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说“大美”道“最美”

http://www.newdu.com 2018-10-1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李薇 殷树林 参加讨论

    “大美”与“最美”完全符合汉语词汇双音步的特点,简洁易记,便于模仿,使用率颇高,并且所承载的内涵极其丰富,有助于在人们记忆中长时间停留。尽管当今流行语不胜枚举,但很多流行语仅是昙花一现,盛极一时;而稳定型强势模因“大美”与“最美”则会懿范长存,历久弥新。它们会成为“最美流行语”,进而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大美中国”。
    自古至今,赞赏“美”的词语举不胜举。“美”是有层级体现的,“大美”和“最美”都处于“美”的高层级之中。通过语料考察,“大美”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天地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最美”始见于六朝时期,“察图谶之期运,揆河洛之所甄,未若今大魏之最美也”(《三国志》裴松之注)。可见,“大美”与“最美”都是古代元素在现代汉语中的体现,尽管至今仍未被辞书收录,但由于高频使用,在概念整合理论机制下,“大美”与“最美”已经各自凝固为一个词,这也正是“用法先于语法”的真实体现。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语言成分的整合效应依赖于整合的“框架”和输入的“元素”。“大美”与“最美”就是在语义框架和韵律框架的作用下,使“大”与“美”、“最”与“美”的“元素”产生整合效应,从而浮现出新的意义。张云秋、王馥芳指出概念整合是有层级性的,可分为低层级整合和高层级整合:低层级整合是在两个概念基本义或本义基础上提取部分语义特征进行整合;高层级整合则是在两个概念引申义基础上提取部分语义特征进行整合。“大美”和“最美”就属于概念整合的高层级整合。
    《说文解字》中对“大”释义为“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故与“小”相对的“大”是其本义,程度深为引申义。《说文解字》中对“美”释义为“美,甘也。从羊从大”。可见,“美”的本义是味美,甘美,进而上升到视觉美,即外在美,而后引申为美好的人或事物。“大”与“美”结合之后,是在两个引申义基础上提取的语义特征进行整合,将“大”融于“美”,将“美”写进“大”,那么,这种融合浮现出的就是“美”的最高层级义,是动态浮现的一种体现。而且,从文化角度看,“大美”也能体现出最高层级义。古人是非常崇尚“大”的,以大为美,故把天地自然之大融进了思想境界之大。可见,庄子认为“大美”是“美”的最高境界,这种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在概念整合机制作用下,“大美”被移情到了国家之美、城市之美、景物之美等,这种源于自然的朴素之美无言胜千言,不语抵万语。
    据史料记载,“最”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虚化为程度副词,应是由名词“上等、首位”引申虚化而来。“最”与“美”是在引申义基础上提取语义特征进行整合,因此“最美”也属于概念的高层级整合。而且,“最”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为“居首位的;没有能比得上的”,这本身就足以证明“最美”处于“美”的最高层级。“最美”在现代汉语中本是“副词+形容词”结构,后面常加“的”作定语,构成“最美的+X”格式。“最美的”往往只是简单地描述其后的对象,而“最美”与其后对象的紧密融合,不仅从形式上拉近了与所描述对象之间的距离,更能将所描述对象的内在本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种距离象似性更能彰显出主观性、评价性色彩,从而更能凸显出美的内涵、美的真谛。它的无与伦比性使得“最美”跳出了言语层面所能描绘出的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符号。
    虽然“大美”和“最美”都是“美”高层级的体现,但各自使用的语域却不尽相同。“大美”主要以修饰地点名词为主,还可以修饰景物、思想等,彰显自然与文化,推崇大善与崇高,描绘思想与境界;而“最美”的语域范围较为宽泛,以修饰人或事物为主,还可修饰地点、景物、事件等成分,颂扬内善与道德,传承文化与传统,刻画自然与风景。如“大美新疆”“劳动写大美”“最美教师”“最美现象”等。随着这种“美”的不断升级,又出现了交相辉映的“美”,如“大美龙江,最美教师”“大美奥地利,最美是人情”等。“大美”与“最美”最初单独使用时凸显的都是某类实体的性状特征,具有描写功能;在概念隐喻机制下,其路径从实体域、状态域映射到事理域,由具体的感知域进入到抽象的道德域,其话语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所言之事的高度赞扬,属于元语言用法。当其对举并用时,具有“美”的某种性状特征的最高层级对举激活了自身蕴含的传统文化道德域,具有极性的主观评述义。
    据现有语料考察,“大美”和“最美”主要用于新闻报道语体中,其他语体中鲜见,这与其自身所蕴含的道德文化不无关系。“大美”是中国文化的最好传承,“最美”是社会道德的最佳体现,“大美”与“最美”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完美阐释。在主流文化传承过程中,相应的模因可以通过语言得以广泛复制与传播。“大美”与“最美”完全符合人们追求“美”的认知心理,因而在人们的认知世界里极易与其他认知结构相连接,很容易引起宿主的注意。宿主将这种模因通过“大美XX”“最美XX”等相应表达形式将其传输给其他宿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被大众所接受,而它们本身又是充满正能量的,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美好向往,更是对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力弘扬,在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使其带有了一定的权威性,这无疑会激发宿主们对其更加广泛地复制与传播。而且,“大美”与“最美”完全符合汉语词汇双音步的特点,简洁易记,便于模仿,使用率颇高,并且所承载的内涵极其丰富,有助于在人们记忆中长时间停留。尽管当今流行语不胜枚举,但很多流行语仅是昙花一现,盛极一时;而稳定型强势模因“大美”与“最美”则会懿范长存,历久弥新。它们会成为“最美流行语”,进而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大美中国”。
    (本文系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HDJDY20171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