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和压力说再见

http://www.newdu.com 2018-08-20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和压力说再见


    

    

前一段时间,我们在一篇文章中,与大家聊了聊如何科学减压、化解不良情绪。然而,有一些压力总是如影随形,时时困扰着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向各位党政干部介绍5种简单易行的“自主疗法”,以此缓解那些难以言说的压力。
    

冥 想 疗 法


    

“冥想”的意思是“闭着眼睛进行深思”,即充分缓解身体和心灵的紧张,没有任何感情波动,静静观察心灵深处的变化,继而感知变化,让自己完全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使身心获得轻松。
     
    简单地说,冥想就是停止意识之外的一切活动,从而到达“忘我之境”的一种心灵自律行为。这并非仅仅是放松这么简单,更不是要消灭意识,而是在非常清醒的状态下,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或想法上,使潜意识的活动更敏锐、更活跃,进而和另一次元的宇宙意识波动相联系。
     
    美国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坚持练习冥想,能有效改进注意力并缓解压力,同时还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患心血管病的患者心脏病发病概率减小一半。


    

在做冥想之前,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在这个时间和地点内,你最好不太可能被打搅。
    ▷关掉手机并将座机话筒摘下来。
    ▷坐在直立的椅子上,或双腿交叉盘坐在硬垫上,将双手轻握放在大腿上。
    ▷整个过程中保持上身直立,不要让头向后倾斜,也不要让背部朝后倒。
    


    


    

   呼吸冥想法
     
    坐在椅子或硬垫上后,轻轻闭上双眼,尽量深长而缓慢地呼吸,并将意识关注在呼吸上,关注自己是怎样吸气和呼气的。整个过程中不要紧张,保持一切轻松自然。让自己对呼吸的感觉占据你的全部意识,无论你聚焦于鼻孔还是腹部,都把对呼吸的感觉作为焦点。不要从鼻孔又转到腹部,或从腹部转到鼻孔。选择一个焦点并坚持之,别让注意力随呼吸而转向全身,可以让它在所选位置上不断休息。
     
    刚开始练习时,会有很多想法浮现,不论其内容如何,都不要判断其“好”与“坏”。不用试图停止它,也不要聚焦于想法,让它们流过内心,然后再次将注意力回到呼吸上。
    语音冥想法
     
    坐在椅子或硬垫上后,轻轻闭上双眼,尽量深长而缓慢地呼吸,并将意识关注在呼吸上。同时在心中默念欧姆(编者注:“欧姆”是OM的发音。印度教徒认为,OM这个音节是最古老和神圣的灵性声音,它是万物起源的声音,是宇宙的原始之音。)一遍又一遍地缓慢重复。如果不小心走了神,就慢慢把思绪重新拉到音节上面。
    蜡烛冥想法
     
    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对着蜡烛坐下,最好眼睛和烛光平齐。然后将注意力和目光集中在蜡烛的火苗上,可以看火苗的移动或焰心的颜色。当走神时,或者思维开始漂浮不定时,再慢慢地将思绪重新拉回到火苗上。
    意念冥想法
     
    坐在椅子或硬垫上后,轻轻闭上双眼,然后自由想象美丽的景象,如海边、森林或草原等。风景越逼真越好,用全身心去感受。同样,走神时,要把思绪重新拉回到想象的风景上。
     
    冥想过程结束后,慢慢从座位上站起来。在你从事各项活动时,保持住冥想过程中体验到的平衡意识。不要急于将它们概念化,不要急于对它们下结论,也不要急于脱离联想链。
     
    冥想能缓解压力,是因为人们在冥想过程中,呼吸的调节、身体的放松能有效缓解压力。呼吸放慢后,心脏就会逐渐适应其速度,然后也放慢跳动节奏。心脏跳动的频率放慢,会使其对脑部的供血发生改变,从而对情绪产生一些影响。
    


    

Tips:
     
    ▷ 在冥想前最好先排空肠道和膀胱,更不要在吃饱饭后冥想。
    ▷ 坐下时最好面向北或东,因为这是磁场对身体最有利的方向。
    ▷ 每天进行冥想的时间最好是有规律的。
    ▷ 虽然冥想可以逐渐消除气愤,但是不要在生气、沮丧时冥想。
    ▷ 冥想的时间最好不低于15~20分钟,或者更多,但在初始阶段,每一次冥想的时间长短是无关紧要的,甚至5分钟便足矣。
    


    

呼  吸  疗  法
    

呼吸是我们最重要的机能,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呼吸方法都是不正确的。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呼吸的规律性,甚至可以说呼吸方式能够高度地反映出人们的情绪和情感。当我们心烦意乱时,比如悲伤、抑郁、沮丧等,呼吸就变得缓慢,并且没有规律。当我们焦虑、紧张、愤怒时,呼吸就变得迅速而混乱。这些呼吸方法会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导致身体丧失活力,最后使体质变得非常虚弱,产生经常性的疲劳和沮丧的感觉。
     
