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哲学不是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8-08-20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哲学不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至少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对此做出了异彩纷呈的回答。在今天回顾并反思这个厚重的问题,仍然能让真正理解它的人们显得“不明觉厉”。但是,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有些艰难,因而,今天我们试图通过理解“哲学不是什么”来思考哲学可以被视为什么。
    



    哲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很难对它作出类似于标准答案的明确规定。如果想问倒一个哲学家,不用选择其他问题,只这一个问题就够了。关于这个问题,几乎每个人都能给出一种答案,每个人的回答通常都只是在说明一种哲学,或者体现理解哲学的一种方式。当然,也有很多答案离哲学甚远,它们是哲学所不是的东西。这里面大致有三种理解体现了对哲学本性的误解。
     
    第一种理解通常把哲学等同为一种知识。很多人认为,只要记住一些哲学概念或哲学命题,甚至只要记住一些哲学家的故事,就理解了这些本身。有的人擅长记忆,能把这种记忆转化为文字,似乎体现了对这些的知识性理解。其实,这种理解尚未进入这些的门槛,因为哲学所理解的对象性知识,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把哲学理解为知识,乃是对哲学的误解。哲学不是现成的东西,我们无法在一些确定性的知识中把握思想的开放性,为此应当在有思想性的境遇中获得生活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讲求理想、相信未来的学科。正是因为这种对理想和未来的相信,使我们当下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第二种理解认为这些是一种科学。哲学曾经和科学融为一体,被认为是科学之科学、科学的母体或科学的王冠。但是,随着学科不断分化,具体科学逐渐走出哲学的怀抱,哲学变成了一个审视具体科学的意义的学科。科学研究某种问题,或者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因而非常实际。在各种各样实际的问题面前,哲学有些不切实际。它希望在把握各种实际问题的同时,获得一种超越的存在,所以它面对的是超越现存的真实的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远离日常生活。哲学要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寻求一种可能的真实。而研究哲学也并非只是对实际生活的感知,是要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探寻真理,这个与科学不同。而且,把哲学当作科学有很大的危险,就是当科学存在问题的时候,我们没法找到另一种体现可能性的学科,引领科学实现价值目的。
     
    第三种理解认为哲学是一个名词。大多数人都把哲学当作一个名词看待,其实哲学的希腊语是“philosophia”,“sophia”是智慧,而“philos”是趋向于。如果我们不爱某个事物,是很难趋向于它的。“philosophia”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哲学是爱智慧,这意味着哲学并非智慧。我们不是智慧,我们也不占有智慧,但是我们可以爱智慧。这是哲学给我们提供的一项思想建议。
     
    哲学可以被视为什么?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座右铭非常著名:世上有两种东西能让我的心灵感到深深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律。哲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世界观。此后世界观不仅包括对人类自然秩序的感性把握,也包括对到的经验的范畴性领悟;既包括对实在的现象层面的理解,也包括对实在的道德层面的理解。卡尔·马克思在1945年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提出要创立一种“新世界观”,实际上就是要创建一种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特征的新哲学。所以,世界观可以被理解为哲学。
     
    哲学还可以被视为人学。哲学被视为人学,是因为它以理性的方式探究人的超越性存在,使人成为理想生活中的可能的人。哲学被视为人学,是在理性的意义上确定人之为人的可能性。是否具有选择的能力,是人与动物的重大区别。同时,人是有道德的、追寻可能世界的、有生命的、自由自在的存在,人确实比动物有更多的智能,有更多的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能力,但是使人和动物具有明显区别的,在于人以理性的方式追寻一个比当下更好的、可能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可以被视为人学的。
     
    哲学也可以被理解为思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每一个学科都是蕴含思想的。但是,每一个学科的思想通常是在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给出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哲学思想不太一样,哲学思想乃是对思想的思想。所谓哲学研究,当然也要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但更重要的是重新理解历史上一切伟大哲学家给我们提供的爱智慧的结晶。例如,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是一个爱智慧的人。据说他每天拎着酒瓶子,到雅典的大街上问人们为什么按现在的样子生活。你为什么买菜?因为要挣钱。为什么要挣钱?因为要生活。为什么要生活?……直至问到对方不知所措,甚或陷入了思想的困顿。这时,人们真正开始反思习惯的生活。其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开始思想。哲学对某一种思想的思想,尽管不能完全剥离日常生活的经验,但是它不限于对日常生活的经验研究,而重新思索某种事情的意义。由此我们或许接近了哲学。
     
    当一个人不爱智慧的时候,他可能陷入某种生活氛围中不能自拔。当这种生活远离他真正的愿望,其实就是在消耗自己。因此,人要经常反思,三省乎己,勿忘初心。哲学有助于我们辨识具体的生活选择是否朝向本来的目的。我们之所以爱智慧,乃是要爱一个有理想的、有意义的生活,如果偏离了这个追求,就是消耗自己。
     
    当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现实的时候,实际上,理想的范围似乎也越来越窄。但是如果我们心中怀着一种哲学的热望,就会发现看似不可能的东西仍然通向可能。在这个意义上,理想就是哲学本身。李大钊说过:“哲学者,笼统地说,就是讲理想的东西。”为什么学哲学?其实就是研究如何以爱智慧的方式坚守理想。
    (以上内容摘编自《思想的探险——哲学的十三堂课》)
    推荐阅读
    
    思想的探险——哲学的十三堂课
    魏德东  张时坤  主编
    人民出版社
    2018年4月
    注: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编:李倩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