习中枪林弹雨的历练和考验。所以,那份“铁”来自于共同目标、共同战斗、共同承受、共同体验、共同珍惜,与年龄无关,也与血缘无关。
    安德烈:最近一次,你恨不得可以狠狠揍我一顿的,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
    MM:对不起,你每一次抽烟,我都这么想。
    可对儿子吸烟的态度。她是这么说的:“我的儿子二十一岁了,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成人。是成人,就得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为他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一旦接受了这个逻辑,他决定抽烟,我要如何‘不允许’呢?我有什么权力或权威来约束他呢?”
    哲学里一直在为人有没有自由意志而争论不休。有的哲学家提出来,选择体现了人的自由意志。也就是说,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只因为他有选择的自由,当然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现实生活里,父母对子女不是管得太少,而是管得太多,大到跟什么人结婚、找什么工作,小到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可以说事无巨细,不厌其烦,恨不能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全部复制给孩子,恨不得抢过孩子人生的方向盘自己驾驶。这种情况,心理学称为“蜘蛛式”控制。这个时候,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过去18年里,把人生的重心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当孩子离开家庭展翅高飞时,一下子人生失去了重心,失重下任何一个关于孩子生活的稻草都拼命想要抓在手里。
    多年前,朋友的姑娘童童上小学时,跟母亲观点发生分歧时,大声吼出了“不要用你的人生经历指导我的人生”的独立宣言!那年她才10岁。
    安德烈,青年成长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着你、奶着你、护着你长大的母亲学会“放手”,把你当某个程度的“别人”,可也他妈的不容易啊。
    连龙应台这样一个崇尚独立、自由、民主、个体的现代女知识分子,居然也用国骂来撕心裂肺地表达“放手”之不易,平等交往之难,可见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理性,更多的是勇气,一种“情感割裂”“目送旁观”的勇气。长久以来,父母把孩子千方百计融入自己,到了分割的时候,融合得越多,撕裂得越痛。记住吧,父母与子女是两个独立的人,有了这样的观念,所谓的分离也是自然而然的。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我们相互守望,互道珍重!
    当然陪伴也有另一种方式,或者默默地接受他们的生活方式,一点一点的把自己的本性打磨掉,作一个忠实的守护者;或者放弃血缘的优势,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出现,因为朋友可以跨越两代人的界限,平等的交锋思想,酣畅的交融情感,来一场新的角逐较量、嬉戏玩耍的旅程。记住:“硬血缘”远没有“软交情”具有影响力。
    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掩卷而思,脑海里不禁蹦出一个有趣的想法:删除父母的记忆,你会喜欢上自己的子女吗?删除子女的记忆,孩子会喜欢上你吗?答案不可知。但也许我们很多父母与子女都会擦肩而过。当血缘成为维系父母与子女情感的唯一纽带时,实在是一种悲哀,到那时散了也就散了!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读书的目的,人们一直在追问。这里龙应台给出了一个答案——为了选择的权利。如果你还没有培养起读书的兴趣,或者仍然认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一本书,那么就从阅读“夜辰读书”开始吧,让我陪伴你一起读书。
    这本书是在公交、地铁和机场三个地方读完的!不读书只有一个借口,不是没时间,而是你不懂书的美。作者:夜晨1981
    « 上一篇下一篇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