    正确的呼吸法能够帮助人们摆脱压力、焦虑和失眠。呼吸法是一种韵律式呼吸,它可以稳定脑波、缓解压力、增强免疫力,还可以抵抗身体因压力而产生的许多有害物质。此外,它还可以改善焦虑、忧郁、失眠等症状,甚至可以把负面情绪转变为正面情绪。
    


    

深呼吸 
    深呼吸是自我放松的最好方法,它不仅能促进人体内部与外界的氧气交换,还能使人心跳减缓,血压降低,并能转移人在压抑环境中的注意力,提高自我意识,让人保持镇静,控制情感,缓解焦虑情绪。
     
    对于党政干部而言,当感觉压力严重时,便也可以采用深呼吸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不过,这种呼吸疗法不一定是在承受压力时才进行,它可以在任何时候练习,如上班路上、吃饭前等。
    

Tips:
     
    ▷ 深呼吸时要穿宽松的衣服,舒适地坐下或躺下,尽量让后背挺直。
    ▷ 开始时,由鼻子进行吸气,这个过程需要缓慢而均匀。
    ▷ 同时,用手指轻触下腹,以便了解呼吸最远可至下腹的哪一部位。感觉下腹扩张,接着肋骨部位也扩张,就是最后的废气被压迫出来的时刻,之后才能呼气。其次,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能超过自己的肺负荷量。只需有规律地呼吸,呼气与吸气的时间大致相同,分别约需5秒钟的时间。当呼吸容量增加时,时间可以稍长。
    

叹气
    

 
    叹气也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通常,叹气被认为是有烦恼的表现。而事实证明,叹气更是消除烦恼的方法。每位干部的工作或生活中都有过紧张的时候,而且,如果此时你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当你被压力困扰或是被不良情绪所包围时,不妨用叹气的方法来消除这种压力和紧张。
     
    当你觉得胸部发紧的时候,尝试着用鼻子慢慢吸气,深深呼气。当空气冲出你肺部的时候,做一次深深的叹气。重复做5~10次,就会有奇妙的感受。总之,呼吸并不只是维持生命这么简单,呼吸是缓解压力、自我放松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容易掌握的运动。 
    


    

放 松 疗 法
    
    

放松疗法又称松弛疗法、放松训练,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其原理是人们给自己一些心理上的“暗示指令”,通过意志使身体放松。
     
    到目前为止,有一个结论被广泛肯定,就是人的大脑可以连续工作8~12个小时而不会疲倦。既然是这样,很多人会经常感到劳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英国著名的精神病理学家哈德菲尔德在其《权力心理学》一书中写道:“大部分疲劳的原因源于精神因素,真正因生理消耗而产生的疲劳是很少的。”
     
    而美国著名精神病理学家布利尔则更肯定地说:“健康状况良好而常坐着工作的人,他们的疲劳百分之百是由于心理的因素,或是我们所谓的情绪因素。”曾有一位心理医生指出:“辛勤工作很少会导致疲劳,那种经过休息或睡眠都不能解除的疲劳——忧虑、紧张、心乱才是导致疲劳的三大因素。”
     
    所以,党政干部等久坐的工作者感到疲倦或劳累等,完全是他们的不良情绪在体内制造出紧张而导致的。如果想消除这些疲倦和劳累,党政干部就必须学会放松。


    放松疗法之所以可以达到自我心灵解放的功效,是因为它能够改变人的躯体的反应,这样,人的情绪也会随着改变。人的意识可以随意把肌肉松弛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弛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态。放松方法多是指努力使肌肉结束紧张后的再放松,以此来体会放松后的舒适和松弛感觉。
     
    党政干部可以在早晨醒来后和夜晚临睡前,或者在感到焦虑紧张时做一遍,效果应该会不错的。而且,干部中有许多人身体较弱,如果能够坚持这一放松方法,不仅能调节心理,更能锻炼身体。因此,长期练习放松技巧的干部,一般不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而且有更强的抵抗压力的能力,也更自信、更快乐、更乐观、更有活力。
    

饮 食 疗 法
    
    

对抗压力,正确合理的饮食尤为重要。比如,甲状腺压力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营养不良和甲状腺疲劳。甲状腺疲劳会改变人们对压力的反应,从而导致长期性的疲劳和焦躁不安。因为甲状腺对于身体获取足够的营养并对压力做出正常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具有滋补甲状腺功效的营养食物(包括芹菜、红色洋葱、西红柿、卷心菜、红辣椒、茄子、黄瓜、南瓜、菠菜、芦笋、蒜、海藻、深水鱼;葵花籽、坚果和种子、无花果和椰枣、糖蜜、芒果、柠檬、杏仁、樱桃、菠萝;燕麦、糙米、甜玉米等)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
     
