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隐喻:科学知识生产过程的认知品格(3)

http://www.newdu.com 2018-09-1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建丽 田野 参加讨论

    作为科学知识生产效度检验
    科学知识生产的效度判断应基于客观性和可验证性,这就离不开学术共同体的公开审查。换言之,科学知识生产的效度必须通过公开的对话、协商、审查、批判和重述才能得到认可,而这诸多环节当中必然涉及隐喻不可替代的桥接功能。如有关进化生物学中的“自然选择”是否会引导个体将适应性最大化的观点就在学术界经历了激烈的公开审查。
    无论是格拉芬(Alfred Grafen)的“数学”论证,还是马丁(Johannes Martens)的“体验”分析,抑或欧卡莎(Samire Okasha)和马丁(Johannes Martens)的“整合”检验,都借助了隐喻而展开彼此研究结论之间的比较与权衡,进而确定自然选择与个体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最终扩充到公认的科学知识库中。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之所以能从新的层面把握不同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牵涉到的科学知识生产的共商、共识和共建,最后实现科学成果的共享,隐喻所发挥的牵针引线作用不可忽视。正如丹尼特(Daniel Dennet)在讨论意向隐喻时所言:隐喻介入到科学讨论当中可以带来价值不菲的经济性,并随之带来允许认知预测以及支持反例的科学反思模型。
    当然,我们要警醒的是,隐喻话语产生了对目标域某些特征的注意偏向——通过自下而上的关注,这些显著特征被优先感知,并通过隐喻棱镜而凸显主题。因此,如何过滤隐喻对于科学知识生产效度检查的“偏向引导”,应该是科学知识更新以及二次确认所必须考虑的难点。
    近年来,随着科学学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生产模式和格调已有局部的突破,但在一些既定问题的处理上,并未得到足够的学术提炼。这种状况决定了科学知识生产发展的核心议题,是在方法论意义上进行科学的理论性批评和反思,以寻求合理跨越传统方法的方法论飞跃,准确把握内在逻辑清晰的理论架构,由此建立具有内在认同性和外在定向性的科学知识生产理论体系。
    我们的观点是:基于科学知识生产过程的整体性认识和实然性反思,以科学知识生产历程为主线,以科学隐喻话语为基本抓手,从隐喻类比视角出发考察科学知识生产在发展轨迹、研究前沿、理论结构和合作网络等情况,合理借鉴知识图谱研究方法,便能够助推科学知识生产研究进入“视觉图像时代”。
    科学知识生产过程所积累的知识图景一直发生着积极的变革。从“唯一”到“之一”,隐喻性认知视角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知识生产过程的多样性与多向性。这不但体现了科学知识生产与时俱进的大势所趋,更是对于科学本身所蕴含的批判性本质的回应。科学知识生产过程研究要想实现“纵深性发展”,就必须从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探明可以整合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核心概念及其演变过程。上述分析表明隐喻介入科学知识生产过程就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因此,隐喻介入科学知识生产过程所带来的思考必然是科学认识论前进道路上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话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