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红星照耀中国》译名的由来

http://www.newdu.com 2018-07-30 光明日报 刘健 参加讨论

    截止到2018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经典纪实作品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曾用译名《西行漫记》)已经出版有81个春秋。回溯这本书的出版过程,就像斯诺进入陕北的经历一样,在激情浪漫中充满了坎坷曲折。80多年中,基于原著,在中文语境中以雏形本、全译本、节译本、抽印本、内部参考本等形式出版了不少于60种版本,拥有极为庞大的读者群体。1938年胡仲持等十二人翻译、复社的《西行漫记》版,激励了无数国统区的革命青年去往延安;1979年董乐山翻译、三联书店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版,在上世纪80年代的知识分子群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当下,董乐山译《红星照耀中国》进入初中语文教材,以其独有的睿智思想、时代特色和语言魅力让新时代的青少年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RED STAR OVER CHINA的《西行漫记》时代
    复社版的《西行漫记》是斯诺这部不朽名著的第一个正式中译本,由王厂青、林淡秋、陈仲逸、章育武、吴景崧、胡仲持、许达、傅宗华、邵宗汉、倪文宙、梅益、冯宾符12人分别翻译并在版权页署名,由胡愈之统稿校订。这12位译者是上海孤岛文学时期“星二座谈会”的成员,据新华出版社《胡愈之传》记载,“陈仲逸”是胡愈之的笔名;胡仲持为胡愈之的二弟;傅宗华、倪文宙、吴景崧、冯宾符为胡愈之在商务印书馆的同事;林淡秋、邵宗汉、梅益是胡愈之在《译报》时代的同事。许达是斯诺在中国的秘书,实际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地下工作者郭达。另外,有部分资料指出,王厂青应为粟裕的秘书蒯斯曛的化名,此处存疑。
    在1979年第一期《读书》杂志上,胡愈之回忆了这次让他激动而紧张的译事:“有一天他(斯诺)说,刚得到英国航空寄来他的一本著作的样本。外国出版社有规矩,要把印出的第一本样书送给作者审查,所以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我就向他借阅。他答应了,但说只有一本,看完还他。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西行漫记》的英文原本。”
    这段话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复社版《西行漫记》的英文原本为英国1937年“左派”出版社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的版本,这一版本的原文与1938年复社以《西行漫记》为名,正式出版的版本有不少明显的出入。张小鼎先生在《〈西行漫记〉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一文中明确指出:“此书虽据伦敦‘红星’初版译出,但复社出版时,斯诺对原著的文字又作了少许增删,就是说,复社实际是照作者的‘修正本’译出的。”对照1937年英国原版不难发现,较为明显的是复社版删除了原书第11章的第5节。另外,此书英文版完成于1937年7月下旬,因1937年8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斯诺在复社版《西行漫记》中对国共两党的表述作了修改。
    作为老一辈的新闻人,胡愈之对时局有着敏锐的判断。尽管他认为这是一本难能可贵的书,但他还是向上海中共办事处的刘少文同志了解斯诺的具体情况。刘少文来自陕北,对斯诺这段采访了然于心。在得到他的认可后,胡愈之组织力量开始翻译出版。
    斯诺这部纪实作品的译名,在当时做了策略性调整。据胡愈之回忆:“斯诺的原书名直译过来是《中国天空上的红星》,在当时的情况下当然不能照译。我们就改用一个隐讳些的书名。为什么要叫《西行漫记》?因为在工农红军长征以后,关于我们党在西北情况的比较真实客观的报道,只有一本书:范长江同志写的《中国的西北角》。范长江同志当时是《大公报》记者,他跟随国民党部队去了西北,写了一系列关于红军的报道,后来集印为这本书,限于当时条件,不能写得很明显,但是已经很受欢迎了。从此,‘西’或‘西北’就成了我们党所在地的代称。《西行漫记》这书名,一般人看了就可以联想到我们党。”同样,十二位译者之一的倪文宙在《忆念鲁迅师》一文中也有过关于类似的说法,他认为:“改名为《西行漫记》进行翻译,局外人以为这是本小说或是游记书,不容易一下认出这是一本‘红色’的歌颂解放区的书,容易在社会上通过。”
    胡愈之得到此书并组织翻译的时间在1937年12月,到1938年1月得以出版,得到了斯诺重要的帮助。《西行漫记》复社版第15页中,斯诺表示:“现在这本书(RED STAR OVER CHINA)的出版与我无关,这是由复社发刊的。据我所了解,复社是由读者自己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质的出版机关。因此,我愿意把我的一些材料和版权让给他们,希望这个译本,能够像他们所预期的那样,有广大的销路,因而对中国会有些帮助。”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下,除了原书已经修订意见,他还提供了1937年戈兰茨版都没有的20张照片。
    正如斯诺美好的愿望,由当时商务印书馆工人承印的《西行漫记》甫一问世,初版顷刻脱销,当年即加印四版。香港的出版社翻印了许多,远销南洋。《西行漫记》在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超越了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进步青年辗转传抄,把《西行漫记》看作身家性命一般,怀揣梦想奔赴延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