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李俊:我是怎么编辑《世说新语选》的

http://www.newdu.com 2018-09-10 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公 李俊 参加讨论

    
    “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世说新语选》,黎臻 选注
    记得两年前,社里谋划更新“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现在叫作“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时,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即增加传统文化经典图书的分量。我想《世说新语》是应该列进来的一本经典著作,况且课本里也选了《世说新语》的文章。我喜欢这本书,所以就提出由我来担任这本书的责任编辑。这是我考虑编辑这本书的起点。
    对人文社来说,新编一本文史类图书并不容易。按照以往的经验,一本20余万字的古文注释稿,审读和作者修改的工作量虽然不是很大,但要做好,两年时间其实还是蛮紧张的,毕竟我们手头上还有其他的事情。但是我也很清楚,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信誉,“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一经推出,肯定会影响很多初次接触古代经典典籍的学生。这既是读者的一次新鲜的阅读体验,也是一本经典释放魅力的重要时刻。我作为一名古典文学编辑,虽然不敢侈言“为往圣继绝学”,但若能编好一本书,无疑是可以为“守先待后”贡献绵薄之力的。这就是我编辑《世说新语选》的最初想法。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它由南朝刘宋时期的临川王刘义庆(403—444)主持编定,内容以汉末、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佚文为主。汉末、魏、晋,王纲解纽,天下乱而难定,礼教的约束力十分薄弱,名士风流蔚然勃兴。刘义庆编纂的这本书忠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所以鲁迅说,《世说新语》是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之所以能够跻身经典,我想一个主要的原因恐怕是魏晋名士是我国历史上罕见地把“理想”“个性”“自由”落实到现实层面的一群人,什么兰亭修禊、雪夜访戴、牛渚吟诗,等等——这是一群特别的人真正“诗意栖居”的时代。这个时代过了,就再也没有重现。后世视之,仿佛不可能,仿佛不曾有,那欣羡、那感叹盘旋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中。如果人还需要“理想”的话,那么无论他生活在哪个时代,他都会喜欢上《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虽然是经典名著,但实事求是地说,自公元3世纪到今天——21世纪,历史真是太久远,所以,这本书并不容易读懂。阅读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该书按照36个门类编订内容,文字有长有短,总共有1000多条。该书以记录名士一言一行为主,其优点是简约,其缺点是零碎,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碎片化”著作。把碎片归拢收拾利索,需要十分丰富的历史的知识储备做支撑。
    二、词句方面,该书阅读有三大直接的难点:1.魏晋时期口语化的词汇容易误解,甚或难以索解(好在学者们把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很多);2.行文中用官位、爵位、籍贯、字号、小名等作为某人的代称,颇难记识,极易混乱;3.人物繁多,家族众多,尤其是世家大族,数代相承,如果不了解他们的家族谱系,就很难搞清楚他们的亲疏长幼关系。
    三、《世说新语》面世不久,人们就觉得读懂它并不容易了,所以没过几十年,即有梁朝的刘孝标(463—521)为之做注。刘孝标主要做了三件事:1.附益相同的史料;2.辨别记载的真伪;3.标注人名、地名等。刘孝标注的内容很丰富,其文字量超过了正文。刘注史料的价值很高,所以它出来后,便与正文一起流行。我们要读《世说新语》,一定要读带有刘孝标注的《世说新语》。不过,刘孝标注虽然丰富了《世说新语》的内容,但毕竟也是一千五百年以前的注文,其引用的文献也是以魏晋时期的典籍为主,阅读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四、《世说新语》的文章,以简约为主,但简约而不简单,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问题是,经过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变化,古人、今人的思维方式早已是云泥有别(这也是我们觉得古代的笑话不好笑的原因),所以这文字中的“梗”,恐怕需要点化,我们才能看得更清楚。
    以上四点内容,既是我自己读这本书的体会,恐怕也是读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编辑一本新的《世说新语》,就要好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看看市面上已有的《世说新语》读本的情况,我们发现,书店里能看到的比较优质的整理本,主要是针对专业读者的,如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龚斌《世说新语校释》等。它们不是普及读物,一般读者虽然也可以看,但需要很大的耐心。我担心,在摸索和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也许会把阅读兴趣稀释甚至破坏了。而那些比较简单的注释本,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相同的问题,比如:1.书中没有整合“碎片化”文本的目标和方案。2.语词、典章、背景知识注释欠准确,注释中的轻重缓急处理得不尽如人意。3.内容不完整。我所说的内容“不完整”不是指“选本”,而是指很多读本把刘孝标的注文删掉,或者即使保留了刘孝标的注文,也不予注释。4.点评不够切当,要领未见得宜。以上这些情况更加坚定了我编辑这本书所确定的方向。
    把美好的设想变成一本书,其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关键环节是我们需要一位志同道合的作者来实现(编辑只是编辑而已,不能越樽俎而代庖厨)。所幸,我们找到了校注者黎臻老师。黎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青年学者。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现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已出版学术专著《两晋文士的人生趣味与文学世界》,并参与撰著了《汉末三国两晋文学批评编年》《魏晋才子传笺证》等书。她对汉末、魏、晋历史的了解比较深入,对《世说新语》的研究情况也十分熟悉,这种专业素养正是我们需要的。她也很赞同我们的编辑设想,所以合作非常愉快。
    为了解决上文提到的阅读《世说新语》时会遇到的四个方面的障碍,我们有针对性地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我们觉得编辑一本遴选精华的《世说新语》选本,对初次接触这本书的读者更为合适。正如我们前文谈到的,《世说新语》1000多条,其实并不是每一条都精彩,对于初读者来说,汲取精华,培养兴趣,最为重要。精华内容,可以举一反三。若有兴趣,则可以继续深入,研读更专业的读本。经过认真选择,我们最后选了202条内容。
    第二,前文提到,刘孝标注与《世说新语》的正文一样重要。为了保证原汁原味,我们的选文是正文、注文并举。注释也是既注正文,又注刘孝标的注文。(想想,假如有一天别人跟你聊《世说新语》,一会说正文如何如何,一会说刘注如何如何,而你曾经读的本子根本没有刘注,那时候多尴尬!)
