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终南山的变容——中唐文学论集》译后记(4)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蒋寅 参加讨论
    将川合先生的这部力作译成中文,是我读到本书后一直萦心的宿愿。惜苦无机缘,出版问题始终得不到落实。直到2003年,蒙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先生、副总编辑高克勤先生垂青,惠允出版,这才着手工作。全书的翻译是由辽宁大学刘维治教授、《文学遗产》编辑部张剑博士和我协力完成的。刘先生曾翻译、介绍过不少日本学者的论著,也译过川合先生关于白居易的论文,张剑博士在做硕士论文《二十世纪李贺研究述论》时已翻译了本书论李贺的两章。当我得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出版承诺,与两位商量合作此项译事时,两位欣然加盟。按原先的计划,我翻译通论部分,刘先生翻译白居易论,张剑翻译李贺论,韩愈论大家分摊,这样三人的翻译量大体相当。不想近两年我格外地忙,我承担的部分篇章只好请张剑代劳。结果,我只译了《唐代文学》、《游戏的文学》、《韩愈探索文学样式的尝试》三篇,刘先生除白居易论外,还译了《日常生活的新发现》、《韩愈对“古”的志向》、《韩愈与白居易》,其余篇章都由张剑承担。初稿完成后,因各人文字风格不同,译文差别较大,我不得不忙里偷闲地陆续做些校对、统稿工作,2005年和2006年寒假又集中时间,将所有篇章校对、润饰一遍,并核对了书中所引的古籍。如此拖拖拉拉地忙完,已过去一年多时间。蔡毅兄译完《中国的自传文学》,曾不无遗憾地对我说,川合先生的文笔如行云流水,特别灵动,译成中文绝对难以传达原文的风神。当时我已翻译过川合先生的论文,深有同感。限于水平,我们这次的译文也一定存在不完美之处,只能请专家和读者多批评指敎了。
    需要说明的是,原书因系论文集,各篇注释体例不统一。我统稿时将注释格式略作了调整,以求形式一致,凡版本、出版机构、出版年月等内容一仍其旧。原书所引古籍,译文所据版本与作者所用不尽相同,偶尔也许会有文字异同,这是要请读者谅解的。《李贺的表现》一文原列于《李贺与比喻》之前,据作者说原是为补充后者之说而作,今为调整于后,以便读者更清楚地把握作者的思路。
    校完后记,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心头蓦地浮现出在京大的日月。文中写到的兴膳先生研究室,也是我熟悉的文学部旧馆的气氛,虽然没多久我们便迁入了新馆,但旧馆的气氛仍给我更深的印象。读书会合宿论学的情景更令人难忘,虽然国内的学会也多有旧雨新知的畅谈,但那种合宿的融乐气氛,不是日本式房子,大家在榻榻米上排排睡,是绝不可得的。《后记》让我重历了那让人怀念的日子。
    最后,我要借此机会,向我尊敬的本书作者川合康三教授,向提供翻译版权的日本研文出版,同时也向出版中文版的上海古籍出版社,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在这次翻译工作中,刘维治教授、张剑博士和我的合作非常愉快,谨识于此,留作共同的纪念。
                                         蒋寅
                                        2006年2月10日
                           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