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曹志耘:多语分用,和而不同

http://www.newdu.com 2018-10-19 今日语言学 曹志耘 参加讨论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
    “现在的小朋友会用方言与长辈们交流的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因为社会大众是语言保护的主体,这其中青少年又是关键人群。”9月19日,在长沙举行的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上,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很是担忧。
    在曹志耘看来,这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交往日益频繁便利有很大关系。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村”,语种已不再受地域或是国家的限定。而另一面却是,语言资源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约有6700种语言,但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各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其中40%的世界语言面临消亡或正处于消亡的边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何使各语言、各方言多元互补?政府、学校与社会又当如何形成保护方言的合力?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现场,曹志耘接受红网时刻记者的采访。
    多语分用可消除“语言紧张”局面
    曹志耘表示,当今世界,除特别与世隔绝的地方外,大家都无可选择的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多语区,或者多语环境下。在一个多语体里面,各种语言各种方言很容易相互竞争,形成矛盾的对立紧张关系,这种状态可以叫“语言紧张”。
    如何消除“语言紧张”局面?曹志耘认为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让所有的人使用同一种语言,也意味着要禁止或消灭其他语言。“然而不管用什么手段,单语世界在近期内很难实现。”
    另一个办法其实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语主义。在曹志耘看来,多语主义的核心特征是多语分用。所谓多语分用,就是要接受多语共同存在的现实,多语共同存在的权利;要明确各种语言、各种方言在多语分用里的身份,已占据相应的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曹志耘以长沙为例,在政府机关和学校使用普通话、市民在家可说长沙话或者其他方言,甚至少数民族语言。“又比如,今天的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开幕式上,我们除普通话外,还使用英语、法语。”
    因此多语分用的本质是在多语体内构建一种分层分类的体系,使各语言、各方言之间形成主体与多样、高层与低层、正规与随意的多元互补关系。大家各司其职、各行其道、相辅相成。
    青少年是语言资源保护的关键人群
    语言越使用越有活力,不用就面临着死亡。目前世界上不少语言面临死亡或濒临死亡,其根本原因在于不使用,为啥不用呢?
    曹志耘介绍,有一些原因是客观的、难以抗拒的,比如城镇化、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但也有一些是人为的,因而是可以改变的,例如语言政策不够给力,对语言的文化价值重视不够,对语言的商业价值认识欠缺。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这些由人为原因造成的无用,增强语言的有用性。”曹志耘表示,具体来说,一是提供法律保障,这是最根本的措施,例如欧洲部分国家出台了保护弱势语言、保持语言多样性的法规;我国也已经有了一些语言方面的政策,更好地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二是要创造使用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大家使用。一种语言是否有用,有四种场合事关重要,那就是家庭、学校、媒体、网络。必须高度重视在这些场合使用需要保护的语言。
    社会大众是语言使用的主体,也应该是语言资源保护的主体。语言资源保护最终要靠社会大众,而不是政府或专家,然而在语言资源保护问题上,在政府、学者和社会大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因此跨越这道鸿沟,激发社会大众的语言自觉和保护意识,是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
    曹志耘认为,当今跨越鸿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社会大众成为语言资源保护的主体,这其中青少年又是关键人群,只有把青少年的语言自觉和保护意识激发出来,让青少年成为语言资源保护的主力军,语保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行不悖”
    保护方言作为保护语言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另一方面,我国也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对此,曹志耘认为,两者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在他看来,根据“多语分用”的理念,既要允许和承认多种语言的存在,同时也要让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
    方言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出生后最先习得的语言,是母亲一字一句教的语言,是祖先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声音。在曹志耘看来,普通话和方言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融合发展的。不能因为推广普通话,就摒弃方言。
    说方言,保持乡土文化,不影响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在教育和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现在我们需要重视的是重拾传统,建立语言文化自信。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汉语方言和各民族语言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标记,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一天天衰弱消亡而无动于衷,而应该尽己所能地参与到保护方言工作中,留下乡音、记住乡情。”曹志耘表示。
    本文内容来自"语宝"公众号,在此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