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英语版)对中国音乐剧市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2年,这部音乐剧曾在上海大剧院连演21场,场场爆满,中国音乐剧的大门从此被打开。 对于这门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西方舞台艺术而言,当时的中国就像一片从未被开发的新大陆,跟随《悲惨世界》的脚步,各国音乐剧纷纷到访上海,从一年引进一部西方经典,到如今一年多达十几部,经过十多年的沉淀,上海已然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音乐剧市场。 16年后,《悲惨世界》再次来到了上海。9月21日起,《悲惨世界》法语音乐剧版音乐会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连演11场。这也是这台音乐会首次走出法国国门演出。 在法国,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家喻户晓,伴随一代又一代法国人成长。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作曲,阿兰·鲍伯利、琴-马克·纳特尔作词,法语音乐剧《悲惨世界》的诞生,可以追溯至1980年。 因为口碑好,《悲惨世界》的制作风潮很快燃到伦敦西区和百老汇。1985年,英语版《悲惨世界》在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首演,上演至今,是伦敦西区演出时间最久的音乐剧;1987年,英语版《悲惨世界》在百老汇登台,截至2003年共计演出6680场,斩获了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8项托尼奖。 法语版《悲惨世界》的演出时间定格在1991年,此后27年,再未有法语版问世。 早在1991年看《悲惨世界》时,菲利普·巴鲁就想用法语的形式再现这部法国人的骄傲,那时他才21岁,正在读商学院。1996年,菲利普·巴鲁踏入演出行业,成了制作人,制作《悲惨世界》的想法始终挥之不去。 “四年前,我终于找到了团队帮我完成梦想,两年前,音乐会的想法真正落实了。”菲利普·巴鲁说,因为音乐剧的成本太过高昂,带交响乐团的音乐会,成了最佳选择。 制作团队在法国广开大门选演员,听说《悲惨世界》重启,法国演出行业激动了,光海选就吸引了五千多人报名,最终三十人被选中。 “《悲惨世界》是19世纪人性的缩影,它传递了一个信息:爱是高于一切的。我们在选人时,最看重演员的精神层面是否靠近这个角色,再看嗓音,走进面试厅的那一刻,我们就能判断他是不是为这个角色而生的。” 艺术总监玛格达·哈德纳吉说,扮演冉·阿让的泽维尔·莫贡得维最开始面试的是安卓拉,“但他一开口唱歌,简直就是冉·阿让再生。这样的面试故事很多,很多人冲着其他角色而来,最后发现他们其实更适合现在扮演的角色。” 在法国巡演时,这台音乐会都自带法国的交响乐团,来到上海,制作团队改和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前磨合了两三天。 因为是音乐会,没有舞美转移注意力,演出自然对演员的唱功提出了更高要求,“演员面前竖着麦克风,交响乐团在后面,他们看不到乐团,还要从观众席上的屏幕盯指挥的手势,时刻注意和乐团相合。” 玛格达·哈德纳吉说,法语音乐剧通常会找流行唱法的演员,而这台音乐会请的都是歌剧类的专业歌手,嗓音更高级,“法语音乐剧会要求演员戴耳麦,但我们的演员是站在麦克风前面,他们离麦克风有30厘米,气很足,只有歌剧类演员才能做到如此稳定的气息控制。” 演员们不光唱,还集体穿上19世纪的法国服饰,再现当时人的状态,因为表演成分足,观众很容易就跟着入戏。 “冉·阿让这个角色很复杂,他神秘、纠结又慷慨,我在进入角色时,也会想自己在生活中的样子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泽维尔·莫贡得维说。 在《悲惨世界》里,独自抚养女儿的单亲妈妈芳汀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扮演芳汀的伊塔·格拉芬刚生孩子不久,对这个角色更能感同身受,“她要抛弃孩子去工作,很残酷,但也很让我感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