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徐锦庚《大器晚成》:以沉雄笔力写峥嵘岁月

http://www.newdu.com 2018-09-07 人民日报 张立国 参加讨论

    
    《大器晚成》 徐锦庚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习近平同志这样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徐锦庚以新闻记者的敏感和担当,曾经创作出一系列教育题材报告文学,如今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与感悟,为恩师陈明福立传,推出长篇报告文学《大器晚成》。作品缘起于师生情又超越师生情,具有更为阔大的社会意义。
    读罢《大器晚成》,两段话始终萦绕脑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训体现在传主的生命践行之中。陈明福作为海军军人,写过一系列关于海洋、海难、海战、海军的作品,为增加读者对海洋文化、海洋战略的认知,增强民族的海洋意识、海疆意识作出贡献。耄耋之年他又自掏腰包,跋山涉水,寻踪觅迹,收集资料,考察验证,为司马迁、李世民、柳宗元、司马光、苏东坡、左宗棠等人立传,且能辨伪存真,以匡视听,成一家之言,成为国内知名传记作家,迄今已完成各类著作47部之多,合计1600多万字,其勤勉精神让人敬佩。在他的文学视野里,既有久远的帝王将相、文豪大家,也有身边的平民百姓、芸芸众生,其胸怀里既有国域疆土、民族兴亡,也有愤世嫉俗、怜贫惜弱。
    徐锦庚写陈明福,既是出于情感,更是出于敬仰——敬仰他自强不息的进取,敬仰他心怀天下的担当。《大器晚成》没有沉湎于传主的苦难人生,而是展现其在苦难中如何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给人以满满的正能量。作品以人物为统领,串联起苦难与成就、社会与人生、历史与现实等方方面面,视野开阔,立意高远,让人深思难忘,并从中深悟共和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可贵品格,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急需的精神脊梁。当徐锦庚以记者之笔通过陈明福写出一代知识分子经历的峥嵘岁月和肩负的历史担当时,这部作品的意义就不一般了,显示出与其他传记和报告文学不同的艺术特色:
    其一,笔触灵动,传神阿堵。作品不是单纯罗列史实,而是通过生动细节描写让人物性格、人物命运跃然纸上。如陈明福少年时砍柴卖柴、母亲到学校逼婚、半夜被岳父赶出家门欲哭无泪的情景描写,以及去废品收购站卖大骨头的尴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采写任务的心境……这些传神细节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大大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其二,内摄外铄,气象开阔。传记文学不一定讲新闻性,而报告文学却离不开新闻性。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与新闻通讯的新闻性又不一样,它更强调新鲜感和陌生感。在《大器晚成》中,徐锦庚发挥所长,以真实、新鲜、多彩多姿的史料讲述历史,一些以前未曾见闻或只知大概的史实被带了出来,让读者触摸到丰富的历史褶皱,收获新知。
    其三,欹嵚历落,匠心独运。作者以与传主对话的形式别开生面地探讨深刻理论问题。无论是小说、报告文学还是传记文学,叙事文学对深奥理论问题的探讨常常难以处理:对读者进行说教注定不受欢迎,有些纯理论问题又难以用形象传达。徐锦庚以在场景中穿插对话的方式,巧妙化解这一难题。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师生二人关于武士道和日本民族二重心理结构的分析对话,不仅让人读之耳目一新,而且鞭辟入里,切中要害。
    作品中逸事掌故也不少,既增长知识又可变换叙事节奏。书中也有催人泪下之处,大鹿岛人在甲午海战后含着泪水,用几天时间把支离破碎的遗体、漂在海面上的遗物、挂在礁石和树枝上的布条和碎片虔诚地收集起来,在岛上隆重安葬,让这些为民族英勇捐躯的将士安息在大地上,把忠魂装进心里,读来让人不禁落泪。
    在20世纪80年代报告文学轰动之时,广大记者功不可没,他们是那个时代报告文学创作的主力军。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徐锦庚等一批记者又展示出沉雄笔力。期待他们的成功吸引更多创作者加入报告文学队伍中来,为党和人民写出更多新鲜活泼、为读者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