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吐峪沟石窟壁画与禅观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刘景云 参加讨论
    新疆吐鲁番经过考古发现,存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佛教石窟遗址,其中鄯善县吐峪沟石窟虽已坍塌,但是它和伯孜克里克石窟一样,不仅规模大,而且残存许多古老的壁画,是研究佛教、佛教美术和东西方文化交流重要的资料。
    宫治昭先生是从事日本佛教考古与佛教美术史研究的较为年轻的学者,曾在名古屋大学任文学部教授。现在是龙谷大学特任教授、静冈县立美术馆馆长。早年参加名古屋大学考察队,1974—1980年作为京都大学调查队员,先后四次考察了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并多次赴印度、巴基斯坦考察佛教遗址和佛教艺术,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考订,撰写了《巴米扬》考察报告四大卷。他的《印度美术史》资料性强,内容丰富,也是阐述印度佛教美术史的一部著作。
    宫治昭所著《吐峪沟石窟壁画与禅观》,全书分十章,阐明石窟有关净土图、净土观想图、不净观想图佛画的禅观思想。就吐峪沟第20窟壁画出现的须摩提女因缘故事,作者用比较手法,参照犍陀罗、克孜尔224窟、敦煌275窟相类壁画,依据佛典考知它的最后属性,论述的资料性和学术性都很强。作者将吐峪沟壁画和巴米扬、克孜尔、敦煌等石窟作比较,根据绘画风格,推断吐峪沟禅观窟壁画的大致年代,上限晚于克孜尔的早期绘画,而下限与敦煌初唐期同时或略早,大概定位在六至七世纪中叶,这个结论对研究禅观佛画的发展史是很重要的。
    书末附收作者论述印度及中亚佛教和艺术的四篇文章,即《犍陀罗初期佛像》、《宇宙主释迦佛——印度?中亚?中国》、《半跏思惟像的演变形式》、《中亚涅槃图的图像学的考察》,都有助于对佛教艺术和思想的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