    第三,我们这本书是面对初学者的,所以注释尽量细致。注释是本书的主体内容,不妨多说几乎。简单说,本书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疑难语词注释。如《捷悟》第3条曹操与杨修比赛猜字谜,曹操有句话说:“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觉:“通‘较’,相去,相差。”例不多举。
    2.疑难字词注音。特别是形近容易误读的字词,如齐衰(zī cuī)、卞壸(kǔn)、磊砢(luǒ)、新淦(gàn)等等。
    3.注意介绍文化和典章制度。举两个例子:
    (1)《德行》第25条刘孝标注顾姓的起源,本书注释进一步介绍姓氏的发展情况。按:在上古时期,姓是同血缘的族群名号,氏是姓的分支。古代命氏有很多方式,例如战国时期赵奢号马服君,其后代既有以马为氏者;以封邑为氏如本文中所举的“顾”;以官职为氏如“司马”,等等。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2)《言语》第22条涉及当时选拔人才的方式。注释进一步介绍,魏晋时期,朝廷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同时依旧沿用两汉的察举的方式,察举的科目有孝廉、秀才、贤良方正等。
    4.有关人物,简注其生平事迹,突出其与文章有关的经历,并且注意解释重要官职、官阶的相关情况,因为这些是人物社会身份的标识,是构成文章语境的重要因素。举两个例子:
    (1)《德行》第11条记述管宁与华歆年轻时一起读书的故事,此时华歆尚未出仕。本书注释华歆生平事迹曰:“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三国时魏大臣。汉灵帝末举孝廉,除郎中,献帝初为尚书郎,后拜豫章太守,孙策时礼为上宾。建安五年(220)被征入京。魏立,官至司徒、太尉。性清平,为政清静。”这条简单的介绍颇能说明华歆热衷仕宦的情况。不仅如此,这条注释还兼顾了刘孝标注引文的信息。刘注引《魏略》说:“及(华)歆为司徒,上书让(管)宁。宁闻之笑曰:‘子鱼本欲作老吏,故荣之耳。’”这里就提到了华歆官至司徒的情况,并与“老吏”呼应。老吏,精于吏事者。汉魏时期,称吏是有贬损之意的。所以,此处管宁有嘲讽华歆之意。
    (2)《言语》第3条记孔融十岁时拜访李膺的故事。这个故事背景是李膺时“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按:司隶校尉始于汉武帝,东汉时主要职责是专掌督察京畿,纠弹三公以下百官及所辖七郡犯法者,并领司州,下辖河南、河东、河内、弘农、平阳五郡,权职显赫,与御史中丞、尚书台并称“三独坐”。由此可见司隶校尉的地位十分崇重。明白了这一情况,我们再看看孔融的行为,就能见出他的胆识和聪颖了。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世说新语》里很多人物语言之所以有趣,主要是因为他们说的话跟他们的身份形成了张力。
    5.我们的注释还非常重视内证和外证的情况。所谓内证,是指《世说新语》书中存在两条或几条可以互相印证的内容。所谓的外证,就是其他文献中含有与本书内容相应的记载(按:刘孝标注引其他文献的情况多属外证,此处所说特指刘注引书以外的情况)。举两个例子:
    (1)《识鉴》第10条载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因言“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注释中我们就引述了《世说新语·任诞》第20条的内容:“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这两条放在一起读,张翰的个性就更加突出了。
    (2)《文学》第84条载东晋孙绰品评西晋文学家陆机、潘岳的话,注释以按语的形式旁及时代相近的两部重要文学批评论著——《诗品》《文心雕龙》中的相关内容:《文学》第70条刘孝标注引《晋阳秋》称潘岳为文“清绮绝世”,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称潘岳“辞自和畅”。而陆机以博才称,其诗文“才高词赡,举体华美”(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称:“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熔裁》篇评:“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文学》第89条有:“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陆机与潘岳是西晋太康文坛的两位著名士人,各自的文辞特点由此可以见出。这条注释内、外证相辅,称引颇为得体。
    以上3、4、5三项内容,除了力求准确解释文本意思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还原文章的历史语境,解决原文因“碎片化”而导致的不易理解的问题。
    6.增加申说点评,务使原文意思清晰明了。这是本书较之他本更加优胜的地方。聊举三例加以说明:
