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传较早版本的《三十六计》,系1941年成都兴华印刷厂以土纸翻印,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并说明原书是手抄本,1941年在分州(今陕西省分县)某书摊发现,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未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解释皆用兵法,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1961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报》撰文加以介绍后,又将该土纸本赠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从此,各种翻印和传抄的版本便流传于世。 《三十六计》中的计谋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时所用,后三套则是处于劣势时所为。每套各含六计,共三十六条计。其计冠名,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如“围魏救赵”、“假道伐虢”等;有的来源于古代军事术语,如“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等;或来源于古诗句,如“李代桃僵”、“擒贼擒王”等;也有借用成语的,如“金蝉脱壳”、“指桑骂槐”等;还有出自其它方面的。 书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皆依据《周易》中阴阳变化的原理及古代的兵法推演而成。鉴于这部分内容虽行文过于艰深晦涩,但对读者正确了解、把握相关计谋具有切实的帮助作用,因而特将之全部白话,以利读者。 有人用计,就一定会有人破计。长期以来,人们几乎将“三十六计”神秘化,而对“三十六计”自身存在的软肋却视而不见。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特在编撰《三十六计》的同时,也组织编撰了《破三十六计》,两书都收入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真实事例,充分展现了古今强者用计与破计的成功之处。我们希望这两本书的一并出版,将对有心在《三十六计》中寻宝的读者,能准确把握其精髓有一定的帮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