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听着奶奶讲述的发大水的故事长大的。 奶奶一生只认识一个字,那就是她的姓——周。我刚学会写字时,她让我写一个“周”字给她看。写好后,她左端详右端详,高兴地指着“周”说:“我认识了!‘周’看起来活像个火柴盒!” 不识字的奶奶拥有惊人的讲故事的天赋,凡她经历过的事情,总能描绘得细致入微,“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纺花了,夜里把纺车搬到院子里,就着一个大圆月亮纺花,月亮就跟我的灯似的,照着我的手。我纺出的线穗子,一大嘟噜一大嘟噜,白萝卜似的,真好看!” 奶奶讲述的时候,我感觉那轮圆月好像就温柔地挂在离我不远处的天上。 小时候,我听奶奶讲过很多遍关于大水的故事,即使到现在,每隔一段时间我还会请求奶奶:“再讲一遍发大水的故事吧,再讲一遍吧。” 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发生在奶奶童年的故事,怎么对我有着这么大的吸引力。 奶奶告诉我,在她童年时,常常发大水。大水一夜之间涌来,第二天醒来后,床下的鞋子就不见了——不知被水冲到哪里去了。有一天夜里,大水和暴雨同时袭来,天地之间都陷入了大水震耳欲聋的咆哮中。由于担心房子倒塌,一家人顶着一张席子紧紧靠在一起,在大雨中整整坐了一夜。 经历过这段岁月的小女孩,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时光的。 小时候我听奶奶讲大水的故事,最感兴趣的是大水给孩子们带来的无限惊奇:水中总有捉不尽的鱼,有很多是以前从没见过的大鱼,奶奶就曾捡到过一条比她胳膊还长的大鱼。会打鱼的人家,盆里、水缸里、碗里,都是鱼,连几口腌菜缸里都密密实实地腌满了鱼。冬天,地上结了冰,第二天,醒来的孩子们便惊喜地发现地上结的“麻花冻”里,有被冻住的小鱼,孩子们便提了小桶,拿着铲子,兴高采烈地把冻住的鱼铲起来,像在地上挖到珍宝一样开心。 奶奶说起鱼的名字如数家珍,目光中充满了柔情,她一生对鱼都很有感情。我知道,鱼对她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是灾难之年救命的粮食。 长大后,我对发大水的故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思考,我很想知道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人们是以怎样的心情生活的。 我以为人们一定会痛苦万分,整天抱怨悲惨的生活,甚至活不下去。有一次我问:“奶奶,你们那时过得那么苦,有没有人想不开,不想活了啊?” “那哪有?”奶奶高声说,“谁不想活?活着多好啊。我们那时只剩下一点麦子了,全村人围着一个石碾盘去磨面,磨下的麦麸子舍不得扔掉,拌到菜里抻长脖子咽下去。就这样大家还说说笑笑的,都说大水下去了就好了,又能种麦子了,到时就有白面馍吃了。” “大水这么可怕,你们就不发愁吗?” “发愁有什么用?以后你就知道,这日子比树叶还稠,活一天,就要好好活着,高高兴兴地活着。遇到什么事都别发愁,该想着怎么迈过这个坎儿。孩子,发愁没用。” 当我成人后再回想起奶奶曾对我说过的话,忍不住热泪盈眶。 不识字的奶奶,是用她一步一步扎实走过的有力的人生脚印,来教导我成长的。在我最初的懵懂的人生中,她为我打上了坚毅、乐观和智慧的生命底色,让我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充满勇气地向前走。 因为我知道,在大水中顽强地活下来的小女孩,不会再畏惧世界上的一切艰难。而对这个故事最有感情的我,也因为汲取了故事的力量而变得更乐观、更坚强。 我对《大水》这部作品充满深情,因为这是奶奶一直想让我写的故事。奶奶八十多岁了,她常常问我:“我活着时还能看到你写的发大水的故事吗?”“你什么时候才能写我的故事啊?”我知道这是奶奶最大的心愿。她想让人知道,在很多年前的大水中,一个叫兰儿的小女孩和她周围的人们是怎样不屈不挠地和洪水抗争的。每年洪水到来,淹没一切庄稼和田地。洪水退去后,人们继续在龟裂的土地上播种麦子,顽强地生存着。我小时候就答应奶奶,一定要写出她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这个梦在我心里做了很久,我一直想把这个我深爱的故事写好,为此酝酿了很多年。 写完这个故事时,我多么庆幸我识字,我能描述,我能记录,我能替不识字的老人发出她想发出的声音。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的故事不会被时间无声地淹没,人性的美好会像星辰一样,永远在世间熠熠生辉。 大水来去,大地永存。 (本文为《大水》后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