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百岁教授蔡尚思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文汇读书周报 施宣圆 参加讨论
蔡尚思教授一百岁了。两年前,他腿部骨折,住入华东医院直到现在。我常去探望他,他坐在轮椅上,精神很好,头脑清楚,和我侃侃而谈。护工告诉我,他每天要看《文汇报》,当然,只能看看标题,看到他所关注的新闻或文章,就要护工念给他听。日前,我又到医院看他,他不在病房,找了很久,原来他在一个休息室,护工说他午休后总要到外面走走看看。我向他转达他的家乡——泉州市和德化县人民政府资助他出版《蔡尚思全集》的消息,并且告诉他,《全集》四百多万字,分八卷,已经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签订了合同,明年上半年出版。出版《蔡尚思全集》是他多年的愿望,如今终于梦圆成真!他听了这一消息,激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连声说:“多谢、多谢、多多感谢……”还同我谈起他的书有多少多少,记性相当好,连哪一本什么时候出版的都记得清清楚楚。这几天,复旦的领导到医院向他祝寿,7日,他的家乡德化县领导专程来上海和上海的泉州乡亲庆贺他百岁诞辰,11日,他生日这一天,复旦历史系要举行“蔡尚思百岁华诞暨学术研讨会”。喜讯频频,佳音多多,他很高兴,精神格外的好。有时吵着要独立行走,说不要轮椅,可是力不从心,站立不起来,只好求助于护工和儿子蔡法,要他们帮忙,扶他到室外走走。毕竟是百岁老人了,百岁老人蔡尚思,无论年龄还是资历在复旦大学乃至上海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中都是排名第一,在我国学术界也是凤毛麟角!
    “年龄有老学无老”
    蔡先生是我的老师,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就读复旦历史系,听过他《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课,他讲课时不看讲稿,围绕内容,满口闽南普通话,引经据典,天南地北,滔滔不绝,激动起来,声音宏亮,甚至喜形于色,手舞足蹈。我们学生都很佩服他的博学广识。不过,那时学生都与老师保持很大的距离。直至后来,和他接触多了,熟悉了,我才渐渐对他有所了解。
    蔡先生出身于德化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入私塾,读《四书》《五经》,聪明好学。稍长,入读永春县省立第十二中学,在老师郭鹏飞、郑翘松的教导和熏陶下,爱好文史,尤好韩愈“文集”,有雄心壮志,常诵“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25年,看到报载清华大学开办国学研究院招生消息,决定报考。但父亲和族亲不同意,百般阻止,父亲还买来一个女子,胁迫他成婚。他以死抗婚,父亲终于让步,想方设法凑了一百元银元,让他外出求学。他离开家乡,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来到北京,就读于孔教大学研究科和北京大学研究所,前往清华园拜王国维、梁启超为师。王国维看到他的文稿,称赞他“志趣不凡”,“具有思想笔力”,“年少力富,来日正长”,鼓励他“固不可自馁,亦不可以此自限。”梁启超也称赞他“具见深思,更加覃思,当可成一家之言”。七十多年过去了,每当谈起这段历史,他常常感到十分自豪。他没有辜负这两位国学大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他是王国维和梁启超现在还健在的最后一位弟子!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古都,“五四”运动以后,名家云集,思想开放,学术活跃。蔡先生认识了一大批中国学术界大家。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攻读文史哲方面书籍。由于时局动荡不安,1928年夏天,他不得不南下谋生,先是在武昌教书。他在湖北省立图书馆读书,向藏书家借书、读书。后来来到南京,住宿于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每天读书十六七小时,读完了除诗赋词曲之外的历代文集数百万卷,从中抄录中国思想史资料数百万言。图书馆馆长柳诒徵看到他“日夜不休”地读书,说他通读该馆编纂的《图书总目》集部五大册历代散文,“前既无古人,后也恐怕难有来者了。”柳诒徵先生让他住宿图书馆,为他提供读书方便,鼓励他抄录资料,还向他讲述历史文献。蔡先生称他是“第一恩师”。在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读书,蔡先生称这是他一生读书的“黄金岁月”,至今仍然念念不忘,他常常回顾这段“妙不可言”的日子,说如果没有柳先生对他的特别照顾和关心,就没有他日后的著作。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请蔡先生写一篇“导读”,蔡先生欣然答应,在“导读”中,他说:“在我师友前辈中同我接谈之多,没有一个超过柳先生的。如果过去我是死读书,那末听他指教就是活读书了。”他依然对柳先生充满感激之情,称他为“恩师”。
    说起蔡先生读书的功夫,人们无不钦佩,无不叹服。上世纪九十年代中,蔡先生已年逾九旬,为了编辑《易经》和查阅墨子的资料,他是复旦图书馆的常客,除了中午吃饭,一坐就是一整天,天天风雨无阻早出晚归到复旦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资料复旦没有,他就到上海图书馆。他曾当过复旦大学副校长,现在还是复旦大学顾问,照说出门可以请学校派小车。可是,他每次到上图看书来回都是挤公共汽车的。有的人劝他叫小车,他只是说“不方便”。后来,他动过一次大手术,手臂骨折,但痊愈后,也从未清闲过,不是看书撰文,就是整理旧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