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聚焦中国叙事学研究与发展(2)

http://www.newdu.com 2019-01-08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江守义 参加讨论

    关注中国文学叙事特色
    1993年以后,随着浦安迪的《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中国叙事学》以及赵毅衡的《苦恼的叙述者》出版,中国小说的叙事独特性开始受到关注。林岗的《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之研究》和王彬的《红楼梦叙事》,虽然还有些搬用西方叙事学的痕迹,但已明确指出中国的叙事学研究要重点关注古代小说。
    杨义在借鉴西方叙事学方法完成《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之后,又从“道与技的双构性思维”出发,沿着“还原—参照—贯通—融合”的思路,完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叙事学》一书,试图在和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对比的基础上,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叙事学理论。但由于当时很多学者对西方叙事学仍持有不同程度的盲从态度,杨义的学术努力虽然获得了比较广泛的认可,不过总体上看,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学界信从西方叙事学的趋势,但他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了中国叙事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
    1999年,傅修延的《先秦叙事研究》出版。该书从中国叙事源头出发,认为叙事背景的差异决定了叙事规律和叙事特点的差异。作者虽然讨论的是先秦叙事,但其作用力却是指向现在,将中国叙事学的建构落实到中国文学的源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叙事学的研究与发展。
    对话西方叙事学理论
    1998年,申丹的《小说叙述学与文体研究》出版。该书不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样满足于对西方叙事学的介绍,而是“本着求深、求实、创新的原则……与西方学者在较深的层次上展开了交锋和对话”,对中国的叙事学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到21世纪初,中国学界虽然仍有不少人从事西方叙事学的译介工作,但和80年代相比, 这一阶段的译介大体上和西方叙事学研究同步。这意味着,此时的译介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介绍,其深层目的是为了和西方展开有效对话。其中,影响最大的译介项目是申丹主编的“未名译库”丛书,包括《新叙事学》《虚构的权威》《后现代叙事理论》《作为修辞的叙事》《解读叙事》《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等,西方叙事学界进入后经典叙事学阶段后的发展情况在中国学界基本上能得到同步呈现。
    同时,关于中国叙事特色的研究也不断出现,张世君的《〈红楼梦〉的空间叙事》、王平的《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赵炎秋等人的《明清叙事思想研究》等,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叙事特点。对西方叙事学研究的同步关注,对中国小说叙事特色的探寻,为中西叙事学界的深度对话提供了条件。
    这一阶段,一个重要的事件是中国叙事学学会的成立。2004年,在漳州召开了全国首届叙事学学术研讨会,2007年在南昌召开了首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到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会议已经是第六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八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这些学术会议为国内外叙事学学者的深度对话提供了平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