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三十六计与破三十六计(3)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余满玖 参加讨论
破“调虎离山” 
    从破计角度来说,虽然用计是对手的行为,但对手用不用计,既取决于对手,也取决于自己。只要我方为对手“创造”或者“提供”了较好的用计条件,对手也许会按照我方的愿望用计。在这种情况下,破计也就没有“悬念”了。 
    三国时期,诸葛亮故意为司马懿使用“调虎离山”计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司马懿竟按照诸葛亮拟定的脚本,将“调虎离山”计一招一式地“操练”起来。毫无疑问,这场用计与破击的较量,失败的只能是司马懿。 
    诸葛亮率领蜀军,在祁山与司马懿为都督的魏军对峙。为了迷惑司马懿,同时也为了使蜀军有充裕的粮草补给,诸葛亮命令兵卒与山民一同耕种,并指派蜀军大将高翔带领将士驾驶木牛流马,运送军粮。 
    魏军大将夏侯惠,夏侯和率领魏兵先后十余次伏击了蜀军运粮的木牛流马。诸葛亮故意让司马懿从俘虏的口中误认为诸葛亮及蜀军主力想在上方谷长期驻扎。夏侯氏兄弟对司马懿说:“久而久之,蜀军一定能够在祁山站稳脚跟。到那时,要将蜀军驱赶出去,恐怕很难。我们主张即向蜀军发起进攻,同他们决一死战。”起先司马懿还提醒他们不要上当,但在他们的坚持下也就相信了。他说:“既然你们兄弟俩主张与蜀军决一死战,我倒有一个‘调虎离山’的妙计,定能战胜蜀军。诸葛亮并不住在祁山,而是在上方谷。明天,你兄弟俩带军绕到上方谷的背后去,袭击驻扎在祁山的蜀军大寨。祁山大寨是蜀军的根基,诸葛亮绝不会置之不理,必然要领兵前来援救。在诸葛亮带领蜀军离开上方谷之后,我引兵乘虚而入,放火烧掉诸葛亮屯集在上方谷的粮草,并使蜀军首尾不能相顾,诸葛亮必败无疑。“夏氏兄弟听了,对司马懿的智谋十分佩服,立即回到营中,按照司马懿的吩咐,做袭击祁山的准备去了。
    次日,夏氏兄弟率领魏军,神不知鬼不觉地扑向蜀军的祁山大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蜀军毫无防备,一片混乱。大寨守将连忙向上方谷求救,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上方谷的蜀军闻讯,立即起兵,直奔祁山,司马懿见蜀军离开了上方谷,便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中军护卫诸将领共同率兵向上方谷挺进。 
    刚到谷口,突然冒出一支蜀军,挡住了司马懿的去路。蜀军大将魏延拍马上前,用大刀指着司马懿大声喝道:“奸贼休走!”话音未落,举刀便向司马懿劈了过来,司马懿举戟相迎。几个回合后,魏延战不过,转身策马而逃。司马懿见魏延所率兵马不多,势单力薄,怎肯放过,命令司马师司马昭左右护卫,齐头并进,紧追不放,直追到上方谷中。司马懿见这里尽是干柴,遂起疑心,暗想:“如果谷口有蜀军埋伏,这里又有柴火阻截,那将是进退不能,后果不堪设想。”正想着,忽然听见山上喊声震天,黑压压的蜀军猛然涌了出来,一齐向山下丢掷火把。刹那间,山谷中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一道巨大的火墙,截断了司马懿的退路。司马懿惊恐万分,不知如何是好,满脸沮丧地对两个儿子说:“看来我们父子都要死在这里了,唉!”突然天空中乌云弥漫,狂风大作,一声霹雳之后,倾盆大雨骤然而下,把满山谷的大火给浇灭了。司马懿转悲为喜,连忙指挥大军,与两个儿子一起逃离山谷。要不是天下暴雨,司马懿一定死在这出由司马懿表演,诸葛亮导演的“调虎离山”计之中。 
    (摘自《三十六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