    (1)《言语》第71条记载的是谢安与子侄雪天雅集,谢道韫精妙体物喻雪的故事。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不过,很多注释者在点评中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谢朗“撒盐空中差可拟”一无是处。其实不然。本书注释首先引述了宋代陈善《扪虱新话》的看法:“撒盐空中,此米雪(按:犹今言雪籽)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然当时但以道韫之语为工。予谓《诗》云:‘相彼雨雪,先集维霰。’霰即今所谓米雪耳。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谓,固未可优劣论也。”可见,谢朗的比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如此,那么大家为什么偏爱谢道韫的形容呢?这是因为她的比喻颇能形容大雪洋洋洒洒、舒阔迂远的状态。人们称誉谢道韫的拟喻,正是那个时代追求神韵的无意识地体现。这也说明当时艺术风尚也悄悄改变了。余嘉锡认为:“二句虽各有谓,而风调自以道韫为优。”而今我们更加认同谢道韫,其实就是艺术风尚变化后形成的审美取向。这样的注释是比较客观全面的,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言语》第98条:司马道子与谢景重一起赏月,司马道子觉得,如果月亮没有一点遮蔽就好了。谢景重则认为,有微云点缀则更好。于是司马道子就开谢的玩笑,说:“卿居心不静,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这句玩笑话,字面意思很浅,但这浅显之言背后其实是别有意趣的。或许因为字面太简单,所以一般的注释本都不加说明,本书却不因为其简单而忽视它,注释说:“司马道子欣赏‘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其实是在赏味一种明净清拔的人格境界。宋代诗人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有‘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两者颇有相合之处。谢景重以为‘不如微云点缀’,则是侧重于赏玩一种朦胧的艺术氛围。”结合这段阐释,再回过头看原文,相信读者的体会会更加深刻、更加丰富。
    (3)《文学》第1条所记述马融、郑玄师生的故事,里面提到马融打算派人追杀郑玄(这个故事其实是虚构的),郑玄这个时候也怀疑他师傅会来追杀,于是就“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躲起来。马融善于占卜,在行动前,先推算郑玄的情况,推算的结果是郑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于是就取消了追杀令。这是为什么呢?当今很多注本不明所以,没有讲清楚,或者避而不注。我们的注释对此做了清晰的解释:“马融推算的结果是郑玄在‘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把‘土下’理解为埋在地下,把‘水上’理解为黄泉之上,把‘据木’理解为装在棺材里,因此认为郑玄已死。其实这是同样精通占卜的郑玄故意诱导马融落入圈套的结果。古代的桥多以土石为之,郑玄穿着木屐躲在桥下水边,也正是‘土下(土桥)’‘水上(河水)’‘据木(木屐)’的状态。”经此讲解,里面的机关就豁然开朗了。
    我们这本书在注释上力争详尽、准确,类似的例子,书中随处可见,限于篇幅,我们不能枚举。总之,作者注释本书花了很大的功夫。本书虽为普及本,但其学术含量是非常大的。作者所引学术观点,不仅有余嘉锡、龚斌、蒋凡等这些专论《世说新语》学者的意见,还广征陈寅恪、唐长孺、钱锺书、宗白华等大家名家的论著。可见,作者注释本书是非常严谨认真的,书的背后有很坚实的学术支撑,这是真正的专业人做专业的事,不是随意攒凑之作。
    第四,针对原书人物谱系复杂、指称繁复的情况,我们不仅在注释中加以说明,还特地编制了8个魏晋时期重要世族主要人物世系表,即3幅魏、晋两朝帝系简表,5幅东晋政坛中重要士族的世系简表:(1)魏帝系简表,(2)西晋帝系简表,(3)东晋帝系简表,(4)琅邪王氏世系简表,(5)太原晋阳王氏世系简表,(6)颍川鄢陵庾氏世系简表,(7)谯国龙亢桓氏世系简表,(8)陈郡阳夏谢氏世系简表。表中附注相关人物字号、官职、爵号、谥号、庙号等,可以与正文、注文对照,很直观,很方便。这些表是其他《世说新语》选注本基本没有的。
    第五,本书前还有一篇7500余字的前言,以鸟瞰的方式介绍了汉末、魏、晋时期的社会历史和社会思潮演变的情况,并且归纳了魏晋名士审美追求的主要特点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这篇前言为我们提供一个全幅的历史背景知识。有了它,我们就不会在“碎片化”的阅读中迷失方向。
    以上五个方面,就是我们努力解决《世说新语》原书历史局限的措施。不知其效果如何,还请读者检验。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为读者阅读这部经典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最后,我还想说,专业人士也不应忽视这本书。
    (本文作者李俊,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曾呈葛云波、胡文骏、陈建宾三位老师审阅,他们提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特此鸣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