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米勒在《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一文中引用了德里达《明信片》中的一段话:“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哲学、心理分析学也在劫难逃,甚至连情书也不能幸免……”沿着德里达的思路,米勒提出了引起中国学人强烈反应的“文学终结论”:“如果德里达是对的(而我相信它是对的),那么,新的电信时代正在通过改变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因素,而把它引向终结”。如今,米勒的“警告”言犹在耳,文学似乎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网络游戏可以说是诸多“挑战者”中最关键的一个。 网络游戏的崛起给文学带来的第一个挑战表现在文化方面。文化背景的剧变往往导致某些艺术形态的消亡,放眼古今中西,概莫能外。但近代以来形势大有不同。特别是自20世纪末,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时代,后现代主义携手消费文化、娱乐文化、视觉文化蜂拥而至,在全球范围内所向披靡,一时间形成新的文化格局。这次文化剧变的结果是主体消亡、理性失势、经典被解构、深度模式被摒弃、图像泛滥、消费至上,等等。如此文化背景正是限制文学创新发展的困境,却又恰好与网络游戏入榫合缝,使得后者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第二个是资本的挑战。应该说,在当前火爆的游戏产业格局中也有文学的一席之地,毕竟文学名著或畅销书作为大IP,其赢利的潜力是惊人的,于是屡屡被资本收编进行产业化运作,改编成网络游戏推向市场。而网络游戏本身在文本上也是文学的产物,庞大复杂的游戏背景、曲折动人的游戏剧情、各具性格的游戏角色、丰富多样的职业技能无不来自文学的虚构。可是,在游戏产业强大的资本攻势下,文学似乎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只能乖乖地被收编、拆解和重组,沦为建造游戏世界的“创意”或“脚本”,于是出现了“文学的游戏化”现象。而在资本的强烈诱惑下,甚至有些网络作家在构思阶段就已经按照网络游戏的规则确立内容框架了,世界观的弱肉强食、人物的职业和技能设定、情节的打怪升级模式等方面都与网络游戏无缝对接,既有利于读者获得游戏似的快感,也方便将来卖游戏版权。这是另一种形态的“文学的游戏化”,和泛娱乐化一样,都是让文学成为游戏的附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