    党政干部除了多食用富含营养素的食物外,还应额外补充大量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维生素C是帮助人体抵御压力的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而且它还可以预防坏血病。摄取维生素C的最好途径是食用水果和蔬菜。B族维生素也是已知的抵御压力的重要营养素。它们还参与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保护肾上腺,并协助维护皮肤和毛发的健康状态。
    


    一般来说,削减糖的摄入也是减压的必要手段。因为人体内血糖水平的升高,会使胰岛素被激发出来进行抵抗,从而使胰脏疲乏,并连带影响到肝、脾、肠道功能,人就很容易疲倦、压抑和情感失控。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包括各种甜食,如精致糕点、糖果、巧克力等。
    


    咖啡也对缓解压力极为不利。因为咖啡中含有咖啡因,而咖啡因是一种药物。它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胰腺、心脏以及大脑皮层,这也是喝咖啡时人会感到暂时兴奋清醒的原因。然而,人们每喝下一杯咖啡,就会摄入90~120毫克的咖啡因。如果每天饮用2~8杯咖啡,那么摄入的咖啡因剂量已经达到任何药理学家都会认为有问题的程度了。研究显示,习惯性地饮用咖啡与许多压力反应和精神疾病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抑郁症、神经紧张,甚至明显的精神病等。
     
    酒精是压力的主要成因之一,虽然有很多人借酒消愁,但酒精确实只会增加压力。酒精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如神经紧张、暴躁和失眠之类的症状。在压力作用下,身体会产生多种毒素,如果得不到肝脏的过滤,这些毒素会继续在体内循环,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高脂肪食品,如动物食品、奶制品、油炸食品以及常见的垃圾食品等,会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使大脑血液集中到肠胃,精神因此无法集中而使压力倍增。高蛋白肉类如海鲜、各种肉类及蛋制品等,其所含的磷质非常高,容易使人体内酸碱不平衡,其中又以红肉最为严重,如猪肉、牛肉、羊肉等,它们会导致人们更高程度的焦虑和压力。
     
    总之,缓解压力要吃对食物,同时避免咖啡因、酒精等的过量摄入。
    

小 动 作 疗 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张西超经调查研究发现,我国55岁以上的职业人群幸福感最强,幸福感最差的是35~40岁之间的中年人。如果按照性别划分,女性的压力感基本变化不大,但男性的压力感一直在增加。因此,总体而言,35~40岁之间的男性压力感最大。
     
    在社会上,有的干部为了释放、减轻压力,选择喝酒、打牌等方式,但是酒局、牌局结束以后,往往还是感到空虚。个别人甚至因此误交损友,走上贪腐的不归路。因此,想靠麻醉、娱乐减压,往往会适得其反。
    


    

最好的减压手段还是运动。运动之所以能缓解压力,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主要与啡肽效应有关。内啡肽是人体内的一种激素,俗称“快乐因子”或“年轻荷尔蒙”。在内啡肽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而且它有助于人们迅速入眠,消除失眠症。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人体内产生的啡肽效应能愉悦神经,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
     
    不过,并非运动量越大,啡肽效应就越明显,人体压力就越小。相反,著名心理学家陶思璇认为,减压运动必须适量,过量反而会无效,甚至增大压力。比如有些干部为了减压,刻意去进行一些激烈的、运动量大的运动项目。他们认为出一身大汗,压力和不良情绪就会全部释放出来。其实,这种激烈且大运动量的锻炼,不但会使身体更加疲劳,也会使原来的精神更加紧张。这样的结果是,干部不但排解不了原来的压力,情绪反而会更坏。
     
    现在的党政干部工作竞争压力增大,工作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使他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但干部常被忙不完的工作、数不清的应酬所淹没,平时似乎很少有机会能够彻底放松地做一些运动来缓解压力。因而,专家建议,为了达到放松身心的作用,除了可以选择能产生愉悦感、运动量适中的运动外,更应在日常多做一些小动作。所以,党政干部更应该多做一些比如嚼口香糖、在办公室内起身拍打身体、电脑前尽量抬头、早上醒来伸伸腰臂等小动作,来改变工作中的情绪压力。
    


    

小动作减压的优势:
    ▷ 运动量不大,做起来很简单。
    ▷ 不用专门的时间和场所,随时可以做。
    ▷ 做这些小动作的效果一般不错,不仅能够减轻压力,还对身体有些好处。
    当然,为了强身健体,只做这些小动作是不够的,还是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以上内容综合整理自《干部科学减压与情绪管理读本》,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干部科学减压与情绪管理读本》
    高敬  主编
    人民出版社
    2012年3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